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理论对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启示

2016-05-30 10:48:04丁秀颖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信息加工短时记忆部首

由于汉字本身具有难认、难写、难记的特点,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受到格外的关注和研究。以往的研究往往集中于汉字教学单位和方法上,并且各有其理论,具有很强的汉字教学特色。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自身认知规律的认识逐渐加深,并以此来指导学习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因而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审视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思想和方法,以是否符合人类认知规律作为衡量和比较各种方法的标准,为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就认知心理学而言,信息加工论与心理学相结合构成了认知心理学的框架。Newell和Simon所阐述的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认为信息加工系统都是由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和加工器组成的,都以符号结构来标志其输入和输出,记忆可以贮存和提取符号结构。并且认为信息加工系统有输入、输出、贮存、复制、建立符号结构和条件性迁移的功能,但是这种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认知心理学将信息加工理论与心理学相结合,主张研究行为的内部机制,即研究意识或内部心理活动,将心理过程理解为信息的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过程,即一系列连续阶段的信息加工过程,并且强调人的行为受其认知过程的制约。

汉字学习作为人类认知活动的一种,在学习过程中必然要经历信息加工的一系列过程,受认知规律的制约,因而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也需要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设计符合人类认知心理过程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我们看一下什么是知觉。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觉是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也即获得感觉信息意义的过程。这个过程被看做是一系列连续阶段的信息加工过程,依赖于过去的知识和经验。简单地说,知觉是富有主动性和选择性的构造过程,这种过程是对刺激的解释。知觉不同于感觉,感觉是对刺激的觉察,知觉是将感觉信息组成有意义的对象,即在已贮存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结果。

那么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如何在众多的信息刺激中引起学生的注意,使汉字信息被选择,而对于无汉字背景的学生来说,汉字通过意义或者读音来与其个人知识经验建立联系是非常有效的。所以对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说要充分利用各种感官刺激,如色彩、外形、移动等易引起学生注意的手段进行教学,通过意义讲解进行常用基础汉字教学;选取那些形体和意义具有高度联系的独体象形字使学生通过意义媒介将汉字形体和读音与其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联系,能够使汉字进入学生的认知经验网络并逐渐形成一定的规模,从而为以后的汉字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对于“人”和“木”的学习就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汉字形体和所指意义之间的联系,在使学生认知汉字的基础上使其体会汉字抽象简化的规律。由于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这种让学生发现了解汉字形体与意义之间高度联系的教学方法往往能够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和较深的印象,对于引导初级阶段学生的汉字学习非常有利,而且有助于培养其自学汉字的能力。

在引起学生注意的同时应该意识到人的神经高级中枢系统的高级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要避免大量信息引起的系统超载。要注意选择都是知觉性的,在所给刺激中只有一部分信息被选择而得以进入高级的知觉分析水平,并且加工水平的高低受到所输入信息资源质量的限制。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意义解释、词语举例都要遵循适量、典型的原则,尤其是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有时候过多的视觉信息输入反而会分散注意力,降低信息加工能力。因而我们所给出的图片、解释、例子等等一定要典型、适量,在教授新的汉字时避免大量重复信息的输入,还要注意控制每节课的新字词输入量,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安排课程进度。

我们通过知觉从外界获得的信息,只有在记忆中贮存下来才能使知识得到积累。我们最熟悉的做法是将记忆分为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顾名思义,长时记忆能够保持很长时间,短时记忆则不然,不仅保持时间短而且只能容纳有限的几个项目,短时记忆如果不能通过反复提取转化为长时记忆便会消失。认知心理学倾向于将记忆细分为三级,即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并就认知过程提出了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将感觉记忆视为记忆系统的开端,成为与感觉知觉紧密联系的更为基本的记忆结构。感觉记忆可分为视觉的、听觉的等等,而且信息丰富,这些信息最开始贮存为感觉登记即感觉信息。这也启示我们不可枯燥的选择一种输入方式,因为这样会加重学生的认知和记忆负担,而将汉字编码转化为不同的感官刺激既能保持趣味性又能减轻认知加工和记忆负担。

人对感觉登记中短暂贮存的信息进行扫描,被选择的那些信息经过识别而进入短时贮存即形成短时记忆,而未被选择的感觉记忆会被新的记忆所取代并被记忆系统排除。当然也有一部分感觉记忆可以直接进入长时记忆。信息从感觉记忆转到短时记忆,短时记忆转为长时记忆多半是受人控制的,一般认为短时记忆可保存15-30秒,经多次提取可转化为长时记忆。当我们所给出的各种视觉、听觉信息引起学生的注意进入记忆系统成为感觉记忆或短时记忆后必须根据记忆规律反复提取成为长时记忆,因而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及时的总结和练习对于知识的巩固至关重要,所以对于汉字教学最好每节课都要对新的内容进行总结,及时回顾学过的汉字或者新旧知识交叉学习,反复提取。

短时记忆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容量有限,它以组块为单位,其容量约为7±2组块。组块实际上是一种信息的组织或再编码。人利用贮存于长时记忆的知识对进入短时记忆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构成人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的单位。组块能够减少短时记忆中的刺激单位,增加每一单位所包含的信息。各种材料的组块都是运用长时记忆中贮存的知识形成的较大的、有意义的单位,因而这些组块也可以称为意义组块,与这种组块相似的一种操作是分组,它把时间、空间上接近的一些项目分成一组。

除了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占用短时记忆之外,汉字教学应该思考怎样使学生所感知到的汉字信息形成组块的形式,以减少短时记忆中的刺激单位。组块是有意义的单位也就是说信息通过意义的联结可以形成组块,分组操作又把时间、空间上接近的项目分成一组。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其形体与意义之间的联系正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优点。利用象形方法所造的汉字一般是构成基本词汇的常用汉字而且多为独体字,这一部分汉字也是学生应该首先学习和掌握的。虽然表意汉字不同于印欧表音文字,它需要学生建立新的认知体系,但是其表意性却可以以意义为媒介与学生已有的认知体系建立联系,所以基础汉字的学习是汉字学习的基础。由于汉字合体字的部首大多是表意的,具有相同部首的汉字往往意义上有联系,所以在基本的独体字学习的基础上引入合体字的概念,以表意的部首为单位组织汉字教学,使学生将相同部首的汉字按照意义的联结进行归类,意义上相同、相似或者相近的部首放在一起学习可以逐渐扩大由汉字组成的新的认知体系。充分利用汉字的表意性,通过部首将汉字进行分类,组成网络形成图式不仅符合认知规律而且使汉字教学更有条理性。可见,众多学者提倡的汉字部首教学方法是具有符合人类认知规律的深层科学依据的。

加拿大心理学家Tulving和Donaldson将长时记忆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Paivio则从信息编码的角度将长时记忆分为表象系统和言语系统,承认两者之间的联系并提出双编码理论,也即认知过程中的信息编码是依靠这两种机制进行的。它提醒我们,人脑对任何一种信息的加工都是用概念和意象形式进行编码的,信息提取时,越是用具象形式编码的信息越容易提取,当一种编码线索丢失时,还可以用另一种线索提取信息。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不同于其他方面的教学,应格外注意信息编码,为学习者提供双重编码,除了语义编码外最好利用实物、图片等提供意象编码,对于抽象意义的汉字、词语则尽量使用生动的语言将其描述出来或者将其放入句子中以便形成便于记忆的意象。

汉字学习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汉字本身具有很强的理据性,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充分利用汉字本身的系统性、逻辑性,充分发掘、利用其音义之间的联系,部首的意义归类作用,使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形成自己的系统性并保持其趣味性。我们从笔画、笔顺、基本汉字开始引导学生建立汉字的认知网络,在此基础上建立以部首为主的汉字分类体系。这种教学进程是符合人类认知规律的,因此我们很早就开始提倡的汉字部首教学法是有利于保持汉字意义系统性的,我们要做的是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教学过程中的细节,利用汉字编码的多种形式,结合认知规律和其他学科改进我们的汉字教学,让汉字学习成为一种充满乐趣的事情。

参考文献:

[1]王甦,汪安圣.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2]沈禾玲.认知理论及其在汉语作为二语的字词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文字研究,2008.

[3]刘义,高芳.情境认知学习理论与情境认知教学模式简析[J].教育探索,2010.

[4]沈政.脑认知功能的理论框架与方法学基础[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

(丁秀颖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66100)

猜你喜欢
信息加工短时记忆部首
基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的动力电池剩余容量预测方法
大电机技术(2022年4期)2022-08-30 01:39:24
弄清偏旁与部首
信息技术对学习者认知信息加工的协同影响
系在绳上的“冬”
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对英语听力的影响
短时记忆理论的影响
唐山文学(2016年11期)2016-03-20 15:25:57
同部首的字
基于驾驶员短时记忆的可变信息标志布设密度研究
试论科学课程教材编写的基本条件——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视角
基础教育(2014年3期)2014-04-16 0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