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FTA条件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现状分析

2016-05-30 10:48:04石荣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6年6期
关键词:港口物流

(广西大学 行健文理學院商学部,广西 南宁 530004)

【摘 要】根据当前北部湾经济区物流发展存在的物流营运条件越来越好、集疏运能力逐步提高及经济发展环境良好的现状特征,挖掘物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应对措施,即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强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高端物流人才的引入。

【关键词】广西北部湾;港口物流;信息化物流

【中图分类号】F2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6)06-0001-03

0 引言

随着国内外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在CAFTA(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条件下,广西北部湾凭借独有的地理区域和政策优势,广西北部湾物流业表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努力实现以钦州保税港的保税物流体系为核心,建设成为国际级别的生产性高端物流、高端国际贸易物流、高端城市间商业物流及其专业市场化协同发展的现代信息化、国际化的高级物流体系,实现在CAFTA区域产业分工中获取高端物流价值及物流产业的升级。并且,在现代物流先进技术的支撑下,共同打造开放性的经济整体循环系统,依托物资、技术、人才、服务、金融、信息等资源的协调发展,合理配置,发挥物流体系的聚集与扩散功能,为北部湾经济的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在新的物流产业水平上促进北部湾经济区实现跨越发展。

1 广西北部湾物流发展现状与特点

1.1 物流营运条件逐步提高

2015年,北部湾经济区完成货物吞吐量20 482.06万t(规模以上),比2014年增长1.5%,占全区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的65.2%,比2014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集装箱吞吐量为141.52万TEU,比2014年增长26.4%,同比提高14.8个百分点,占全区规模以上集装箱吞吐量的69.2%,比2014年提高4.5个百分点。北海完成货物吞吐量2 468.25万 t,比2014年增长8.5%,钦州完成货物吞吐量6 510.23万 t,比2014年增长1.5%,防城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1 503.58万 t,与2014年持平。纵向相比,2014年北部湾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了20 189万t,增长比为8.1%,钦州、北海和防城港的货物吞吐量分别为6 413万 t、1 757万 t和11 501万 t,分别增长了6.2%、10.47%和8.9%。这充分说明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发展迅速,正在大踏步加速发展。

钦州港港口拥有563 km海岸线是钦州最大的优势。北海铁山港于2015年建成4个10万t级泊位,航道10万t级深水码头。此外,还有中石化码头、电厂码头,港口吞吐量为1 525万 t,是建区时的305倍。防城港2014年以来,火车站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水平,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加强与港口、企业的信息沟通联系,充分利用集装箱海铁联运优势,做大海铁联运。2014年,集装箱吞吐量完成32.20万TEU,增长3.9%。现有泊位35个,其中万t级以上的深水泊位有21个,20万t级的矿石码头是中国少数拥有的大吨级海港码头,还建成了5万t级液体化工矿石码头。

1.2 集疏运能力逐步提高

2014年,3个港口物流发展变化较大。一方面,在公路方面,北部湾经济区公路货运总量增速较快,尤其是北海市,其货运总量达到5 853万 t,增长比为7.9%,但公路客运总量在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北海市客运总量达到2 394万人,增长比为-4.2%,这表示北部湾经济区正在朝着货运量的快速增加而客运量逐渐降低的趋势发展。另一方面,在水路方面,北部湾经济区货运和客运发展增速都比较慢,同样北海市表现最为突出,货运总量为656万 t,总体说明北部湾经济区物流发展主要体现在货运方面,北部湾经济区物流发展的整体市场化、专业化、协作化有待提高。

在海上互联互通方面,2015年以来,钦州港与世界上90多个国家、地区的200多个港口建立了贸易往来,并已开通内外贸直航航线达21条,同时形成油品、国际集装箱、粮油等七大物流体系,为构建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防城港开通了东南亚、东北亚、港澳等多条集装箱航线,与80个国家和地区的220个港口有业务往来,建有一批大型的粮食、水泥、化肥、磷酸、植物油、液体硫黄等仓储基地。

在广西所有高铁线路中,钦州至南宁、钦州至北海、钦州至防城港3条以钦州为中心的沿海高速铁路的线路是最短的,处于中心位置的钦州市由此成为北部湾经济区“半小时”交通圈、城市圈、经济圈的中心。钦州通过高铁网,与全国各主要城市的往来时间大大缩减,为我国西南和中南地区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出海大通道。高速公路方面,新建成六景至钦州港高速公路、钦州至崇左高速公路、沿海高速茅尾海出口工程等项目,新增高速公路134 km,促进了钦州沿海港口对内陆腹地的辐射联通。

1.3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将北部湾经济区定位为“面向东盟、连接中国西南内陆省份、通达‘珠三角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增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首先,在保税物流体系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支持。国家支持北部湾经济区在符合条件的地区设立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拓展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功能。其次,在物流的经济环境方面给予经济优惠,以金融改革创新为重点,建立以北部湾为核心的区域性金融支持体系,通过各种融资渠道,面向国内外采取全方位、多元化的合作方式引进国内外资金,共同服务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体系的发展,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因此,一方面通过物联网等技术把物流和金融紧密结合在一起,促进广西北部湾区物流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实现物流的多元化发展,创新多元化融资平台,获取国内外更多资金的赞助与支持。

1.4 港口物流经济发展环境良好

2014年,广西北部湾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20 189万 t,增长比为8.1%,GDP为5 448.72亿元,比2013年增长了13.1%,进出口总额为191.17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了27.9%。因此,广西北部湾物流发展已经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物流的发展带动了广西经济的发展,同时对北部湾服务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尤其是现代物流的迅速增长,提高了服务行业的附加值,增加了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力。

2 存在的问题

2.1 现代物流信息化滞后,向高级阶段发展存在瓶颈

2015年,北部湾港指挥调度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北部湾港调度管理模式由“防、钦、北”三港独立管理向统一调度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整个北部湾经济区的物流管理权限被分别划分给铁道、交通、民航、经贸等不同政府部门分散管理的局面,提高了物流整体的管理效率。虽然,广西北部湾港视频监控平台系统已经完成建设,并且在政府的大力扶植条件下,该系统已经顺利接入自治区港航管理局AIS船舶监控系统,同时北部湾经济区在运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物流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管理,这些最新的信息技术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管理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和国内外其他港口物流建设信息化技术建设状况相比,北部湾经济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相对滞后,并且处在初步发展阶段。由于广西北部湾物流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晚、规模相对较小,向更高级别的信息化技术发展存在一定瓶颈,难以适应现代物流高速发展的需求。北部湾港调度管理模式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很大问题,在当今世界物流高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条件下,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面临当今物联网、云计算等高端技术的快捷发展的新形势,只有少数大中型企业在物流发展方面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技术水平都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直接横向联系和协调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从而实现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整个物流过程的总体监考和全局的有效控制。

2.2 竞争力弱

与国内外各个港口(湛江港、海口港、珠海港、厦门港、烟台港等港口)的发展相比,广西北部湾港口物流竞争力表现出比较弱的特点,需要逐步提高竞争力。在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港口营运条件和港口物流服务体系方面还要加大投入,尤其在物流服务体系方面更需要提高竞争力,重点放在物流管理、物流协调和配套及金融服务方面。当前,国际竞争力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服务,与邻居湛江港相比,北部湾港最突出的弱点就是高服务水平意识低。因此,在CAFTA条件下,应不断地提高广西北部湾港口物流服务水平,把物流—贸易—金融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运用云计算和物联网等高新技术,从整体上提高广西北部湾物流的竞争力。

2.3 高端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在CAFTA条件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物流发展紧跟其发展,因此北部湾经济区对高端物流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需要大量物流专业人才。然而,自從CAFTA形成以来,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人才仍旧停留在比较低端的水平,高端人才严重缺乏,表现最明显的特征是既有的物流人才未能达到既懂得最新国际商贸物流术语,同时又懂得各国政治、经济、资源、文化、风俗习惯和信仰等相关背景知识的水平,从而影响了贸易谈判的效果,限制了物流业的发展。而且在网络时代,一方面需要掌握电子商务、商务谈判、经济法律和其他商贸物流等高端技能的高端人才,另一方面需要能够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高端技术人才。

3 应对策略

3.1 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提高物流竞争力

首先,根据当前物流发展的竞争力特征,必须重点发展北部湾经济区内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在政府的扶持下进行,把北部湾经济区物流龙头企业作为高端物流发展的带头人,引领广西北部湾物流的发展向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端物流水平靠近,在税收和金融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努力打造广西北部湾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国内外的综合竞争力。其次,对于具有潜力发展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既有的物流企业,在政府政策的扶植下,可以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进行收购、兼并或者进行合理的股份合作,实现广西北部湾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同时可以考虑借鉴国际成功的第三方物流发展模式。采用先进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优化广西北部湾现代物流业结构。最后,在钦州、北海和防城港等各个港区的物流园区,分别引进国际先进的现代物流企业,提高北部湾经济区第三方物流的竞争力。

3.2 加强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的高速发展,提高其国际竞争力,第一要件就是对其进行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把物流信息化建设看作是实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高速发展的必要条件。大力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第一,配套建设功能设施完善的物流园区及仓储配送设施,例如物流园区的公路建设、公交车和货车的配套设施建设等。第二,实现配套的现代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相结合的综合运输网络平台建设等,例如钦州至南宁、钦州至北海、钦州至防城港3条以钦州为中心的沿海高速铁路及钦州、北海和防城港的高速公路协调配置设施建设。第三,做好全方位、多层面的短期、中期及长期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多角度地考虑物资集散、铁路、公路、水路及航空多运输方式的衔接及物流设施的多功能综合配套体系。例如:对列入“十三五”规划的各港口物流园区内的物流项目和列入北部湾经济区计划的物流重点项目,广西北海电子产业园、北海铁山港工业区等,在整体规划和土地审批等方面,政府开辟绿色通道、绿色窗口,特事特办,提高效率,在统一规划的区域范围内,鼓励各个物流园区建立高度统一、协调的物流综合产业。

在建设物流信息基础设施的同时,还要加强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主要从3个方面着手:首先加强保税物流园区及工业园区的信息平台建设;其次物流企业要建立自己的网站和业务信息系统;最后要加强IT企业或信息服务企业物流信息服务网站和信息系统的建设,为物流企业提供商贸、会展、黄页等服务。

3.3 实施人才战略,

经济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尤其对物流管理和现代化物流信息人才,各级政府部门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在工商企业、物流企业、运管部门和政府规划部门充分吸收物流人才,一方面在短期内可以解决人才缺乏问题,另一方面从长远角度来看,有利于协调整个北部湾经济区的物流发展,全面促进物流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物流业的综合竞争力。

参 考 文 献

[1]兰必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国际物流发展研究[J].宏观

经济管理,2012(6):77-79.

[2]高恩普.广西北部湾港口物流现状及提升对策分析[J].物流科技,2010(5):67-70.

[3]柯颖,于玲玲.CAFTA框架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2(3):35-40.

[责任编辑:邓进利]

【基金项目】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人文社科基金项目“CAFTA条件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发展对广西经济的影响研究”(2014RSLX04)。

【作者简介】石荣,女,硕士,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商学部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区域经济和国际经济合作。

猜你喜欢
港口物流
海上丝绸之路上港口与港口城市的互动发展机制研究
荆州港口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营口港口物流的发展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
商业经济(2016年11期)2016-12-20 19:30:11
港口物流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秦皇岛港口物流发展SWOT分析
宁波舟山港智能物流的路径选择研究
论青岛港集团转型升级的措施对策
求知导刊(2016年15期)2016-08-15 12:36:14
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惠州港口物流企业绩效评价
商场现代化(2016年9期)2016-05-07 16:53:18
关于港口物流环保化发展管理的研究
商(2016年6期)2016-04-20 18:30:43
国际贸易下的港口物流竞争力探析
商场现代化(2016年5期)2016-04-14 17: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