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廉政楹联的当代价值

2016-05-30 10:48顾海勇
廉政文化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廉政文化当代价值楹联

顾海勇

摘 要:楹联是中国独有的文学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廉政楹联以微言大义诠释中国廉政文化精髓,具有社会功能与文化功能的契合性、审美特征与文化张力的相融性、民俗特色与文化普及的同向性等特征。深入挖掘廉政楹联的当代价值,有助于丰富廉政文化内涵,有效推动廉政文化建设。

关键词:楹联;廉政文化;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D6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170(2016)05-0077-08

运用文学艺术,开展廉洁教育,是廉政文化建设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廉政楹联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极其重要的当代价值。廉政楹联具有如下特征:社会功能与廉政文化功能的契合性;审美特征与文化张力的相融性;民俗特色与文化普及的同向性。这些特征,赋予了廉政楹联对于推动廉政文化建设的当代价值。

一、社会价值与文化功能的契合性

楹联,俗称对子,指的是写在纸上,或刻在竹子上、木柱上的对偶语句。它由上联和下联两部分字数相等、内容相关、结构相似、词语对仗、平仄相协的对偶句组成。从内容功能上划分,楹联有春联、喜庆联、行业联、挽联、劝勉联等;从楹联所在处所划分,有门联、庙联,名胜联、商业联、游戏联等。楹联的功能作用,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表现出来。廉政楹联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对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有着重大的作用。[1]

楹联,是我国独有的、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样式。之所以说是“中国独有”,一是因为楹联的产生与发展,是中国哲学思想的使然。“阴阳论”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中心思想,楹联是植根于阴阳论的一种文学样式。二是因为楹联的产生与发展,是中国汉字的专利。汉字是音、形、义三者合一的表意表音文字。每个单字都有独立的音形义,只有这样的文字才能构成楹联。三是楹联的产生与发展,是中国书艺表现的又一独特形式。用毛笔书写楹联是中国人展现文化底蕴的独有艺术。四是楹联的产生与发展,是中国民风习俗的反映。五是楹联的产生与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楹联有着1500多年的历史。自从五代后蜀主孟昶在他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始,楹联便逐步演变为欢度春节的一种习俗。

楹联在中国具有深厚的广泛的群众基础,楹联根据其不同内容,具有歌颂、揭露、讽喻、褒贬、劝勉、哀挽、庆贺等强大的社会功能。[2]

廉政文化是人們关于廉政和廉洁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的总和,是建立公正廉明政治局面和政治氛围的思想、精神、制度、风俗及人文素质的复合体。当下中国廉政文化的特点,集中表现为“中国特色”和“群众参与”这两点。这两大特点与楹联的“中国特色”和“群众基础”相吻合。廉政文化讲究的是渗透和教化,而楹联是通达民心的渠道和载体,运用楹联载体,宣扬和渗透廉洁和廉政的内容,必将充实、丰富、滋润廉政文化。廉政文化在倡廉反腐中的价值导向、规范教化、舆论监督、向心凝聚、审美陶冶、激励鼓舞等功能,与楹联的歌颂、揭露、讽喻、褒贬、劝勉、哀挽庆贺等社会功能,在方向上具有同向性,在功能上具有重合性,在运行上都具潜移性,这就决定了廉政文化建设借用楹联载体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所以,运用楹联这一形式助推廉政文化建设,不仅具有易为群众接受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长远教化的历史意义。

(一)在歌颂和庆贺类楹联中,表达清廉的人生信仰,讴歌正确的价值取向

清人黄碧川在山阴县衙题有一副楹联:

不食民一饭,不爱民一钱,乃吴隐之为太守;

先天下而忧,后天下而乐,是范文正作秀才。

吴隐之,东晋人,曾为晋陵太守、广州刺史,为官清廉。范文正即范仲淹,宋代人,官至枢密副使,为秀才时就胸怀大志,曾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黄碧川通过对吴隐之、范仲淹的歌颂,决心要像吴隐之、范仲淹那样,廉谨自守。

当代福建省福鼎市经贸局李仁同志写有一副楹联:

自古品求清,心是玉壶难纳垢;

而今官即仆,权为公器不容私。

短短二十四个字,既写了正直清官的优良传统,又写了当今人民公仆与历代官员的区别,道出了应当为人民掌权用权的真谛,言简意赅,有思想深度。

可见,运用楹联形式可以书写清廉座右铭。

(二)在讽喻和褒贬类楹联中,鞭挞腐败人生的卑下,揭露没落的贪腐思想

清末,多琪到湖北浠水任县令。他一到,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弄得民不聊生。某年除夕,他居然恬不知耻在官署悬挂一联:

奉君命来守是邦,两度蝶飞,只求对头上青天,眼前赤子;

与其民共安此土,八年鸿爪,最难忘山间白石,寺里清泉。

俨然一副正人君子模样,可是此联当晚就被老百姓改动了几个字,变成:

奉王命来虐是邦,两度蝗飞,哪管你头上青天,眼前赤子;

与胥吏共刮此土,八年狼藉,只剩得山间白石,寺里清泉。

这一改动,辛辣地把一个搜刮民脂民膏的腐败贪官刻画得入木三分。对腐败分子人人都是痛恨的,当代一个网民在网上发表了一副讽刺贪官的长联:

今日溜须拍马,博得领导欢心,吃喝嫖赌,坑蒙拐骗,无恶不作,耀武扬威尽愉悦,夜间盗得花痴心,灯红酒绿,花天酒地作鸳鸯,自以为天衣无缝,千古无恙;

明朝向隅而泣,沦为阶下囚徒,衣食住行,柴米油盐,七件难找,苦思冥想寻出路,白天难熬日西斜,操劳费心,积劳成疾为孤雁,落得个形影相吊,万年遗臭。

此楹联虽然对仗不很工整,但把贪官刻画得淋漓尽致,在网上的点击率颇高。可见楹联是惩贪反腐的锐利武器。

(三)在劝勉和告诫类楹联中,反映高尚情操的坚贞,宣传矢志不渝的操守

明代郭都贤题巡抚堂有一副楹联:

何以副生平,试清夜自思,在国在家曾行几事?

不须谈特起,但设身处地,于今于古像个甚人?

郭都贤,湖南桃江人,官至江西巡抚,为官清正,明亡后拒不降清。人常说,办事要凭良心,当官的敢于面对天地。郭都贤以此联勉励自己:你为国家办了几件事?你在歷史上算个什么人?一日两拷问,自己便不会碌碌无为,从而问心无愧。

当代浙江省浦江县风景旅游管理局陈川同志写有一副楹联:

人生一百年而已,何不务实勤恳,长留惠政于青史;

官场数十载罢了,莫若奉公廉洁,永树丰碑在民心。

寥寥数语拷问官场人生,从时间和空间上抒怀感慨:是树丰碑于青史呢,还是马马虎虎做一个速腐速朽的庸“官”呢?耐人寻味。楹联真是廉政宣传的好帮手。

(四)在美语和哲理类楹联中,表达爱清喜正的情愫,颂扬出污不染的品格

清代同治年间进士姚步瀛撰写了楹联以自勉:

淡如秋菊又何妨;清到梅花不畏寒。

联语不仅盛赞了秋菊和梅花气节高坚的“不畏寒”精神,同时勉励自己要像秋菊一样正直浑厚、淡泊宁静,像梅花一样清廉刚直、淡泊名利。

当代湖北省武汉市钢铁设计研究所退休办的干部徐良荣写有这样一副楹联:

官品学幽兰,几经污浊侵凌,九畹清芬浑不染;

政风崇翠竹,一任冰霜肆虐,万竿劲节自能持。

楹联用幽兰、翠竹比喻官品政风,令人神而往之。可见楹联也是高雅之士的抒情诗。[3]

二、审美特征与文化张力的相融性

从文化形态学角度,宜将文化视作一个包括内核与若干外缘的不定形的整体,由表及里约分几个层次: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内含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又分为基层意识形态和高层意识形态)。[4]廉政文化也是这样,最深层的是廉洁的意识形态,即与人的灵魂直接对话的廉洁精神。因为要跟人的灵魂对话,这里就有一个接受与否的问题。只有人们乐意对话,才能达到文而“化”之的目的,即化育的目的,潜移默化的目的。《左传·襄公二十年》中有这么一段话:“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而无文,行而不远。”孔子说,有了想法,要通过语言文字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有文采才能足以表达想法,如果有想法而表达不出来,有谁知道你的想法呢?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从此,“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就成为后人重视文采、重视表达方法和效果的一句成语。

因为楹联具有美语性能,好的楹联文采斐然,易为人们接受。楹联的美语性能决定了楹联是廉政文化的极好载体。

关于楹联的性质,历来虽有不同观点,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都认定楹联表现的是一种美。写楹联是对美的创造,读楹联是审美享受。认为楹联属于文学或书法,楹联所反映的是一种文学美或书法美;认为楹联属于综合艺术,楹联所反映的是一种综合艺术美;认为楹联属于民俗活动,楹联所反映的是一种社会人文美。细分楹联美,具有五种形态:

(一)从视象美中折射清廉之形

楹联的视象美,是指楹联中看得见的具体物象及楹联的外部形式所显示的美。例如古人有副倡导清廉高尚的楹联:

心清水浊;山矮人高。

楹联中的“心”、“水”、“山”、“人”这些视觉形象鲜明对比,给人以直观的美感。这种直观美感和清廉形象给人的美感是可以合一的。

今人安徽省涡阳县丹城镇人民政府罗时兵写有一副楹联:

舟泛南湖,梦酿烟波,仰先辈,满腔热血海天志;

夜瞻北斗,情倾明月,颂高怀,两袖清风琴鹤心。

联中的“舟”、“南湖”,“梦”、“烟波”、“热血”、“海天”、“北斗”、“明月”、“清风”这些意象都给人一种视觉美感,从中折射出革命者的崇高情怀。

楹联的外部形式美更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排比对、顶针对、反复对、嵌字对、反问对、设问对、分总对、层递对,技巧要求较高的还有回文对、潜意对、歇后语对、无情对、婉曲对等,如潜意对,故意不把要说的意思直截了当地表达出来,而是有意潜藏在联语中。据说古代有一位县令到任后拼命刮地皮,地皮被刮去了十寸,天就相对高了一尺,于是有人写了这么一副楹联讽刺他:

天高一尺;为政十方。

对联中的“十”与“失”的谐音,指斥他:为政失方,刮去地皮一尺。这从反面描写了一个贪官的形象,这种讽刺颇具艺术性。

(二)从音韵美中传递廉政之音

楹联的音韵美,是指楹联中的韵律、节奏等在审美主体中唤起的特定的音美快感。如杭州市岳飞墓前有一副楹联:

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辩伪真。

上联“正”与“邪”、“冰”与“炭”字义相对,平仄相对;下联“毁”和“誉”,“伪”和“真”也是字义相对,平仄相对。上下联又字义相对、平仄相对。读起来音节铿锵,琅琅上口,音乐感很强,表现崇贤斥奸的痛快淋漓。

在楹联中,体现音象美的还有叠字联,如:

水水山山,外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还有同字异音联,如: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还有同音字联,如:

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休来道者来。

还有谐音联,如四川成都望江楼的一副联: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影万年。

在我们的廉政楹联中,尤其是当代的廉政楹联中此类佳句还不多见,有待于大家创作。

(三)从蕴涵美中演绎廉政之魂

楹联的蕴涵美,是指楹联字、词、句或整联的意蕴、义理作用于大脑而产生的美感。

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受到种种阻挠和压力,为此,他自题府衙内厅堂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这副楹联表现了林则徐豁达大度、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的风骨,是他毕生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生死置诸度外,毁誉更不计及”的生动写照。这副楹联让我们看到了林则徐如海宽广、如山峻耸的崇高形象。

今人山西省平定县地方税务局梁璞同志写有一副楹联:

铁肩道义,百姓如天,当效甘棠遗大爱;

三省铭心,四知挂耳,常思蚁穴溃长堤。

这副联用了六个典故。上联“双肩担任”,此句远从明末清初杨继盛句“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而来,近从李大钊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而出;“百姓如天”,典出汉朝刘向《说苑》中管仲回答齐桓公的一番话有“百姓为天”句;“甘棠遗大爱”,典出《诗经·周南·甘棠》,周代召公在甘棠树下办公,给老百姓解决问题,“甘棠遗爱”指离去官员的政绩。下联“三省铭心”典出《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四知挂耳”典出《后汉书·杨震传》:“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无知!密愧而出。”“常思蚁穴溃长堤”典出战国时期《韩非子喻老》“十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区区30个字的楹联容纳了6个传统故事,显现出中国一种人文美。足见,从楹联的蕴涵美中可以演绎廉政之魂。

(四)从综合美中呈现廉政之身

楹联的综合美,一指楹联本身的涵义,二指楹联的书写,三是楹联所在的环境,三者合一给人综合性的审美感受。这也是对清廉形象多侧面的立体描写。

中国的楹联都是毛笔书写的,书法艺术是中国独有的艺术。中国书画同源,可以表情达意。不同的楹联内容,可运用相应的书法艺术表现。

譬如用柔美抒展的书写风格写湖南省醴陵市一中林清河的这首楹联,诗情画意漫溢纸上:

嘉兴风起,夏日莲开,我引长霞辉玉宇;

赤子火燎,南湖水暖,谁将碧血化清波?

用遒劲坚挺的书写风格写安徽省涡阳县丹城小学张永光这副楹联,凛然正气令人为之仰敬:

肝胆照人,铁面敢将铜作镜;锤镰励志,丹心何惧浪淘沙。

不同的楹联出现在不同的场合,给审美者带来不同的感受,譬如寿宴上的寿联、婚礼上的喜联、追悼会上的丧联、庆功会上的贺联等。可见楹联开启的艺术空间,美的张力是不容小觑的。这和廉政文化既要扬正,又要惩奸的旨归可以同频共振。

廉政建设往往是很严肃的,是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常常是板着面孔的灌输和说教,不易为人们所接受。如果廉政教育通过美育进行,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美育是人类认识世界、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世界、改造自身的重要手段,是培养人们的正确审美观,提高人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与德育的关系非常密切。在中国先秦美学思想中,往往美善不分,美中含善,善中含美,“尽善尽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开展廉政楹联这种美育活动,以美导善,对于廉政和廉洁建设是十分有效的。这比单纯的灌输和说教,更具感情色彩,更具感染力。无论是权威人士或平民百姓,无论是圣贤大哲或芸芸众生,无论是知识精英或下里巴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以美悦人,以美引人,以美化人,这就是提倡运用廉政楹联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所在。

三、民俗特色与文化普及的同向性

廉政文化的对象既有为政的“官”,也有尚洁的“民”,其内容涵盖“廉政”与“廉洁”两个方面。所以廉政文化需要全社会的普及。而楹联不仅是一种文学样式,也是一种民俗活动,已经深深渗透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所以,楹联民俗特色与廉政文化普及具有同向性,运用楹联活动这个载体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是水乳交融的的结合。

习俗是长期的文化积淀与约定俗成的结果,是一个社会或民族在特定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中发展和承袭下来的,是一种典型的历史文化现象。春节习俗,在我们中国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春节,已成为中国人民践履文明礼仪、道德伦理、和谐文化的最佳生活节点。而贴春联是欢度春节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到大年三十,无论城乡,家家户户都要张贴红纸春联和威武的门神。春联充满着浓厚的民俗色彩和时代气息,同时亦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体现。

(一)官署楹联反映百姓诉求

楹联文化源远流长,无处不在,官府有,民居有,商店有,园林有,寺庙有……。尤其在封建社会,人们对官署楹联特别注意,因为当时的官员大都是从秀才、举人考上来的,都有一定的文化水平,都懂对对子;他们也常常用此标榜自己的清廉爱民,公正无私,并以此取信于民。

例如,河南内乡县衙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县衙三堂门前面黑漆明柱有联云:

得—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这是无名氏题县署大堂的一副楹联。意思是:做一官不要洋洋自得,丢一官也不要忧心忡忡,不要计较个人得失荣辱,要一心为民,一方的安定发展,全靠县官的作为;吃着百姓的,穿着百姓的,不要欺负百姓,自己也是一个百姓。江泽民、朱镕基等领导来此地参观时,看到此联也称赞不已。

明代况钟,任苏州知府13年,刚正不阿,执法如山,勤于吏治,廉洁奉公。上任以后,清理积案,平反冤狱,除暴安良,深受百姓爱戴,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他死于苏州任上,归葬靖安故里。后人为了纪念他,在他墓后的清风亭上镌刻了一副楹联:

一肩行李,试问封建官场有几?两袖清风,且看苏州太守如何?

两句楹联,两句疑问,读后发人深思。

古代的官吏有的是言行一致的;但也有借楹联欺世盗名的。有一位贪官在自己的官署贴了这样一副楹联:

爱民若子;执法如山。

有一个老百姓在这副楹联下面各添了几个字,这楹联变成:

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其为山乎!

老百姓用楹联对这位挂羊头卖狗肉的贪官进行了辛辣的讽剌。

民间有这么一则故事。从前有一个县的贪官,大年三十晚,在县衙门上贴了一副对子:

一心为民,两袖清风,三思而行,四方太平,五谷丰登;六欲有节,七情有度,八面兼顾,久居德范,十分廉明。横批:福荫百姓。

大年初一早晨,老百姓看了认为他是作秀,于是在他的红对子上贴了白对子。白楹联写道:

十年寒窗,九载熬油,八进科声,七品到手,六亲不认;五官不正,四蹄不羁,三餐饱食,二话不说,一心捞钱。横批:苦煞万民。

可见楹联也是民意表达的一条渠道。

(二)言志楹联坦陈清廉心迹

“诗言志”是我国的诗歌传统。人们往往用楹联,或作座右铭,戒贪守廉;或规劝友人,清廉为官;或借景抒情,倡廉反腐。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举行了廉政楹联大赛,应征者数以百万计,优秀的楹联作品比比皆是。2009年5月至8月,中国纪检监察报社、中国楹联学会、浙江省纪委、嘉兴市委和市政府主办,嘉兴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市文联承办,人民网、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浙江在线协办,在全国组织开展的“红船杯”廉政楹联创作大赛,共征集到包括台湾在内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以及美国等地4100多名作者的参赛作品共19926副。作者中既有诗词、楹联界的专家学者,又有普通的干部群众,年龄最大的有95岁,最小的仅15岁。这些应征作品,围绕反腐倡廉主题,抒情言志、评人论史、写景状物,含义深刻、催人警醒,具有深厚的历史感、鲜明的时代感和良好的教化启迪作用。大赛专门成立了由有关领导和中国楹联学会、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的专家组成的评委会,评出了最优作品16副、优秀作品100副。[5]

优秀作品中有正面颂廉的,如:

涛声犹在耳,虽言载覆不由舟,雨骤烟笼,船正何惊三尺浪;

荷色总萦怀,莫负洁廉长似水,气新香远,莲清若助一帆风。

(一等奖,山东省单县交通局张贵祥)

有歌颂传统的,如:

碧水绿荷间,访先辈遗踪,欲引莲风清肺腑;

红船朱槛畔,忆烝民重托,毋忘竹雨诉恫瘝。

(一等奖,湖南省益阳市图书馆退休干部周美平)

有心系人民的,如:

半夜客敲门,来告状?来送礼?来进言?贿且拿回冤且诉;

清晨身到户,去答疑!去排忧!去扶困!茶先放下话先聊。

(二等奖,甘肃省崇信县委统战部刘志刚)

有忠言劝告的,如:

贪腐拜金,终铸金银成手铐;清廉昭玉,始赢玉石作心碑。

(二等奖,安徽省安庆市公路局枞阳分局黄言为)

或正面颂廉、或讴歌传统、或忠言相劝、或崇尚清高,正气凛然,庄重伟岸,掷地有声,催人向上,令人百读不厌,净化灵魂,这对普及廉政文化来说,其实际效果确实很好。

(三)廉政挽联弘扬清廉遗风

挽联是哀悼死者、治喪祭祀专用的楹联。它是对死人哀悼,也是对活人的慰勉。名为哀悼死者,实际激励生者。廉政挽联是廉政文化建设难得的载体。譬如,在吊唁任长霞的挽联中我们看到许多感人的楹联:

正气留千古;丹心照万年。

巾帼风范留人间;英勇事迹传千年。

风风雨雨为人民终身奋斗;山山水水留足迹风范长存。

孙中山逝世后,海内外各地送来的挽联近千副。这些挽联凝炼简洁,内容深刻,表达了人们悲痛悼念之情。在这些挽联中,李大钊同志的长联可谓传世佳作。全联214字,反映了李大钊对孙中山为革命奋斗一生的高度评价,表现出一位共产党人决心改造中国、完成中山先生未竟之志的宏伟气魄。这副挽联的全文是:

广东是现代思潮汇注之区,自明季迄于今兹,汉种子遗,外邦通市,乃至太平崛起,类皆孕育萌兴于斯乡;先生挺生其间,砥柱于革命中流,启后承先,涤新淘旧,扬民族大义,决将再造乾坤;四十余年,殚心瘁力,誓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唤起自由独立之精神,要为人间留正气;

中华为世界列强竞争所在,由泰西以至日本,政治掠取,经济侵凌,甚至共管阴谋,争思奴隶牛马尔家国;吾党适丁此会,丧失我建国山斗,云凄海咽,地黯天愁,问继起何人,毅然重整旗鼓;亿兆有众,惟工与农,须本三民五权群策群力,遵依牺牲奋斗诸遗训,成厥大业慰英灵。

1938年3月,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军民集会,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十三周年暨追悼抗日阵亡将士。在大会的前天深夜,毛泽东主席亲自撰拟了三副挽联,由郭沫若同志书写后,挂在会场里面,引起到会者的普遍注意。其中一副是这样写的:

国共合作的基础为何?孙先生云: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

抗日胜利的原因安在?国人皆曰:侵略阵线是和平阵线的死对头。

毛主席把这次大会的两个主题,恰当地在楹联中有机结合,浑然一体。用问答的方式,生动而巧妙地表述了孙中山的国共合作的正确政策及其基础,指明了抗日战争必定胜利的原因。这副楹联,内容深刻,通俗易懂,使人过目成诵,历久不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反腐倡廉,需要在制度、管理、监督、教育、文化等综合性的战略举措上有所创新,才能奏效。像利用楹联形式,丰富廉政文化这类做法,多多益善,积跬步可以至千里,积小流可以成江海,把一切可以推进廉政建设的做法汇聚起来,潜移默化,长期熏陶,必将有力而长效地推动廉政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张爱红.春联开启的艺术空间[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10):37-40.

[2] 唐世刚.春联于道德教化的几点解读[J].现代经济信息,2015(6):442-444.

[3] 李盛.廉政对联拾赏[J].秘书之友,1994(3):41.

[4] 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国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32-34.

[5] “红船杯”全国廉政楹联创作大赛评选结果公布[EB/OL].(2009-10-27)[2016-07-08]. http://news.163.com/09/1027/10/5MKH8SA9000120GU.html.

责任编校 王学青

猜你喜欢
廉政文化当代价值楹联
孔府的年节楹联
农村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探究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试论廉洁文化建设在医院改革中的作用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浅析廉政文化进校园
我与楹联缘不浅
楹联简史三字经(八)
楹联简史三字经(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