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易蓉
摘 要:2011年,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颁布,对语文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与内容做出了指导,其中的语文课程理念包含四方面内容,分别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下面就这四点简要谈一下看法。
关键词:语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一理念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全面,一个是语文素养。何为全面,何为语文素养,要想理解这一理念,这两个问题是必须要理解的。
首先说全面这一个问题。全面在此处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全面的能力,二是全面的内容。全面能力的提高是指包含听说读写能力等方面能力的提高,缺一不可。全面内容的提高是指包含生活和学习等有关语文的各方面内容的提高,语文是生活的语文,不能离开生活谈语文的学习。
然后是语文素养的问题。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呢?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然而,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语文课程总目标中提出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改变纯“接受性”学习,倡导探究性的学习,启发学生多方向、多元化地去解读文本。
(一)巧置情境,激起探究之欲
(1)营造和谐氛围。在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身心处于最佳活跃状态,心情舒畅地投入课堂。这在课文教学中尤为重要,这是语文学科的内容与特点所决定的。语文是人文学科,是诉诸丰富情感的一门功课,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需要,重视积极的情感态度,为学生的探究、发现做好准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更要重视对学生的激励评价,使学生保持探究热情,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2)设置故事悬念。根据学生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往往能使学生产生急切期待的心理和极为关注的感情,好奇心会驱使他们主动认真地读书、思考和探究。
(3)引发认知矛盾。在阅读教学中,激发起学生内部已知和未知的矛盾,将学生引入到一种认知矛盾的状态,能使之产生特殊好奇心,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探究欲望,激发他们主动地探求未知领域。
(4)引导质疑问难。探究性阅读教学要为学生创造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质疑问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学科的内容很丰富,教师要根据不同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有了问题,就特别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在积极情感的驱动下自主地、能动地阅读,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使其积极探究和解决问题,实现语文再创造。如刘兵笔下《死海不死》这篇课文可以设置问题——按照文章的说法,死海是否会真如作者所说最后会死。
(二)阅读实践,体验探究之乐
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阅读教学中则更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让学生亲历阅读探究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
(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必须扎实地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只有在让学生自主阅读与探究中不断提高。因此,在课堂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充分利用机会让学生通过朗读、默读、复读、分角色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形式,来达到悟语、悟情的目的。
(2)角色扮演,入境体验。学生阅读的文本,相当部分是记叙性文体和小说,往往有着生动的人物形象,每个人物形象都是具体可感的角色,引导学生对这些角色进行扮演、体验,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在《草船借箭》一课的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分角色演练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的对话,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课文学习当中来。
(3)讨论问题,深化认识。对课文中有争议之处,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努力阐明理由,在观点争鸣中开展探究性阅读。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主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无论是教学内容的确定,还是教学方法的选择,亦或是评价方式的设计,则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三、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此理念有两处值得注意的地方,一是开放,一是活力。开放是指教学要以语文课堂为主体,以语文课外活动及对家庭、社会语文环境的有效利用为两翼,发展“一体两翼”课程模式。活力是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等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不能生硬地循规蹈矩,不注重实际情况。
教师的教学活动要以以上四个理念为指导,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内容及组织形式,预设教学活动,组织课堂管理,进行教学评价等,不要只是凭经验进行教学,或者一切以分数为先,或者困于教材文本。
(作者单位: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杏儿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