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盲写训练引发的对于我国素描教学体系思考

2016-05-30 14:56王威崴
西江文艺 2016年9期
关键词:素描教学美术教育

王威崴

【摘要】:谈到盲写这一训练方式,就不得不提到上世纪中叶美国已故的现代美术教育先驱——尼克莱德斯,之所以称他为现在美术教育先驱是基于他对于绘画启蒙教学的貢献,他在15年的教学实践中创立了独特的“盲画”写生教学法,对西方的素描基础教学乃至美国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抽象表现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我国现阶段,素描教学体系较为单一,仍旧是延续了苏联的素描教学体系,苏派素描教学的体系与盲写教学体系在教学思想上是不同的,通过对两种教学方式的对比,分析对于我国素描教学体系的思考。

【关键词】:盲写;半盲写;素描教学;美术教育

一、盲写的由来

1、什么是盲写

“盲画”写生教学法(以下简称盲写)是尼克莱德斯写生教学体系的核心理念,既是对传统绘画方式的革新,同时也是对传统素描理念的革新。盲写一反我们平时的绘画习惯,眼睛不是盯着笔下的画迹,而是紧紧盯住眼前的写生对象,全神贯注地感觉对象轮廓细节的起伏变化,眼随心动、笔随眼动,视觉、触觉同步,观察、描绘同时,观察、感觉、素描三位一体,同时开始、进行和结束。这是对我们的一种强制性的训练,通过这种反常规的绘画活动使我们体验到笔下的线条和感觉、观察之间的联系,摆脱理性思维的分析习惯,激活视觉思维和绘画感觉,从而形成正确的绘画观察方法。盲写仿佛是在用视觉触摸对象,强调眼睛对视觉信息的捕捉,把一般初学者的绘画学习由认知活动变成了感觉活动,学会用视觉触摸世界。这和我国著名画家,天津美术学院的于小冬老师的所提出的触觉素描思路是不谋而合的,在于老师的《触觉素描》一书中对于盲写这一训练方法也有所介绍,他所提出的触觉素描这一概念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触觉素描就是把目光像手一样去触摸所描绘物”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在盲写过程中所应该训练的能力。

2、尼克莱德斯写生教学体系的历史背景

这样与传统古典的写实方法大相径庭的盲写训练方式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这中间既是尼克莱德斯独具慧眼的创新之举,也是所处社会发展形势的必然要求。让我们回顾一下尼克莱德斯所处的时代,就不难发现他对与传统绘画方式的革新,绝不是处于孤立无助的境地。无论是在艺术界、教育学、心理学领域都有学术巨擘与之呼应。这里我们可举出马蒂斯、杜威、桑代克这些大师级人物,他们都是跨越19-20世纪影响时代的历史伟人,他们的理论建树从时间上和思想上都全面覆盖和支持了尼克莱德斯。马蒂斯20世纪初以其抒情优美的线描风行于世,他首先提出“精确不等于真实”的口号,直接挑战古典写实绘画传统。杜威是当时美国反传统教育成为进步教育思潮的领袖,他提出“经验自然主义”的教育哲学为强调感觉的写生教学提供了支持。19世纪末科学心理学逐渐发展成熟运用于教育,桑代克是美国著名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提出“尝试与错误”的学习理论,视学习过程为“试误”过程。尼克莱德斯也是这样告诫学生“你开始时必然要犯的那500个错误,犯得越早,你就越能够尽早去改正它们。”

尼克莱德斯不到50岁去世,身后留下一部手稿,他去世后由他的朋友和学生整理出版。这本书名为《自然画法》的尼克莱德斯唯一著作,完整介绍了他的素描写生教学体系及课程设置,成为美国20世纪中期为数不多的绘画基础教材。尼柯莱德斯把画画比为小孩子学习说话般的自然冲动,属于内心感觉本能的表达,认为“只有一条正确的道路来学习绘画,这是一条极为自然的道路。它与技艺、技巧没有关系,与美学及概念也没有关系,它只与正确的观察行为有关系。我所说的正确观察,是指用所有的感官去实际接触各种对象。”在这本书里,他基于“盲画”的核心理念,设计了轮廓练习、动觉练习、塑造练习、虚轮廓练习和强化练习等,完全改变了传统的绘画方式。以致后来写出《用右脑画素描》、《像艺术家一样思考》的作者、加利福利亚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贝蒂·爱德华称:“自从尼柯莱德斯出版了他的《自然画法》后,四十多年来,众多的美国美术老师使用了轮廓练习,因为他们知道这能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绘画——或者说更好地看事物。”

二、以契斯恰科夫为代表的传统素描教学体系与尼克莱德斯写生教学体系

在我看来,实际上是尼克莱德斯教学法改变了传统写生教学模式的一统天下,对美国绘画基础教学的革新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如美国著名现实主义画家科特·安德森所做的描述:“三、四十年代以前,几乎所有的美国艺术院校都有一系列写生教学用的石膏,但现在这些石膏不是都被卖了就是都被扔了……过去画人体时,通常都是学生们对着一个姿势画上几天甚至一个星期,而现在通常都是一个姿势最多只画半个小时。”

我国的素描教学体系从徐悲鸿带回欧洲学院派传统,强调对象的科学理解和理性的写实训练,进入到新中国时期,又全盘照搬前苏联的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体系,延续了欧洲写实主义传统,因而形成基本不变、大同小异的中国学院式素描,即整体入手、表现形体、深入刻画、调整完成,所谓整体到局部,局部到整体的写生训练模式。

以契斯恰科夫为代表的传统素描教学体系与尼克莱德斯写生教学体系列表进行比较,我们即可发现他们从操作方式到心理感受是多么的不同。

三、盲写训练所带来的启示

我们已经进入了多元文化缤纷的现代社会,但是我们的素描基础训练还是基本延续欧洲学院派写实传统,特别是美术高考的推波助澜,将中国式学院派素描训练以应试的方式普及推广。这既有悖于艺术人才的培养方向,也是中国专业美术教育的可悲之处。

盲写训练给我一些启发,似乎为改变素描基础训练的问题找到了突破口。通观传统和现代两种不同的素描教学方式,反映出或者理性或者感性的学习特征。人类社会被科学、理性彻底征服,乃至于艺术也没能够保住自己的领地。不可否认传统的素描教学作为西方文明时代的产物,有着特定的社会条件和自己的哲学背景,科学理性对绘画的介入也推动了艺术更深刻的发展。当我们进入到后现代社会,现代的素描教学应该从科学理性的评量转移到对艺术感性的关注,如果将素描视为美术基础,一定要保持艺术本质,强调感觉的培养和感性的学习。当然,美术教学并不排斥理性的作用——教育本身就是带有理性特征的活动,教学中的感性发展需要通过理性来把握。素描基础训练既要教技术,更要教艺术。需要防止所谓应试方法、模式化训练对学习者的影响,谨防素描学习出现理性化的趋向。

四、“半盲写”训练的提出

北京师范大学梁玖老师所提出的“半盲写”训练,我觉得这的的确确是一种很先进的绘画教学方式,这是一种把尼克莱德斯写生教学体系与传统学院派写生教学体系所结合一种训练方式,把写生绘画中的主观性能力与客观性能力训练揉合在一起,通过这种半盲写的训练方式,对于学生的绘画能力有一个全面的提升。

绘画是感性学习,不是理性训练,应该从感觉开始,仍然回到感覺。感觉不仅仅是视觉的反映,它综合了各种感官接受的信息,应该是一种直达于心而又无以言表的感受,是内心获得的对象直觉。当我们一味追求所谓现实物象的客观描绘时,通过透视比例的测量分析来学习素描,那往往是没有感觉的视觉镜像——很多所谓写实训练就停留在这个阶段。尼克莱德斯主张调动视觉、触觉等一切能够启用的感官,注重用心去体验描绘的对象,比较接近人的感觉形成。在素描学习中教师经常强调理解,理解不等于理性知识的了解,而应该是看得清晰,同时感觉深厚。这我们曾经认为感觉是感性认识,不确定也不科学,而只有理解才是理性认识,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这种认识至少在艺术实践中是片面的。理解不是认识的终结,理解是为了帮助感觉,敏锐的感觉有时能够超越理解。所以,现代素描教学应该从感觉开始,最后回到感觉。感觉使看有所见,感觉滋养着看,绘画培养了感觉敏锐而精神世界丰富的人。

五、结语

结合我国现在的美术教育,我们的素描教学训练在理性的道路上走得太远,而美术高考使其变本加厉,一些美术教师在不得已中随波逐流。我们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的学生,我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在今后还是很可能会投身于美术教育工作之中,我国美术教学未来的发展与进步的重担,就落在我们我们诸位心会班成员的身上,我觉得从美术教学层面,盲写训练给予我最深刻的感触就是,我们在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勇于突破传统,敢于创新,走出片面的美术教学思路,不让我国美术教学的片面性经我们之口,继续故步自封下去。

参考文献:

[1] 《素描进阶教程——尼克莱德斯教学法》,(美)基蒙·尼克莱德斯,王敏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美)贝蒂·爱德华 张索娃译,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

[3]《像艺术家一样思考之二》,(美)贝蒂·爱德华 张索娃 译,海南出版社2004年版。

猜你喜欢
素描教学美术教育
普通高校素描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中等师范学校美术课中的素描教学研究
素描教学改革要凸显素描的本质
学生人文精神在高职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谈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
提高中职美术专业素描教学水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