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雨璇
【摘要】:校企合作已成为现代高校发展的新动力。校企合作的初衷就是结合学校和企业的优势,达成优势互补,实现双赢。而现代大学生的管理面临诸多的难题,需要及时解决,如大学生逃课、违反纪律等。学校借鉴企业的管理经验可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管理。
【关键词】:校企合作;学生管理;激励机制
1.校企合作机制的发展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是当前绝大多数的大、中专职业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提高教育质量,而采取的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学校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并作为人才、信息和技术储备的重要载体;企业为学校提供教学设备、实训基地和师资培训,在市场、资金、管理以及体制和机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在寻求各自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国内外实践经验证明了,通过整合校企两方的优势资源,能达成双方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良性互动的合作模式。国外的校企合作萌芽最早可追溯至美国1862年通过的《莫里尔赠地法》。在法案中明确规定了受赠土地的大学,有义务要教育从事农业及机械业有关的就业员工相关的知识,同时该法案打破了传统的办学体制,支持创办农业和机械学院,为社会工业界提供技术人才,以满足当时美国社会农业和工业迅速发展的要求。以此为开端校企合作,刺激了美国硅谷的崛起,并发展成为新的令人兴奋的“大学与社会外部关系”,即“高等教育与企业的联系”。国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校企合作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在这一时期,依托校企合作契机,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应运而生,如北大方正、清华同方、天大天财等。各大中城市围绕高校兴起了建设高新技术科技园的热潮,促进了企业与高校之间密切稳定的交流合作,促进了科研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
从其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校企合作在“校”和“企”都获益的前景驱动下,校企双方的合作才能顺畅,才能产生更大效能,对于技术创新才能达到促进作用。在不断的实践探索过程中,随着校企合作的范围更广、层次更高、内涵更丰富,学校在学生管理上借鉴企业的管理模式,可以使得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更快的完成角色转换,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工作方式,提高企业的人才培养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的产能。
2.学生管理面临的困境
随着科学技术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各个方面,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也与时俱进的受到了影响。一方面,现代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娱乐方式和娱乐设施的诱惑,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的也屡见不鲜;另一方面,现今诸多的公司企业也打着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口号,聘请大学生做兼职工作,导致有的做兼职工作的大学生甚至根本不上课。由此可见,如何让大学生重回课堂是目前国内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重要问题。
除了上述问题外,现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手机进课堂”影响上课质量;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课后作业抄袭,甚至不交;宿舍内抽烟、喝酒,影响其他同学休息;考试抄袭等。总之,表现出来的纪律性很差,更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
然而,当大学生毕业后成为企业员工,他们的工作生活却是与在校时是天壤之别。在公司中,员工按时上下班,按时完成所承担的任务,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能与周围员工进行有效沟通等。
相比之下,发现学校与企业中,同样的人才表现出完全不一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态度,的确值得我们的教育者反思!或许,学校可以效仿企业的管理模式对在校的大学生进行公司内员工式的管理,能获得较好的效果,解决上述提到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3.校企合作班的优势
通过对一些校企合作班(即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相关公司培训的定向培养班)的了解发现,参与校企合作班的学生在接受相关公司的培训时已经逐步向公司员工这种角色过度。校企合作班的优势在于:
①具备完善的激励机制,能有效的刺激学生去工作、学习。企业的激励机制分为奖励和惩罚两方面。奖励方面如物质奖励、精神奖励和职位晋升,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可谓不大。惩罚方面如减薪、通报批评乃至裁员,对学生而言也是必须面对的。
②企业的目标明确,能有效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企业的根本目标很纯粹,就是盈利。对企业员工而言,企业最需要的是能给企业创造效益的。因此,结合激励机制,学生的注意力就能集中在企业盈利的根本目标上。
③规范的管理规章制度。学生在企业中需要遵守的规章制度,基本都是很严苛的,这也是企业规范的表现。管理规章制度,结合奖惩机制,学生只能严格遵守。
④有吸引力的职业生涯提升空间。学生为企业服务,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存在许多期许。规范的大公司、大企业,能给学生提供完整的职业提升道路,对学生的吸引力非常大。
4.校企合作与学生管理的融合
校企合作班在学生管理和激励学生方面的优势,结合高校在管理学生方面的弱项,借鉴企业的经验,可以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学生的规章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完善激励机制。高校在激励机制方面是比较弱势的,但是,激励机制在管理学生方面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不能不完善该机制。学生与学校的关系是受教育者和教育机构的关系,或者称为被服务者与服务人员的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执行奖励和惩罚的机制都不可能像企业那么彻底。因此,高校在奖惩方面只能尽量接近公司企业的模式,而不能完全生搬硬套。
②理论联系实际,制定相关制度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参照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可知,培养完整的职业人必须理论结合实际。把所学理论用于实践中,才能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并进一步明确学習的目标,为下一步的理论学习注入更强的动力。
③规范的管理制度。高校的管理制度不可谓不规范,但是一方面执行管理制度的是人,总有一些疏忽、漏洞;另一方面,管理制度的规范与否还和奖惩机制联系较大。因此,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必须具有完善的奖惩机制。
④为学生提供学业提升空间。与企业相比,高校只能在学业给予一定的提升,吸引学生的学习和工作兴趣。高校在评价某学生的素质时,不能再用单一的学习成绩来下结论,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在树立了职业自信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学业。
总之,结合校企合作班的经验,高校可以在学生管理方面可以借鉴更多的经验,从而更有效、高效的管理学生,使得各种层次的学生都树立自己的职业信心,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玖香.校企合作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概述[J].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11,(2).
[2] 易新河,文益民,陈智勇.我国校企合作研究二十年综述[J].高教论坛,2014,(2).
[3] 陶红林.依托校企合作实施职业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8(23):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