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振立
早已步入 21世纪的今天,如何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实践?通过上千个课时的美术教学实践总结得知,以“自主教学方式”为教学突破口,走出机械式的、乏味的课堂,创设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是延续教学生命力的必要途径之一。
一、开放的课堂为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
在学工作的经验积累中我总结出这样一个“法则”:教师教学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及在校行为等均有直接关系。教师必须能够以最大的热情和爱心对待从事的工作,同时以一个“被教育者”的身份去审视自己的教学,才能在实际教学中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诉求。在少年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少年儿童的学习热情,少年儿童的学习动力也侧面反映出对教师的喜爱程度。他们常因喜欢老师而参加各项活动,因为喜欢老师而变得守纪律和听话,也愿意积极配合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因此,情感交流在教学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教师与学生的接近度直接影响情感交流,与学生距离的缩短,能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亲密感”。因此教师应该经常置身于学生中间,利用自己和学生的空间接近度,促使学生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得更积极主动。教师如果习惯走在学生中间讲课,与他们一起动手实践,以他们中的一员的身份参与活动之中,就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和谐温暖的气氛,也会提高教师的作用和加深教师的影响。
开放性教育还十分注重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艺术创作。能够尊重自己内在价值的教师也会十分尊重学生,对于少年儿童的创造给予保护和鼓励。他们年龄虽小也都有自尊,教学中只有了解学的想法和意图,才能恰当地提出建议和给予合适的帮助。教师应避免以个人的好恶进行作业评价,为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使自己眼界开阔、知识渊博,掌握多元文化艺术知识,只有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有更大的包容心,帮助各色各样的学生发展自己。
二、开放的课堂为学生创设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空间,使学生自主发展并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
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有计划地巧妙设疑,置疑,创设问题情景,为学生创设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不仅仅是学习者,欣赏者,模仿者,而且与教师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成为讲授者、表演者、创造者,美术教学也必须在一种氛围中、一种文化中才可能进行,如果学生由头至尾都不能走进你的思路,那么美术教学就难以继续下去。
三、开放的课堂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表现形式空间提高学生创作能力
时代在发展,新的课程观为21世纪的美术教育,在教材内容的选择、拓展和组织形式上提供广泛的空间和新的可能性。因此我在美术教学的表现形式上突出了选择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现方式,突出自己的闪光点,都能获得成功。特别在美术工艺课里,我从来不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原来,工具材料有这样的性能特性;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在体现水彩画、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时,更要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工具的性能,从润笔、着色、用水、点墨、行笔的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另外,我还鼓励学生多写生、多观察、多总结,每节写生课都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大自然事物的形态特征,在真实的事物面前观察表现比对着范画临画要形象生动得多,学生对形象的掌握也会更快而且准确。因此,开放性、选择性的学习给每一个学生创设了成功的机会和希望。
四、开放的课堂使学生提高艺术表现,激发艺术创造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讲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
五、开放的课堂为学生创设自由评价、自我表现的舞台,培养学生能力
激励性评价是教学中的艺术,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从上第一堂课开始,他们就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课。这也是教师经常运用的教育手段之一。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上会有一定差异,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学生的美术作品,更不能用“画得像不像”来衡量学生的作品。在教学中,画得特别好的学生,最大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鼓励;某些技法差的,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落。遇到上述情况,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时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画得差的要表现他的“闪光点”,表扬你“想法好”,“用色大胆”等其他方面,去鼓励學生进行大胆地创作,从而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每个人的审美观点不同,对美术作品的评价结论也就不同。在每次下课前给孩子评价自我,可以相互借鉴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审美等方面的能力,并且学生在互动中学会了宽容,还能经常听到“他画得比以前进步了”,“他的颜色涂得好”,“我要学……
因此,只有创造开放的课堂,才能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的空间,课堂才会因此而多彩并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