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建议

2016-05-30 04:23:26张薇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存在问题

摘 要: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来临,政府公共关系已成为我国政府的管理艺术,社会大众已不可避免地成为参政议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生活民主化程度高低的标尺之一。政府公共关系是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效能的重要手段,由于其在政府工作中的重要性,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政府公共关系,即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从动态上看,政府公共关系即政府机构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沟通活动;从静态上看,政府公共关系是发生在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一种信息交流、沟通与传播的行为和状态;从管理学角度看,政府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职能,政府公共关系管理即对政府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行为与状态进行管理。政府公共关系在我国二十多年的发展中,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从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发展的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完善。文章在分析陈述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其提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政府公共关系;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对策建议

政府公共关系作为一种新型的行政管理科学、方法和艺术,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在我国,政府公共关系也日益成为政府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政府公共关系在我国二十多年的发展中,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从政府公共关系发展的现状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难以适应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需要,分析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现状,特别是针对其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一、政府公共关系的涵义

政府公共关系是指政府作为行为主体开展的公共关系活动,即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从动态上看,政府公共关系即政府机构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沟通活动;从静态上看,政府公共关系是发生在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一种信息交流、沟通与传播的行为和状态;从管理学角度看,政府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职能,政府公共关系管理即对政府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行为与状态进行管理。“它是以特定的经济、政治条件和环境作为依托,建立在没有权利强制、平等和自愿选择的基础上,采用双向沟通、劝说教育等软性方法,与社会公众建立良好关系,以维护政府良好形象的一种传播活动。其目的就是要建立和发展政府与公众之间关系的和谐,确保政府的施政方针能够顺利贯彻实施,发展国家、社会和公众的整体利益,树立公正、廉洁、高效、务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形象,提高政府的美誉度。”

二、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现状分析

(一)起步较晚且各地政府公共关系呈现不均衡态势

现代意义的行政公共关系诞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据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公共关系逐渐被国人所认识,并很快风行于各行各业、各个领域。虽然,我国早在古代和近现代也有些公共关系的思想,但并没有成为体系,也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公共关系在我国是‘舶来品,起初应用的范围很窄,仅仅是在我国南方部分城市的酒店管理中运用,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

公共关系在我国被政府所借鉴是在1988年底,当时新华社两位记者以“政府形象”为题,报道了上海市实行廉政的情况,很快引起了研究组织形象的公共关系界人士的格外关注。人们据此分析,我国公共关系的热点已经不再局限于企业界,而开始进入社会政治领域。随后,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政府广泛结合当地文化开展了公共关系活动,树立了当地的城市形象,宣传了当地的地方文化。例如,如青岛啤酒节、哈尔滨冰雪、云南的世博会等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1991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宣告成立。与此同时,全国政协决定立新闻处。到2004年,我国正式在全国地方政府设立新闻发言人,标志着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长足进步。虽然,政府公共关系在我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发展迅速,效果明显,但公共关系被我国引进晚,且公共关系被我国政府部门重视也迟。

(二)公共关系实施手单一生硬且缺乏相应的公关技巧

公关最基本的技巧是交流沟通能力,其中首要的是口头与文字沟通能力。其次,中国传统文化看重的是人怎么做事,而不是怎样说。有其是“推销式”的演讲,致死许多行政官员在公众面前说话拘谨,接受媒体采访时呆板,不能应对自如。在人际交往方面,中国人的基本心态重情轻理,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受人缘、血缘、地缘、业缘等人情伦理的影响,遵循感情逻辑办事而非依据理性逻辑办事。使政府公共被“私化”。

(三)从事政府公共关系的专业人才匮乏

从公共关系学的意义上讲,公共关系人员实际上是有严格限制的。它主要是指公共关系的专业人员或者是公共关系职业的从业人员。他们需要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和长期的实践锻炼才能造就,他们有自己特有的素质条件、能力条件。遗憾的是,在我国的各高校中虽然有个别高校如厦门大学有开设公共关系的专业,但没有开设政府公共关系的专业,所以我国缺乏专业性的政府公共关系人才。

(四)机构设置不尽完善

目前,我国有些承担着公共关系职能的机构如办公厅、调研机构、人民来信来访办公室、举报中心等也承担着其他方面的上述业务。尽管,我国各级政府陆续成立了一些公共关系职能部门,但設置往往分散,职责不一,很难满足政府公共关系的客观需要,现在推行的政府发言人制度不失为一种政府公关的好制度,有助于完善政府的行政行为,改善政府的整体形象。但是,政府发言人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缺乏主动推销政府行为或者国家政策的能力。这样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对于消除公众对政府决策的疑虑作用不大,弄得不好,反而会增加公众对政府行为和政策的抵触情绪。因此,政府公共关系机构的合理设置是十分重要的。

三、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机构设置存在严重缺陷

政府公共关系组织是政府与公众之间沟通的平台。在政府机构中设置独立的政府公共关系机构,是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执政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是在我国政府机构的设置中至今仍然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公关机构。虽然在现行的体制中,有不少机构都承担着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但是由于各个部门定位不同,归口管理不同,职能交叉,职责不明等问题,就使得各级政府或行政部门开展的政府公共关系活动没有系统的规划,呈现出零散、盲目的特点。

(二)从业人员缺少必要的专业公关意识

受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一些政府机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公关意识还相当薄弱,没有真正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公仆,反而以一种人民管理者的姿态自居。更谈不上将公共关系作为一种重要的价值观以及一种管理哲学渗透到日常行为之中。其主要表现在:“第一,缺乏形象意识;第二,缺乏为公众服务的观念;第三,缺乏相信和依靠群众的工作作风。”

(三)传播沟通渠道不顺畅

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的一个基本要素,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主要就是一个组织与公众之间进行传播和沟通的过程,主要就是一个组织与公众之间进行传播和沟通的过程。能否有效地利用各种传播媒介进行有效的传播和沟通,是组织开展各类公关活动的关键。目前我国的政府公共关系在传播沟通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政府公共关系传播双向交流的方式少、渠道少、效果不佳;第二,政府公共关系传播透明度不高;第三,一些政府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由于不具有公共关系的基本知识和应有的传播技巧,缺乏交流沟通、调解关系、化解矛盾的能力。

(四)公共危机管理机制不健全

随着社会变迁的加快,政府面临的危机事件较之以前大大增加,近两年来,在我国发生的水灾、地震、矿难、疾病、恐怖等突发事件。这些危机具有高度不确定的变化因素,对社会共同利益和安全会产生了严重威脅,如果处理不当会演变成巨大的灾难。但是目前,“我国政府缺乏专门的常设的机构来从事危机事件的管理工作,突发事件的处理机构往往是临时组织。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不利于危机事件的有效处理。在现实工作中,公安、武警、卫生防疫等部门虽然对相应的专业性的事故应对能力较强,然而在突发性的社会危机中,由于牵涉面较广,影响范围较大,靠单一的政府职能机构应对难度很大。”

四、提升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政府公关理论知识的研究

目前我国在政府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上还不够,关于政府公共关系的理论书籍不多。因此,我认为现今我们考虑我们国内政府公共关系的现状,结合我国的国情,详细研究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发展前景,多出政府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书籍,将政府公共关系学系统化、理论化、具体化,以便更好地指导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在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上的运用,在实践中的发展。只有不断完善公共关系的基础理论,构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有中国特色公共关系实践的理论体系,才能真正发挥政府公关的作用,充分显示出公共关系工作作为现代管理方式的独特效能,发挥出政府公共关系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独有的作用。

(二)全面增强政府工作人员的公关意识和公关能力

公关意识的内容包括很多,其核心内容主要有塑造形象的意识、服务公众的意识、协调沟通的意识、立足长远的意识。主动树立公关意识有利于我国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在处理行政事务中变得积极主动运用公关技巧,从而可以更好地塑造组织形象。

1.培养全体政府工作人员的公关意识

所谓公关意识,主要包括:信誉意识、形象意识、沟通意识和效益意识。这些公关意识非常之重要。“政府部门及公务人员具有信誉意识和形象意识,在执行公务时就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摒弃官僚主义作风,办实事取信于民,提高政府的声誉,树立廉洁、高效、务实的政府形象;具有沟通意识就会广开言路,加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沟通;具有效益意识,这样不仅关注政府自身行政效率的提高和政府组织效益的增加,更要关注政府公共关系所带来的社会整体效益的增加,实现政府行政效益与社会整体效益的协调发展。”

2.提高全体政府工作人员的公关能力

现代政府公共关系活动已发展成为一系列专业性和规范性较强的理论、实务和技巧,包括调查研究咨询、设计制作策划、交际事务等。这就需要不断对政府全体公务员进行公共关系的培训和实际训练,使每个公务员都能够掌握和学会运用一些必备的公共关系工作的基本知识、方法和基本技能、技巧。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考录制度,在考录中增加对公共关系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考核,使政府人员公共关系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成为一个系统工程。

(三)理顺政府公共关系的沟通协调机制

有效的政府行政是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来支撑的。政府行政要高校,实现政令通畅,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政策障碍。通过各种方式,手段来达到政府与公众的协调沟通,形成良好的行政管理环境。

1.建立民意调查制度

及时掌握利益关系变化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开展公众建议征集活动。首先,要进一步发挥信访工作的力量。其次,要健全社会协商对话制度。社会协商对话是政府与公众群体或团体进行平等、直接、公开的对话,这对增强政府管理的民主化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有着重要意义。“在社会协商对话中,除了要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各群众团体等已有的协商对话渠道的作用外,还要适应社会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利益阶层的需要,不断开拓其他社会沟通渠道,以吸引更多的公众参政议政。”

2.建立健全政府新闻发布制度

新闻媒体在政府公共关系中的作用非常之重大。政府新闻发布工作既可以保证政府消息来源的畅通,同时又能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失真”,是政务公开的最佳方式。政府一级的公关工作应该建立例行的新闻发布制度,定期由指定官员通过新闻媒体把政府的大政方针、计划方案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告知公众,同时向公众宣传解释,以引导社会舆论。

3.充分运用电子政务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基于社会信息化的基本特征,要真正实现政务公开,就要从根本上改变政府的公共服务,必须推行电子政务。通过实行电子政务,可以有效地节约公众和时间成本、费用成本和其他一些无法预料的成本,提高政府行政的透明度,增强政府的行政效率,从而构建廉洁政府与绩效政府。

(四)构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制

“危机管理是针对组织自身的情况和外部环境,分析预测可能发生的危机,然后制定出相应措施,预防危机的产生,一旦危机发生也能积极应对,化解危机,重新恢复信誉的一整套机制。”在政府公共关系理论的指导下,构建政府危机管理机制是政府在新形势下应对多元挑战的必然选择。首先,要完善危机管理组织体系,发展危机管理的网络和伙伴关系,建立危机管理部门;其次,要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良好的沟通和有效的信息交流,整合和协调危机管理的行动,尽早及时地打开传播渠道;再次,要建立危机管理的资源保障体系,把危机管理的资金纳入到政府预算之中,建立应对各种灾难和危机的专项基金;最后,要完善危机决策机制,全面加强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1] 陈琛.构建和谐社会下的政府公共关系改善与提高[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06).

[2] 陈锐.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困境与对策[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2(02).

[3] 张英.试论构建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方向[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

[4] 刘小芳.试论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途径[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9(05).

[5] 李雪峰.试析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完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06).

[6] 王秀萍.试论增强政府开展危机公关的能力[J].新疆社科论坛,2006(02).

作者简介:张薇(1990- ),女,安徽合肥人,硕士,安徽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分析。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存在问题
河北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改革创新之我见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探讨
机械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天津市和平区民营科技企业人才队伍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医院门诊一卡通收费信息化发展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4:42:06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2:41:40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2:30:28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51:34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