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深圳市天文台为例浅析7种天文科普方式

2016-05-30 18:32杨培强
科技风 2016年7期
关键词:微信公众号天文

摘 要:以深圳市天文台的天文科普工作为例,介绍了目前开展天文科普工作常用的7种方式,并分析了各种天文科普方式的特点。

关键词:天文;天文科普;微信公众号

1 天文科普的意义及现状

科学知识的力量不仅是科学本身,还在于科学知识传播得深度与广度。2012年8月21日,第28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北京召开,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致辞明确指出“应该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教育在科学普及中的重要作用。”

做好天文科普工作,更快更广的传播天文知识,一方面可以为未来天文学的研究发展打下更广泛的群众基础,积蓄更多的人才力量;另一方面,也可以遏制封建迷信思想在公众当中的传播。“2011年超级月亮”、“2012年世界末日”等造谣事件反映出天文科普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 ]。

目前,与广泛的天文科普对象和需求相比,天文科普的主体和资源还相对薄弱。但随着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天文科普的方式正变得丰富多样起来。

2 天文科普的7种方式

目前,从各天文科普工作单位的工作内容来看,开展天文科普的方式主要分为传统类天文科普方式和新媒体类天文科普方式两大类。

深圳市天文台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西涌,于2010年9月建成启用,先后被评为“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 “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委员会科普活动观测基地”、 “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

2.1 传统类天文科普方式

传统类天文科普方式主要是指不依托或少依托互联网,科普受众与科普主体零距离接触的科普方式。例如实地参观天文科普场馆、天文科普讲座、天文科普展板巡展、天象实地观测等。该类天文科普方式的普遍优点是科普受众参与感强。

1)实地参观天文科普场馆。组织公众到天文科普单位参观,是最传统和常用的天文科普方式之一。例如,深圳市天文台自2011年3月起设立公众开放日,截止2016年3月25日,共接待参观市民约8000人。实地参观的科普形式,可以让公众最直观的了解天文,走进天文。

2)天文科普讲座。天文科普讲座也是传统的天文科普工作方式之一。例如,深圳市天文台2015年举办天文沙龙讲座12场,邀请国内知名天文学家来深圳讲座2场。通过天文科普讲座可以系统的、全面的将天文知识灌输给听众。该种方式的局限性在于,讲座场地制约了讲座的规模和参与人数。

3)天文科普展板巡展。制作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天文科普展板,进行多地的巡展,是常用的天文科普方式。例如,深圳市天文台2011年9月在深圳市少年宫举办了“天文之美”天文摄影图片展, 2016年3月在深圳市民中心举办了“太阳的奥秘”天文科普展。上述展板随后在深圳各中小学多次巡展。该方式一次投入,可以多次利用。缺点是,与其他传统方式相比,阅览者在遇到疑问后,不能第一时间与科普主体交流获得释疑。

4)天象实地观测。组织公众通过望远镜实地观测天象天体,是公众最乐于参加的一共天文科普方式。例如,深圳市天文台曾组织土星冲日、双子座流星雨、521日环食、月全食等多次天象观测的科普活动,每次活动均是参与人气高涨。该种方式最能激发起参与者对天文的兴趣,通过活动现场的布置也可以很好的系统的传播天文知识。但是,因到场的公众人数往往超过预期,会给交通和安全带来一定隐患,举办活动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2.2 新媒体类天文科普方式

新媒体类天文科普方式主要是指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依托于互联网技术普及天文知识的科普方式。例如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网络视频天象直播等。该类科普方式的普遍优点是普及受众面广,反应快,效率高。

1)官方微博普及天文知识。近几年随着微博总用户数的急剧增长,天文相关的注册用户也快速增加。截止2015年9月28日,在新浪微博以“天文”为关键词进行“找人”搜索,可以搜索到认证和非认证用户账号共计22603个[ 2 ]。例如,深圳市天文台于2011年12月认证开通新浪官方微博,截止2016年3月25日共发布微博2604条,现有粉丝数18084人。通过微博开展天文科普方便快捷,受众面广。通过查看粉丝的留言,可以了解科普需求,以便更好的为粉丝开展天文科普服务。

2)微信公众号普及天文知识。微信用户现已覆盖90%以上的智能手机用户。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方式来普及天文知识,显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例如,微信公众号“深圳天文”于2015年12月认证开通,截止2016年3月25日,短短4个月,共推送图文消息24条,拥有关注用户1910人。通过微信公众号开展天文科普,天文爱好者的粘性高,阅读率高。预设了底部菜单的微信公众号,可以方便关注用户自助查阅有关天文知识。

3)网络视频天象直播。重大天象发生时,公众经常不在天象可见地区,或虽在可见地区但是天气不佳,从而导致无缘目睹重大天象的发生。通过现在发达的网络视频直播平台,为公众进行重大天象直播,是一种全新的天文科普方式。例如,深圳市天文台组织了2015年4月的月全食视频直播、2016年3月日全食视频直播等,其中日全食直播的过程中,直播页面总访问量达606797次。该种方式通过较少的前期投入,可以让数量相当可观的公众收看到天象,了解天文知识。但是因缺少现场活动气氛,观看天象的体验度不高。

3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兴起,许多开展天文科普工作的单位,也快速反应,发展了微博、微信、视频直播等多样化的天文科普工作方式。

与其他各个基础学科相比,天文学知识在公众当中的普及程度仍然很低。天文科普工作者们应该分析利用好各种形式的天文科普工作方法,更快更广地普及天文知识,为未来我国天文事业的发展激发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菁.如何利用科技馆资源开展天文科普活动[J].大众科技,2012,08:241-243.

[2] 鄢玉荣.微博在天文科普中的应用研究——以新浪微博@NASA中文为例[J].科学中国人,2015,35:121-122.

作者简介:杨培强,男,汉族,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深圳市天文台),研究方向:天文观测及天文科普相关方面。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天文
天文篇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天文与地理
采用开源路由器实现多功能智能监控报警系统
江苏生鲜产品微信公众号营销问题及对策研究
微信公众号在高校“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中的应用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个人微信公众账号运营优化方案
一群“玩”天文的痴迷少年
天文知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