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SWOT分析

2016-05-30 00:06贺红师泽远雷战波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6年5期
关键词:发展优势SWOT分析

贺红 师泽远 雷战波

摘 要:文中以西安市为例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进行内、外部分析,提炼出内部优势、劣势及外部环境中的机遇、威胁,建立相应的SWOT分析矩阵,从优势-机遇、优势-威胁、劣势-机遇、劣势-威胁4个方面提出推动西安市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科技优势;发展优势;SWOT分析;SWOT矩阵

中图分类号:G 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16)05-0497-05

0 引 言

科技进步对经济及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得到学界的广泛共识。马克思最早在其《资本论》中阐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认为科技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互动关系。随后,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则进一步证明了科技创新对经济及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20世纪中期,以Solow[1]为代表的外生科技进步的新古典增长理论和以Romer[2]为代表的内生科技进步的新增长理论将科学技术与生产函数联系在一起阐述了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提出了“索洛余数”等测算方法。我国自1995年提出“科技兴国”战略至十八大提出“实践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逐步将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近年来,湖北、江苏、浙江、广西等省份先后下发了促进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相关文件,不断从实践角度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及社会发展。

陕西省西安市地处西北,是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重点城市,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上最大的中心城市,在关中天水经济区中扮演着核心角色。西安市集中了陕西省绝大多数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大中型工业企业,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及科技人才,科技优势明显。如何将西安市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不仅关系着西安市的发展,也关系着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文中以SWOT分析方法识别西安市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内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以及外部环境的机遇(Opportunity)与威胁(Threat),通过建立SWOT矩阵寻求西安市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有效途径。

1 西安市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SWOT分析

1.1 优势

1.1.1 高等教育资源丰富且与区域产业配套程度高

西安是中国重點高等院校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在校学生人数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3位,也是全国高校密度和受高等教育人数最多的城市。2014年西安高等教育学校的数量为63所,其中本科院校41所,高职(专科)院校22所,在教育资源整合和民办高等院校兴起的双趋势下,近年来数量稳中有增。经统计,西安高等院校的学科设置和优势专业偏向于工程技术类,涵盖能源类、机械类、电气类、电信类、材料类、交通运输类、航空航天类及水利类等多种工程学科,并且结构较为合理,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需求,与西安市目前形成的高新技术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旅游业、文化产业5大主导产业[3]相配套。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一批以工程技术类见长的大学与本地优势产业相配合,校企之间合作密切,为各企业输送了大批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促进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1.1.2 产业发展资源丰富,产业发展基础良好

西安作为陕西省省会拥有丰富的可利用的产业资源,为西安市生物制造、医药制造、能源动力等产业提供了优质的资源基础。陕西省有种子植物171科1 143属,其中药用植物2 730种,属于国家规定的珍稀濒危保护药材20多种[4]。全国普查的364个重点中药材品种中陕西有283种,占77.6%,为西安市的新医药产业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天然基础。同时,陕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能源资源分布广泛,种类齐全,品质优良,已探明的煤、石油、天然气等产量均居全国前五位,为西安市各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

西安的工业产业发展基础雄厚。得益于“三线”建设时期国家的大力投入、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3次工业建设浪潮的推动,西安逐步建立了以能源开发、初级产品加工业、基础民用工业、军事工业和重加工工业为主体的庞大工业体系,拥有生产重大装备和基础设备的能力,在全部39个工业行业大类中,覆盖了 36个行业,尤其是重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优势明显,形成了一定产业基础。

1.1.3 军事工程技术研究超前

西安的军工研究所和制造企业涵盖了从航空航天到兵器工业再到核技术的多个门类,被称为中国军事工程技术研究实力最强、能力最全面的城市。其中,航空系统较为知名的研究机构有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所属的第618研究所、603研究所、630研究所等,也有如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庆安集团有限公司等军工企业,还有中国唯一一个试飞院。航天系统则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504研究所、771研究所等。兵器系统中有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所属的213研究所、212研究所和西光集团等。核工业系统中有524厂、262厂等。西安为中国航空航天等军事工程事业贡献了众多科技成果,从军用飞机、民用飞机到航天器、火箭发动机和人造卫星,军工研究与制造独步全国,在世界上也达到了先进水平,为我国的强军事业和宇航探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1.4 区域中心

西安地处东西2大经济区域结合部,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之便。西安拥有西北最大的空中交通枢纽——西安咸阳机场、“两纵三横三枢纽”的铁路网架格局及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型高等级公路干线网络,构成西安发展现代物流的立体交通条件。目前,西安已经建成较为完整的物流体系和城市服务功能,从系统的角度统筹规划、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大大降低了库存积压、延期交货、库存和运输不可控制等风险,为西安各产业上下游物流配送提供了可靠保障和强有力的支撑。

1.2 劣势

1.2.1 规模以上企业和大企业数量少

2014年,西安规模以上企业只有1 146户,在副省级城市中居末位,比居首位的宁波市少6 237户。同时,西安大企业大集团少,营业收入过百亿的企业只有4户,超50亿元的有3户,超20亿元的有8户。在201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长春的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营业收入达4 941亿元,武汉钢铁公司达1 462亿元,青岛海尔集团公司达2007亿元,西安市仅有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一户过千亿元企业,营业收入为1 054亿元,居55位,陕汽的营业收入为400亿元,居第155位。从以上西安企业的上榜情况看,西安的大型企业特别是民营大型企业还未能在全国范围内取得领军地位。同时,西安优势企业多属重工业,因此,西安不仅要在规模和数量上追赶同级城市的平均水平,还要兼顾产业结构升级和淘汰落后产能,发展仍然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1.2.2 产业集群发展不良

产业集群是指在地理上集中的产业集群,通常位于大都市区,劳动力市场区和其他的功能型经济单元组成的区域[5]。目前西安的产业集群中规模较大,在全国范围有较大影响的主要有汽车产业集群、航空航天产业集群、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集群[6]。汽车产业集群中以陕汽、比亚迪及法士特3家企业为龙头,其他集群内企业相比核心企业规模要小得多且同质化严重,因此围绕供应业务的行业竞争较为激烈。同时,由于下游厂商单一,导致零配件企业并无议价优势,西安汽车产业无法快速扩大规模且本地配套率低。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则没有在内部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品生产仍然偏重于中上游,管理体制机制陈旧。服务外包产业集群虽然发展较早,但与国内其他软件和服务外包集群相比,西安仍属规模较小、知名度不高的一类,承接的业务还主要处于基础的和低附加值的范围内[7]。

纵观西安市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一是西安市政府本身资源有限,支持程度不如中东部地区;二是核心企业的规模不够大、数量不够多;三是集群内企业缺乏差异,无法构成完整的产业链;四是企业之间互动不够频繁,没有形成长效有序的合作学习机制。

1.2.3 外资利用程度低

现阶段,外商投资企业R&D溢出是促进区域高技术企业创新的主要外部力量[8]。2014年,西安市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为37.03亿美元,在副省级城市中居后位。地理区位劣势是西安市吸引外资的主要制约因素[9],西安在现阶段仍然不是以高技术产品为主打的外国企业落户的先选。在这些已经落户西安的外商中,来自香港地区的最多,其次为韩国,而来自欧美日等技术发达地区的企业投资额之和仅是港商投资额的十分之一。在“五区一港两基地”和沣东新城中,高新区接受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约为14.94亿美元,经济技术开发区为10.3亿美元,曲江新区为4.1亿美元,浐灞生态区为8 453万美元,其余则均未超过4 000万美元。可见,外商投资大部分集中于高新区及经开区,其他开发区的外商投资规模仍较为薄弱。

1.2.4 高层次人才匮乏

区域经济发展的3大要素是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这三者为区域经济的进步提供了最为巨大的推动力。多年来,西安市人才流失问题严重,高层次人才总量不足,高科技人才增量较少,中青年高、精、尖人才相对缺乏,尤其是新兴技术的学术带头人缺乏,适应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要求的高層次党政管理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极为短缺;掌握高新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整体性短缺,熟悉国际惯例、掌握市场运作规律的国际金融、证券、贸易等外向型人才、管理型人才更为匮乏;同时,电子、生物、新材料等行业中的高中级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流失也较为严重(约占流失总数的50%)。虽然,西安市政府在“十二五”、“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均突出强调了引进和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必要性和紧近性,但受制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引进效果并不理想。

1.3 机遇

1.3.1 新阶段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建设

近年来,西部大开发、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等国家战略不断聚焦西安。2012年国务院通过《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开始了新一轮西部发展浪潮。在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中,西安所在的关中—天水地区作为十一个重点经济区之一,被规划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科技教育、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西北地区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在“十三五”时期,国家将继续加大西部开发的力度,加快重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引导产业转移。在西部大开发及省市共建大西安的政策支持下,西安又迎来了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机遇,作为西部大通道和亚欧大陆的重要交汇点,西安将具有更多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

1.3.2 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

2009年,国务院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建设“以西安为中心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2011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在《关于加快西咸新区发展的若干政策》中明确说明要在西咸新区建设国家级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由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管委会与西安高新区管委会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同管理,联合出资注册成立西安统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整个基地内的开发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市政配套等。沣东新城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以引进高校、科研院所、军工单位、高技术企业等技术与研发机构入驻示范基地为主要任务,致力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扩大孵化器加速器面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推动技术交易及企业培育等,力争将示范基地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基地。国家级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的建设为西安构建内陆创新高地提供了新的路径,同时也提供了从人才到政策的多种支持,将为西安带来超过价值过千亿的发展机遇。

1.3.3 外资项目的进入

近年来,一些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的外资企业陆续进入西安,在西安设立研发中心、制造基地,给西安企业带来了直接与处在国际先进水平的同行进行交流的机会,催生了一大批周边企业的产生和成长。在这其中,韩国高科技电子企业三星集团落户西安无疑是最大规模的投资项目。其一期投资约70亿美元的存储芯片建设项目已在2012年开工建设,在2013年年底达到设计产能后,每月可生产芯片10万片。随着三星项目的落户,有160余家配套企业相继入驻,直接或间接增加了万余就业岗位,韩国成为西安市近几年外资投入最多的国家。为配合三星项目的入住,西安市还规划了三星城,汇集科研商贸交流区、特色商贸区、新兴技术产业区和综合保税区等10大功能分区,为外资企业完善后续支持的同时,也为西安本地的信息技术企业创造了与外资企业进行互动和合作的机会,并极大地促进了西安市周边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1.3.4 产业转移

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的生产要素成本越来越高,不仅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甚至包括一些兼具技术密集特征的产业如中低端服务外包产业也出现了向中西部地区迁移的趋势。产业的梯度转移为西部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機,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具有针对性地承接与本地区原有产业能够形成配合关系的产业,能够促进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完善。此外,国务院于2010年出台的《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中要求要在财税、投资、金融、土地等方面对中西部产业转移给予政策支持,同时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这为西安承接东部地区及国际产业转移提供了政策性保障。

1.4 威胁

与西安同属西部地区的成都、重庆等城市在产业发展上对西安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压力,西部地区重镇间的激烈竞争不可避免。在产业发展方面,成都和西安都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发展产业。从2000年开始,成都先后成功引进了Intel、莫仕、阿里巴巴等全球知名企业,击败了这些企业纳入选址考虑的包括西安在内的多个西部城市。近年来,成都更是以其行政审批快速、城市辐射力强等优势吸引了诸多世界500强企业落户,现已达到283家,稳居中西部城市第一。同时,成都也是国家软件产业示范基地,其天府新区也被批准为国家级新区。而随着“一带一路”的纵深发展,西安也逐渐吸引了更多的全球知名企业,现有108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西安设有公司或分支机构,但相比成都还有较大差距。

目前,成都、重庆及西安被合称为“西三角”经济区,但是经济区内大部分城市都顺应国家高新产业的发展规划,区域间产业结构差异不大。因此,西安与西部其他城市在发展资源上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在发展空间上形成了一定的挤压。

2 西安市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SWOT矩阵

根据对西安市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SWOT分析,可以构造相应的SWOT矩阵(见表1),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S-O策略、S-T策略、W-O策略、W-T策略),充分发挥已具备的优势因素,把握机遇因素,克服劣势因素,改善威胁因素。

3 结 语

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明确表明要实现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而非资源驱动、劳动力驱动,要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而非高水平论文,因此,切实将科技优势转化为地方发展优势势在必行。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涉及城市的科技水平、产业发展水平、地理区域等多方面内部因素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西安市在科教水平、工程技术及地理区域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外资利用水平及企业规模仍显不足,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及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建设等政策背景下,合理利用外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探索建立优势学科与产业集群的对接机制,密切产学研联系,树立产业集群技术优势,加快建设产业集群品牌,将多渠道、多方位地促进西安市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参考文献:

[1] Solow,Robert M.Technical change and production function[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57:71-102.

[2] Romer,Paul M.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3-42.

[3] 王溪桥.西安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化发展互动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4] 王育宝,李国平.西安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培育的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6(2):62-66.

[5] 聂华林.区域经济学通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6] 李香菊,王 石,魏 燕.西安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理论分析[J].甘肃金融,2011(11):13-16.

[7] 西安交通大学.西安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报告2013[R].西安:西安商务局,2013.

[8] 张倩肖,冯根福.三种R&D溢出与本地企业技术创新——基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经验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11).

[9] 金相郁,朴英姬.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决定因素分析:城市数据[J].南开经济研究,2006(2):35-45.

猜你喜欢
发展优势SWOT分析
国产手机行业战略管理研究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海南省建设品牌马拉松赛的优势与效益研究
“互联网+农业”视野下现代农业的发展探讨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的发展及优势研究
普惠金融视角下社区银行发展的优势、借鉴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