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莉贞
[摘 要] 通过对高职学生进行创客教育,提出了对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重构课程体系。对学生进行创客教育时,可以专门开设创客教育课程或辅修一系列的创客方面的课程或将创客教育内容融入已有的课程体系中。强调学生在“做中学”,在“做”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多思索,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创客教育在挑战教师的项目经验的同时,也在挑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走访相关专业学生,了解不同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设计不同的项目情景,以项目吸引学生成为创客。不断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促进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双提升。
[关 键 词] 创客教育;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7-0122-02
一、引言
由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协会主办并由多家高职院校一起协办的2016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会议上重申了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的摇篮。21世纪我国的职业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滑坡之后又逐渐升温,各校的招生形势喜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态势逐渐稳健。从各方面的信息综合判断,职业教育已经由规模扩张阶段转入质量提升阶段,各高等院校都在抓人才培养质量,出台了一系列的质量管理方案,并重视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转化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社会需要大量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呼声更高。一方面,大多数职业院校生源质量不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不高,人才培养质量令人担忧;另一方面,传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日益变化的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社会需要大批有创新意识且动手能力强的创业创新人才。“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信息海量的环境下,“灌输”式教学已不再受学生欢迎。
创客教育融合了学习动机及学习情景,通过让学生“做”去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即“自己动手将创意变成现实”,学生通过“做”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将知识真正转化为能力,能力的提升进一步升华了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做”使自己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思维活跃了,对知识能灵活运用了,创新意识增加了,逐渐地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把头脑中的构思变为现实也成为可能。
二、创客教育的价值
近年来,随着全美创客行动的快速发展,美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将创客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以及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创客教育的核心是支持学生开展创造的学习,而基于创造的学习的关键是对学生学习主体、实践性、深度参与性、连续性与完整性(学生往往需要完成从规划到设计再到开发制作产品的完整过程)的充分尊重。
创客教育席卷全球,自从2011年“创客”教育的概念传入我国以来,如,上海新车间、北京创客空间先后举办了创客嘉年华、创客大赛等活动。这场运动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国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创客教育与体验教育的理念有很高的契合度。體验教育根植于百年前杜威的教育实践。杜威指出,真正的学习不仅是通过课堂来获取信息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复杂的社会实际中通过实践来学习。如今的教育现状正验证了陶行知先生的判断:“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
高等职业教育强调让学生多动手操作,用手操作的同时也要用脑多思维,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但它不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觉得理论知识够用就行,可以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创客教育强调让学生在创造中学习,在动手操作的同时多思考,让教师少讲理论,让学生多动手体验,通过做的体验,真正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三、创客教育对师生的挑战
(一)创客教育挑战教师的项目经验
对学生进行创客教育的同时也是对专业教师一个很大的挑战。创客教育往往需要整合多门课程的知识,需要教师有一定的项目经验。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来自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并不多见,很多老师从大学毕业就直接走上了职业教育教学岗位,没有经过企业的锤炼,很少有项目开发经验。所以说在对学生进行创客教育时,必须先培养一批有工程技术项目经验的教师或从企业聘请一批专业领域工程技术人员或专家作为学生的指导老师,加强校企合作育人,促进对学生的创客教育。
(二)創客教育挑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创客教育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挑战,主要挑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虽然我们提倡少教多学,特别是对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能有更多的体验机会。只有亲自动手操作了,知识才能掌握得更牢固。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不愿多思考的学生寻求老师解决问题,但更多的学生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并企图寻找一条最佳的途径帮助其解决问题,使其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知道如何解决,学会举一反三。
据我观察,目前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以前大有提升,课堂上不喜欢老师太啰嗦。虽然其本身基础与本科院校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差距,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不大,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但如果老师按传统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势必会引起学生强烈的不满情绪。学生更希望老师在上课时点到为止,留出更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思考与操作,更乐于接受在“做中学”的实践体验。如果教师根据他们的学习兴趣,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学习情景对他们进行创客教育,无形中就转移他们的学习注意力,让他们在“做”的同时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由不想学变成了我要学,我要创意,我要做,我要追求,我要创造,我要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在对学生进行创客教育时,教师事先要为学生的问题作好知识上的准备,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考资料或网上资源的链接信息。学生一旦遇到问题,可以试着通过老师提供的参考资料或网上资源去解决,何乐而不为呢?
四、创客教育与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化
在我国,创客教育被一些高等院校引入相关的课程体系,如,同济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要求大一新生入校就要开设源硬件与编程等课程,使学生从进校开始就学习编程。如,我院移动互联专业要求学生一开始接触专业课的学习就要学习代码,从记住代码开始,消除了学生对代码的畏惧感,让编写代码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创作带来很大的可能性。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学生,大多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不高,自制力不强,但他们的活动能力强,喜欢凭兴趣做事,不喜欢老师将知识“灌”给自己,老师越“灌”他们越不想听,既使学生选择被动听课,最终收获也不大。高职学生在入校时,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说明他们对这个专业还是有感觉的。每年我们都要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但最终还是没有太大的创新,传统的教学体系仍然占居着上风,人才培养质量得不到较大的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与创新能力教育,它的落脚点最终都体现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上。将创客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创客教育的需求,调整课程体系结构,做到学业和创业相互促进。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
对学生进行创客教育,可以专门开设创客教育课程或将创客教育内容的融入已有的课程体系中,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这样既保证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质量,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及创业能力。
例如,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相对比较枯燥,而且难于理解,学生学习积极性一点都不高。如果我们适当地少开设一些专业基础课程,将专业基础课程整合到专业核心课程中,重构课程体系,通过实操项目创设学习情景。
(二)搭建创客空间平台,引导学生筑梦当创客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走访相关专业的学生,了解不同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以项目吸引学生,让学生想“做”,想“学”,想“分享”,更想成为“创客”。自卑心理相对较强,总认为自己天资不如他人,认为高职学生毕业后出路不大,有时自暴自弃,有的学生甚至不愿过多地与他人交往,致使其人際关系受损。搭建创客空间平台,不但可以加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活跃了其思维,促进了其创新创业意识,逐渐构筑了自己的创客梦想。
(三)探索无界化交流与合作模式
無界化是一种理念,包括组织无界化、建筑无界化、教学无界化、项目无界化和能力转向的无界化,校与校之间、校与企之间、校与政之间、学科之间、院系之间等等的无界化。基于未来社会的人才需求,要协同各方力量与资源,组建一支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包括公司技术人员在内的创客团队,以大量的国内、省内的竞赛项目或企业项目或R&D项目建搭支撑平台。让学生通过“做”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即“自己动手将创意变成现实”。加强团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创客教育保驾护航,促进创客教育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迈进。
通过对学生进行创客教育,提出了优化人才的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的策略。对学生进行创客教育,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时,可以专门开设创客教育课程或将创客教育内容的融入已有的课程体系,保证创客教育顺利实施。坚持以人为本,了解不同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设计不同的项目情景,以项目吸引学生成为创客,不断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促进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双提升。
参考文献:
[1]郑燕林.美国高校实施创管教育的路径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5(6):21-29.
[2]John Dewey.Experience and Education[M].New York:Free Press,1997.
[3]祝智庭,雒亮.从创客运动到创客教育:培植众创文化[J].电化教育研究,2015(7):5-13.
[4]马宏,朱志,杨圣春,等.借鉴南洋理工学院办学理念,深化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165-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