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保生
摘 要:信用证是一种以銀行信用作为保证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其项下的单据审核是银行单证业务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一则商业银行信用证业务案例对单据审核业务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控策略。
关键词:信用证 信用 单据审核 风险 防控策略
信用证是一种常见的国际贸易活动结算方式,而信用证的单据审核是银行单证业务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笔者通过一则商业银行信用证业务案例对单据审核业务风险防控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商业银行信用证业务案例概况
2015年10月28日,L银行应申请人A公司的要求开立不可撤销即期付款信用证。有效期为2015年12月30日。
2015年12月13日,L银行收到受益人B公司通过议付行N银行提交的单据,L银行审查后发现存在不符点:发票上注明的装运地及目的地和信用证的要求不一致,且未按照信用证的要求显示信用证号码和合同号码,此外,装箱单上的目的地与信用证不相符。
经过沟通,A公司不接受不符点,且B公司也没有配合对单据的不符点进行修改,L银行只好按照规定向N银行发出了拒付通知,列出了上述不符点,并退回全套单据,同时解除信用证项下的一切责任。
二、商业银行信用证项下单据审核业务常见的风险
通过以上案例介绍,商业银行信用证项下单据审核业务有以下两个常见风险。
(一)出货要素信息与合同规定不符造成被进口商索赔和起诉的风险
信用证处理的是纯单据业务,故出口方往往只关注单据的质量,而不重视合同。出口商虽然暂时从开证行拿到钱,但却因不符合合同要求而遭受进口商的索赔,甚至起诉。故一笔信用证业务,除了要做到单据与单据一致、单据与信用证一致外,还须做到单据与货物一致,单据与合同一致。
(二)信用证软条款造成的风险
第一,国际贸易术语选择中软条款的设置。例如,在FOB术语下,不规定卖方的发货时间,或在CFR或CIF术语下,规定船运方、船名、装运期、目的港须取得开证申请人的同意。如果接受信用证中出现此类条款,在履约过程中就会极难操作,其付款的主动权将完全被开证申请人及开证行控制。
第二,对信用证生效附加条件软条款的设置。在信用证中规定暂不生效条款,待某条件具备时信用证才生效。例如,规定信用证的生效条件为进口方领到进口许可证,或者货样由进口方确认,或者货到付款等,则这种信用证变成了变相的可撤销信用证,使开证行的责任处于可变状态,从而对出口商极为不利。
三、商业银行信用证项下单据审核业务风险防控策略
结合案例和单据审核业务常见的风险,笔者总结了信用证单据审核业务的风险防控策略,共有如下五点:
(一)严格审核单据,防范垫款风险。
对于开立非物权运输单据的信用证,并且是非全额保证金的信用证,银行一定要认真严格地审核单据。根据UCP600第五条规定:“银行处理的是单据,而不是单据可能涉及的货物、服务或者履约行为。”在案例中,L银行对N银行提交的单据进行认真审查,发现存在不符点。如果L银行没有审核出不符点,则在此情况下,L银行是控制不了物权的,还要全额付款,这就会陷入垫款的被动处境。故严格审单是把控好信用证业务风险的一道重要关卡。
(二)保持良好沟通,避免信用危机。
在处理信用证项下存在不符点的单据时,一定要得到交单行的明确指示,是作为信用证项下的单据处理还是转化为托收处理。两者之间的处理方式不同,结果会相差甚远。若作为信用证项下的单据处理,则案例中的L银行就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拒付通知。根据UCP600第十四条b款规定:“银行必须在交单次日起的五个银行工作日内确定单据是否相符。”如果交单行的指示不明确,L银行尽管发现了不符点而误以为是托收方式处理,且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发出拒付通知的话,会使L银行无意中放弃了拒付的最好时机,从而陷入被动付款的尴尬处境。
(三)增加防控措施,保护银行权益。
开立非物权运输单据的信用证,特别是非全额保证金的信用证,除了对申请人的资信进行调查以外,还要监控交易背景的物流情况。而对于非物权的信用证,银行最好要求申请人开成付款信用证,一旦提货后发现受益人的欺诈行为,申请人可以要求法院签发止付令,那么银行可以据此免于承担付款责任,尽管受益人提交的单据完美无缺。
(四)加强流程控制,完善解决方案。
对于案例涉及的非物权单据的仓储单问题,可以考虑引入物流公司参与的第三方监管操作模式来解决。银行同时与仓储公司签署监管协议,并向进口企业收取一定的费用,当货物到达仓储公司的时候,银行引入动产抵押或者质押的监控措施,由仓储公司进行监管,银行参照进口企业缴存的资金比例向物流公司发出提货通知书,物流公司依据提货通知书放货给进口企业。这种做法的优势在于:银行参与了物权的监控,一旦进口企业出现违约的情况,银行能迅速将质押物变现,以减少损失。
(五)建立评估机制,严控违约风险。
防范进口信用证项下的风险最重要的环节还在于企业的资信情况。银行必须对企业资信情况进行认真调查和评定,在选择客户时,重点考察企业的经营能力和信用状况。反映企业经营状况是否正常的最直接指标就是主营业务的增长率和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除了经济实力外,良好的信用是企业履约的必备条件。因此,银行应当建立企业的交易档案,重点评估企业的历史履约情况和履约意愿。
总之,信用证的风险是无处不在的,作为银行单证岗位的工作人员对信用证项下单据的内容应做好严格审查,并尽可能完善业务操作流程,方能切实防控信用证业务风险。
参考文献
[1] 李道金. 信用证风险防范与纠纷处理技巧[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 ,2015.
[2] 高祥. 信用证法律专题研究[M].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5.
[3] 傅龙海. 信用证与UCP600(第二版) [M].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 ,2014.
[4]王善论. 国际商会信用证案例评析[M].厦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4.
(作者单位: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市 510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