王卫光
人们通常通过画册、网站和新闻媒体不断看到萨尔加多的摄影作品和身影,但却难有机会走近他。在世界级摄影大师的光环下,他距离人们似乎很近,但又似乎很遥远。人们一般也只能从他的摄影画面和经历去解读和认识这位年逾七十、闻名遐迩的世界摄影大师。
赞誉他的人固然很多,但批评的声音也不绝于耳。然而萨尔加多仍是萨尔加多,他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创世纪”展览的参观人数达到300多万人,欧洲和美国等地甚至出现排起长龙的队伍观看他展览的盛况。但人们真正能看到萨尔加多内心世界的机会却是很少。
萨尔加多是巴西人,而我几十年在巴西工作生活。2015年受中国摄影家协会之邀,萨尔加多在丽水国际摄影节期间举办了“创世纪”展览,这是他首次在中国举办大规模的个人作品展。为协助此次展览顺利举办,我有缘结识了萨尔加多夫妇。由此交往虽然不过一年的时间,但彼此心中似乎把对方视为相交许久的老友,而在我眼中他丝毫没有世界级摄影大师的影子,而更像一个憨厚的老大哥和良师益友。作为与萨尔加多有过近距离接触的朋友,我试图把与他接触中的星星点点的小事情串联起来,希望能把一个鲜活的萨尔加多呈现给喜爱他的人们,而去掉神秘面纱的萨尔加多可能更加真实。
我对萨尔加多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开始的印象是他对工作要求非常严谨,办任何事情都一丝不苟,非常执著。他喜欢将拍摄的样片贴满墙壁,然后再从中挑选出自己满意的作品,这是一种他习以为常的选片方式,无论是拍摄、选片乃至图片制作的要求他都是精益求精,毫不马虎。萨尔加多还对所有观看他的展览的参观者和参加他的讲座的参会者都给予充分的尊重。在展览馆里,他对参观的人们不厌其烦,耐心地做讲解,对要求签名的人们来者不拒,哪怕是中午休息的时间也无抱怨。在展览的讲座开始前,为了保证观众能够看到高质量的影像演播,他宁可取消外出采风,也必须亲自完成屏幕的布置、影像和音响的调试。他说,中国摄影界的朋友来自四面八方,我必须向他们呈现完美的讲座。
每当萨尔加多面对贴满图片的墙壁选片时,站在他身后的往往是他的夫人蕾莉娅·瓦尼克·萨尔加多。她是萨尔加多的夫人,也是萨尔加多事业上的得力帮手。萨尔加多曾说过,要与妻子互补,不只是生活上,也包括专业领域,要真心地尊重她。确实,在选片过程中,他夫人的意见往往举足轻重。蕾莉娅曾经是马格南画廊的图片总监,在展览设计策划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正是她这些年来为萨尔加多在全世界策划了近200个展览,并出版了萨尔加多所有的画册,萨尔加多在世界各地的讲座和授课也都由他一手安排。每当看到这对摄影伉俪或携手漫步或窃窃私语时,都令我感到他们的形影不离,相濡以沫。难怪有人说,说到萨尔加多,就不能不提到蕾莉娅。
在与萨尔加多的交往中,你会感受到他是个很正直的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萨尔加多年轻时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左翼进步青年,他期待社会公正,没有剥削,人人都能过上平安、富足的生活。但20世纪60年代巴西右翼军事政变和军政府的独裁及对民主运动的残酷镇压打碎了他的美好理想,他被迫离开家园移居法国。在萨尔加多走上职业摄影的生涯后,他的镜头始终对准社会底层。萨尔加多的很多大型画册如《劳动者》《非洲》《人类迁徙》,包括即将出版的《科威特战争》,向世界展示了地球上很多地方仍然存在着大量社会不公平,贫穷落后和残酷的战争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权。他希望通过图片能唤起人类的良知,唤起全世界对贫穷地区和饱受战乱地区的关注。萨尔加多用摄影的艺术形式淋漓尽致地呈现出当今的真实世界。
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我发现萨尔加多的魅力来自于他的内心世界。最令人敬佩的是他内心充满阳光,对朋友和所有接触的人都很自然地坦露出发自内心的坦诚和尊重。当你与萨尔加多交谈时,你会发现他总是以深邃的眼光注视着你,谈吐朴实,从未流露出轻慢乃至居高临下的姿态。在此次展览期间,每逢走进展览馆的大门,他都会快步上前主动向担任门卫的保安击掌致意,傍晚离开时,他也必定会向门口的保安道声晚安。
在丽水,萨尔加多参观了几个周边的小村落,希望感受普通民众的生活气息,接触中国的老百姓。在河阳古村,他久久徘徊在狭窄的古巷中,在古老的庭院中他静静地坐在石阶上凝视着久经沧桑的老屋的独特飞檐。在古堰花乡的老街上,一户老宅门前,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妇人坐在轮椅上晒太阳,萨尔加多上前寒暄,亲切的问候溢于言表。在缙云仙都的小径上,萨尔加多与两名秃头男子不期而遇,三人面面相视,老萨面露幽默笑容,他的调侃逗乐了所有在场的人们。我们在去古堰画乡的路上,看到一些农民带着当地特色的斗笠,他觉得非常有特色,想要买一顶斗笠带回去作为礼物送给蕾莉娅,另外要照一张人们戴斗笠工作的照片。我们在小镇转了几圈终于如愿以偿买到了斗笠,他也拍摄到清洁工人在街头清扫的照片。拍摄完后,萨尔加多趋步上前把拍摄的照片给清洁工观看并握手感谢。
萨尔加多从来没有摆出摄影大师的做派,对待朋友和摄影同行均以诚相待。他曾向我提到非常想珍藏一张毛泽东的照片。当我向老前辈翁乃强提到他的愿望时,翁老慷慨地将一张珍贵的照片送给萨尔加多。萨尔加多很感动,说一定挑选一张他喜欢的照片回赠给翁老。数月后,萨尔加多果然将照片辗转托人带给我,交予翁老。萨尔加多每逢谈到摄影的话题都会非常健谈,他会毫不吝啬地告诉你他对使用摄影器材的感受和体会。他多次谈到:人们通常很关注高端的镜头和摄影器材,但其实有些物美价廉的器材非常实用,关键是如何掌握和正确地使用,比如,有一款40mm定焦镜头,价格非常便宜,但镜头的解像力和成像很出色,镜头很小,不引人注意,非常适合拍摄纪实的照片。萨尔加多认为,严谨画面的构图是决定照片成败的关键,人物关系和景物到位的取舍会给图片增加丰富的内涵,使图片更具有生命力。另外,他多次提到作为一个摄影师需要在长期的摄影实践中不断锻炼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果断的判断力,这样在关键的时刻就能够把握机会,抓住稍纵即逝的精彩影像。萨尔加多还曾经说道,当今是数码时代,相机的速度远比当年快多了。一个有作为的摄影师必定会在多方面不断学习,经过努力和积淀,在关键时刻就会迸发出非常态的潜能。
在一次朋友宴请时,大家曾请萨尔加多回顾对他一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的里根遇刺事件。那是指1981年萨尔加多在华盛顿白宫附近采访时突然遇到这一震惊世界的重大事件。当时,萨尔加多在白宫附近的警戒线附近,他凭着职业的敏感判断可能有异常的情况发生,在直奔现场时,他发现仅距几米的一个人在拔出手枪。萨尔加多当时身携三台照相机,在枪声响起的瞬间,他快速地按动快门,在一分钟的时间里使用三台相机快速地拍摄了78张照片,同时换了一次镜头和一个胶圈。此刻白宫官方摄影师晕厥在地,而萨尔加多在现场拍摄的图片非常有震撼力,成为有特殊价值的图片而载入历史。萨尔加多完全可以卖掉这批照片发一笔横财,但他与夫人在冷静思考之后决定,仅仅向外界提供4张照片。他说,如果卖掉全部照片,他的名字会被永远定格在这个重大历史事件中,将大大限制自己今后的摄影创作道路。不过,这4张照片的收入确实不菲,萨尔加多靠这4张照片的稿酬买了公寓和一部时髦的罗密欧小跑车,随后夫妇俩度蜜月般在巴黎四处兜风,收到不少超速罚单。这也为他从前期主要奔波在世界各地拍摄大量的新闻报道图片转而从事有计划的、专题性的纪实摄影拍摄工作,打下了牢固的经济基础。
在与萨尔加多的交流中,我感觉到他对新中国的情感竟是那么的深沉。其实,萨尔加多对中国一点都不陌生,他从80年代以来一直非常关注中国的变化,多次到中国的城市和农村拍摄。他的大型画册《萨尔加多—咖啡创世纪之旅》就收录了不少反映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变化的图片。萨尔加多在丽水国际摄影节暨国际摄影研讨会开幕式的讲话中提到,中国过去曾经是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备受列强蹂躏和羞辱,但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改变了一切,新中国的繁荣和发展使它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目前,中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处在这个时期的中国摄影师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中国摄影师应该使用手中的照相机更多地去拍摄记录中国发生的变化,这些珍贵的影像不仅具有载入历史的价值,也将对社会的发展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萨尔加多对中国摄影师道出了内心的厚望,令人感动。
当2016年新年将至时,萨尔加多夫妇盛情邀请我去位于维多利亚湾牛岛的他家共度新年。午夜时分,维多利亚上空燃起礼花,大家举起香槟酒杯欢送过去的一年并憧憬和期待新的一年到来。当我登上飞机飞离维多利亚时,眩窗外闪现出海湾中的牛岛,我似乎看到了萨尔加多夫妇的身影,并响起萨尔加多亲切的声音:这里也是你的家,随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