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时代”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与实践

2016-05-30 18:47王自敏黄河伍倪燕
科技风 2016年7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高职学生思想政治

王自敏 黄河 伍倪燕

摘 要:通过对“e时代”高职学生特点入手,结合工作实践,得出了以身立教、以人为本、因人施教、因势利导、依法治校、防微杜渐、正面典型常学习、反面典型敲警钟、亲情主题班会、班级QQ群或微信传递关爱等形式多样的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可操作性强,效果好。

关键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e时代”高职学生的特点

调查发现,“e时代”高职学生的特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知识面较宽,深度不足;

二是,自我意识感较强,社会责任感较弱;

三是,个性特征较强,集体观念较弱;

四是,参与意识较强,自我控制力较弱;

五是,竞争意识较强,抗压能力较弱[ 1 ]。

二、“e时代” 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一)以身立教

决定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人格具有极其重要的重要作用,这是因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的。

孔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乌申斯基(俄国教育家): “任何章程和任何纲领,任何人为的管理机构,无论他们设想的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

只有自己的内心深处有火种,才能照亮别人。教师应“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用心教书,以爱育人,用心钻研,开拓创新,用心合作、淡泊名利”,才能不愧为“人类灵魂工程师”。

(二)以人为本

开创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新局面,应坚持以人为本。人的基本需求就是爱,爱是是教育的有效手段,爱是是沟通的桥梁。只有从学生的生活、思想、学习等多角度切实关心、帮助学生,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教育实践中“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励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 2 ]。对理论课程的学习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激情不高,学生的上进心与自尊心均受过不同程度的打击与伤害。如果我们不能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不能尽量避免触动他们脆弱而敏感的心,不能给他们适当的鼓励,逐渐恢复学生的自信心,他们就会产生厌烦甚至抵触情绪;如果老师能营造出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不断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不断培养他们自尊、自信、自强和自力的精神,德育教育将会获得明显的成效。

(三)因人施教

针对各种层次和类型的大学生制订相应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式。尊重“e时代”高职学生的个性,肯定他们的优点,引导和鼓励其个性的发展,是对“e时代”学生实施管理和教育的首要前提[ 3 ]。

“e时代”高职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能对新事物提出自己的观点。从事高等教育的工作者与管理者,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应认真用心分析学生个体的差异。对学生积极向上的个性应适当鼓励、支持,对于有弊的个性,要注意引导与限制,结合学生的个体特征,按照社会的需求培养各种类型且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以包容的心态,全方位、多角度地判断一个人的能力。

大学之所以大,应是包容性、广泛性、大众性、与学生个体的差异化与个性化的有机融合。大学应让每个大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把握正确的世界观、、人身观、价值观,成为当前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四)因势利导

顺应大学生的思想发展趋势,向有利的方向加以引导。针对部分高职学生价值观单一,价值取向偏差,审美情趣低,理想信念不坚定,不能为自己正确合理定位,心理健康等问题,可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献爱心活动,表彰先进,树立典型,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结合学生专业性质和个人兴趣开展各种各样的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专题教育活动,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确立符合自己实际的目标,因势利导,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时代新青年[ 4 ]。

(五)依法治校

依法治校,以法育人。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权利,激励学生对自身权利的追求,培养学生的权利意识,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救济权的实现;其次,为改善与治理校园环境提供重要动力的学生社团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可推动校园法治规范式的转换,应积极引导各类学生社团组织在法律、法规下有序设立、运行,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高校社团组织可以自我控制和调节多样化的学生群体。

社团组织可以让学生逐渐养成沟通、参与、合作、互助习惯,畅通各成员学生之间的交流通道,在讨论与冲突中求同存异,在社团实践中培养现代法律意识,逐渐建立起能被广大学生群体乐意接受的法律意识思想体系[ 5 ]。

(六)防微杜渐

当前,在高职校园里,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逐年增多,休学、退学、酗酒、打架、自杀、犯罪等现象时有发生。

部分习惯了农村生活环境的大学生来到喧闹的城市之后,容易产生压抑与自卑感,适应能力不强的学生就会经常被孤独不安、紧张焦虑所困扰[ 6 ]。

一些学生个性强,以自我为中心,锋芒毕露,一些学生性格内向,不合群,常埋怨逃避,为及时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使他们早日摆脱心理困扰,防微杜渐,采用心理学对大学生产生的负性心理进行分析和引导是十分必要的[ 6 ]。

通过“微表情”捕捉大学生的心理信息是做好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微表情”是内心想法的流露与掩饰,它更能体现学生真实的感受与动机。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应注意学生的微表情变化,从中抓捕有用的信息,从而及时采取适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七)形式多样

1.正面典型常学习

常开展学习正面典型人物事迹的活动,如辅导员、老师,可与同学一起观看《感动中国》并讨论学习林院士那种报国精神,领略他“热爱祖国、忠诚使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集力创新、勇攀高峰”的“馬兰精神”。聆听他的谆谆教诲——国家需要人才,你就应当为国效力,而人民自然会回报你荣誉。一个人没有理想不行,理想太过分就是空想,空想后就是奢望,而奢望之后就是消沉了。充分运用正面典型人物事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7 ]。

2.反面典型敲警钟

常开展一些反面典型的讨论,以敲警钟。如对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事件,展开讨论,让同学们了解其犯罪心理:因仇恨引发的、为了表达、为了发泄某种情绪而犯罪,他强烈而又压抑的心里特征、扭曲的人生观以及他以自我为中心缺陷性格是他犯罪的根源[ 8 ],他的犯罪心理、犯罪方式和手段又与他的智力水平密切相关。他从来没有好好与身边的同学交流过意见,不能真正、准确地了解别人对他的想法和感受,他在精神上一直是孤独的,因为他总不愿与人交流,不愿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这样,我们还可进一步开展人生观的大讨论或辩论赛,如“人活着的意义”、“生命的意义”[ 8 ]。

3.亲情主题班会

可开展一些亲情主题班会,如晚上在教室里点上蜡烛,由班上一名学生,深情并茂地朗读老舍的作品《我的母亲》。同时,播放由大量乡村老母亲照片做成的PPT,伴随轻音乐,朗读结束,每位同学上讲台对自己的母亲说三句话,讲台上不点蜡烛,让同学们尽情倾诉。同学在认真参与后能更加深刻地体会亲情的溫暖,并且坚定自己内心深处的信念。

4.班级QQ群或微信传递关爱

班级建立QQ群或微信,不仅有利于消息的传达,也方便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学生可以在群里畅所欲言,随时发表对班级建设的点滴意见、对班级活动的独特看法、对任课教师的主观评价等等[ 9 ]。在QQ群或微信交流的过程中,老师能够随时掌握班级的现状,了解学生的想法,并能及时发现问题,予以解决,班主任或辅导员可以尽力让学生在QQ群或微信里提出的合理意见成为现实,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另外,老师还可以通过QQ群或微信,适时地传递关爱学生的话语,让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之余能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学校的温暖[ 9 ]。实践表明,上述“e时代”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以身立教、以人为本、因人施教、因势利导、依法治校、防微杜渐、形式多样的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可操作性强,效果好。

参考文献:

[1] 朱士菊."90后"高职大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及方法[J].商情,2009,(23):35-35.

[2] 陈贞.以人为本开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世纪桥,2009,(05):114-115.

[3]袁明锋,钟永淑."90后"大学生心理特征及教育管理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08):50-51.

[4] 姚海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因势利导[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05):36-37.

[5] 陈云梅.高职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与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1,(08):25-27.

[6] 李冯.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与教育对策[J].新课程研究: 职业教育,2008,(08):167-168.

[7] 靳珠.大众传播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6.

[8] 李玫瑾.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03):110-115.

[9] 蒋夏妮.浅谈QQ群网络资源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

作者简介:王自敏,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子材料及元器件新品的开发及生产,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市技术拔尖人才、杰出创新人才。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高职学生思想政治
关于乐清市中小学生抗战精神教育的思考
基于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机制研究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