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姝
内容提要
练声是声乐演唱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声乐艺术的基本功。练声是—切歌唱方面的训练的开始,是迈进声乐艺术之门的最初级的阶段。发声不只是—种形式,它是用来培养声乐学习者的呼吸、吐字咬字、共鸣、断句能力、情感表达及树立身体乐器的一种方式方法。本文将在练声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的一些问题作为研究方向,力图使学生在练声时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
关键词
练声声乐演唱问题
练声作为声乐学习的开端,它包括对于学生在呼吸支持的训练、吐字咬字的训练、寻找共鸣的训练、连贯的声音线条的训练、音色的色彩丰富的训练、情感的表达的训练等等几个方面。作为学习声乐的人们不要当练声是一种形式,不要当练声是开嗓子或是走过场,它是对于歌唱所有要素的一种综合性的训练。
“练声不在于练习的次数多少,使用时间多少,重要的是用怎样的方法和态度去练习。在开始练习前应对每一件事做好充分的准备。练习时一定要聚精会神,专心注意到每一个唱出的音,声音力求自然、清新、准确。”认真并耐心地对待发声练习在最初的声乐学习中是最重要的。
没有目的的练声不仅取得不了预期的效果,可能还会给嗓音带来损害。所以练什么、怎么练是练声时首先要清楚的两个问题,也就是说,练声的目的性要明确。在我们练声时,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让我们看看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1.起音的问题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要么是以开口音为主来做发声练习,要么是以闭口音为主来做发声练习,但是无论是哪一种练习,必须是相互取长补短,结合着训练,这样才能达到通畅自如、声音统一的理想的发声效果。
发声的起音软或硬、速度的快或慢、音阶演唱的连或断对于发声的效果来讲,影响是很大的。由于人的嗓音生理结构不同,因此,对于不同的练习也会有不同的效果产生。比如有些人非常善于演唱一些速度慢的软起音,能够唱出平稳并且抒情的感觉,但是对于硬起酋就会缺乏爆发力和声音不灵活,也没有弹性。相反地,能够唱好具有爆发性并且短而快的硬起首的练习的人,在唱连的慢的练习时又不够流畅,旋律线条感差。对于这些学生,要以他们慢而连与快而断的音阶练习结合起来训练,才能达到运用自如的效果。比如让他们用“mi”音来演唱断的“solmido”这个音阶,接着再用“mi”音演唱连贯的“solmido”这个音阶,这两个音阶的区别只在于气息支持上的变化,断的音阶。气息运用如同吹蜡烛一样的感觉;连贯的音阶,是把吹蜡烛那样的气息连起来而已。发声器官的运动和声音位置上是没有变化的。
2.由浅入深
一切事物都有它自己的发展规律,从易到难,由浅入深。有计划、有步骤去进行每一步,打好基础,既要积极,又不能操之过急。既要努力保持自己的长处并发挥自己的特点,又应该找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认真地作纠正,循序渐进,不断提高。
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欲速则不达。练声是枯燥的。需要足够的耐心和静下心来,不能急于求成。做什么事情都是开始比较难,难就难在人们都有懒惰的心理.怕麻烦而不想去开这个头。慎始则成半,我们一定要重视学习的初始阶段。初学者的学习是应该从易到难的,因此,我们在练习音阶的选择上,应该是选择一些旋律平稳些、节奏简单些,不会占用你太多精力的这种练习材料,如大三和弦“domisol”旋律的分解,它具有平稳、色彩明亮的特点,在情绪上就能给学生一种稳定、明朗的感受。音域要由低到高,但有一少部分学生也会从中、高音区开始。声音的训练可以说是一种技能的训练。它和其它技能一样,由不会到会再到熟练,直至精通,他需要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在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的时间有长有短有慢也有快,那是因为人们的主客观条件的不同,但缺少这一过程是不行的。否则就很难达到要求和想要的效果,我们必须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我们再练习唱高音时,是半音半音地向上扩展,有的时候要在一个高音上练习很长时间才能达到令人相对满意的效果。一切事物的发展和进步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到达练声一定量的变化,才会出现在演唱上质的飞跃。人类的各个发声器官以及与这些器官相关联的肌肉,是通过长期训练才能协调工作,歌唱者才能主动控制它们的。
3.母音的选择
人们受遗传、性格、方言、对声音的敏感程度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影响,每个演唱者的发音都是千差万别的。发声的位置有高有低,有前有后,音量有大有小,声音有松有紧,音色有明有暗,喉咙位置有上有下。作为教师要因材施教,不同学生遇到的问题是不一样的,要针对他们的问题仔细研究,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音阶。声乐教师如同医生一样,声音出什么毛病了,要找出病根,并尽快找出治疗的方法来解决。声乐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母音来对学生进行训练。
比如,女高音唱“i”母音时,相对来讲会觉得容易些,那么在给女高音进行训练时,可以用“ia”这两个母音进行练习,找到唱“i”的位置了,再把“a”跟随着“j”的位置唱出去来.用“i”带着“a”就行了,其他母音的训练可以参照这个方法。进入高音区以前,为了避免唱高音时出现挤的现象,能够让声音听起来是松弛的、通畅的,可以把母音换成“ao”,这两个母音相对于别的母音会更容易进入头腔。可以先把容易唱的母音练好,再带动难唱的。也就是说,容易唱的母音一旦唱到正确位置上去了,再把难唱一些的母音唱到容易唱的位置上去就可以了。用什么母音开始进行训练,或者元音前面加上什么辅音训练,以及所用的音阶练习是上行的旋律进行还是下行的,都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是有一点一定要记牢,就是无论唱什么母音都要有深的气息的支持。教师要认真听学生唱的每一个音,看看是不是达到预想的标准。
4.音高的选择
人类的自然音域大概是a-e2,少数人会有所不同,在这个音域里每个人都会有几个音唱得最好最舒服。我们应该把这几个音作为基础的音来进行练习,先把这几个容易唱得正确的音高唱好,再在这个基础上半音半音地向上或向下初步展开推进练习。千万不要所有人都是一个样,在同一声区或音高上开始练习发声。
有的人天生低音区不容易建立好的唱歌状态,既弱又虚,找不到可以着力的点,不知道在哪里用劲,越唱越没有自信心,本可以到高音区唱得好一些,但是受到前面不好情绪的影响,高音区也没能唱得好。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声乐的道路上就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反复疲劳用嗓,很难进入一个演唱的良好状态,时间长了,本来具有的学习声乐的兴趣和演唱的激情就会消磨殆尽。一般情况下,我们应该马上采取措施,找一个相对唱得舒服的高音区的音高开始作为起音,然后唱一个下行的旋律音阶,下行音阶的演唱本身就容易让人从心理上消除紧张,歌唱心理是很重要的,找到放松的状态再来进行演唱,就容易唱得好了。在演唱下行的旋律时,除了心理放松,还要注意腔体的支撑,不能因为下行就马上关上腔体的大门,这样声音就会从正确的声音位置上掉下来,腔体充分地打开了,才能做到声音的统一和贯通。做了这样的调整练习以后,高音区容易唱好了,低音区一出声就虚的毛病也会得到很好地改善,有了进步,这会使人的自信心增强起来.歌唱状态也会比以前积极,保持这种状态去练习歌唱的话,进步就会很快了。
5.练声与歌曲清唱的联系
练声是为了能够很好地演唱歌曲而打基础的,抛开了歌曲的演唱而只重视练声那就本末倒置了。刚刚开始学习声乐的时候,练声与唱歌总是被当成两个事情来做,总是不能把正确的练声的状态带到演唱歌曲中来。正是因为发声的音阶,旋律简单起伏小,发的音也很单一不复杂,而演唱歌曲的时候旋律起伏大并且复杂.歌词的元音辅音也多元,发音的位置总是不能很好地统一。各种千变万化的因素加在一起,使本来就没有掌握得很好的发声技巧.在演唱歌曲时就更加找不到感觉。我们可以打破先练声再唱歌的这种模式,结合着来训练。比如,在你演唱歌曲的时候,发现就这一句怎么也唱不好,那就先别唱句子了,可以停下来通过音阶的练习去找一找正确的发声位置和状态,然后再把找到的感觉套入到刚才演唱的那一句里;或者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感觉哪一句唱得好了,也可以把这一句保留在发声练习的时候用,这样相互关联地去学习,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刚刚学习声乐的时候,甚至半年的时间内可以不去演唱歌曲,一定把哪些地方应该松弛,哪些地方应该紧张弄明白,即使唱不好,概念上也应该是清楚的。练声是枯燥的、无味的,它是身体乐器制造过程中的基础性的训练。要把发声的各个器官协调配合,使这个身体乐器发出美妙的声音,就要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克服心浮气躁的心理状态,扎扎实实地把声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