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勤华 丛海霞
[摘 要] 有效的文化认同、有效的技术精英培养和有效的正面价值取向使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人文通识教育中的应用成为必然趋势,那么如何应用呢?则成为首要的问题。从完善人文通识课程体系、形成以赛促学的长效机制、组织地方名人民俗的实践活动、创新传统文化课堂、举办传统节日纪念活动等五个方面举例介绍了具体的应用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人文通识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关 键 词] 传统文化;通识教育;人格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7-0012-02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悠久历史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财富,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智慧的精华。在高职人文通识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化,在塑造学生完整人格、传递中华民族价值取向上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人文通识教育成为必然趋势
(一)高职人文通识教育是有效文化认同的主要推动力
文化认同是人们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认同,其核心是对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的认同;是凝聚这个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这个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文化认同不仅没有失去意义,而且还成了综合国力竞争中最重要的“软实力”,文化认同是高职人文通识教育最重要的基础。提高高职教育质量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培养具备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的综合素质人才是关键和最终体现。
(二)“重理工、輕人文”高职教育模式影响技术精英的培养
如今,大学生“价值悬浮”和“精神贫血”的现状普遍,如自我中心急功近利、传统美德淡薄、生存观念扭曲、忽略社会价值的意义、实用主义倾向严重等已经成为我国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生知识结构缺陷的问题,已经影响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忽略人文教育使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对历史和社会的了解严重不足,对良知和情感漠视,技能业务极其娴熟,心灵世界却相当空虚,容易迷失自我。
(三)传统文化价值取向具有非常正面的作用
如《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对中国人人生态度的经典概括。儒家强调做人要坚韧、有担当意识,要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可以说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才是一个积极人生的大前提,也可以增强抗挫折力以及坚韧不拔的精神,从而适应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人文通识教育的方式
(一)完善人文通识课程体系
课程教学是高职人才培养最基本的途径,高职教育不仅要注重专业技能的教育,更要注重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的教育。如武昌职业学院在制定2015年新人才培养方案时,各二级学院在每个专业课程设置了一定数量的人文素质必修拓展课程。同时,以该校文艺体育与通识教育部为教学管理平台,以“智慧树”公司为网络资源依托,增设以培养人文素质为目的的人文社科类选修课程和特色课程,改革当前的教育方法,在“两课”教学中培育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形成以赛促学的长效机制
学生是人文通识教育中的主体、受教育者与直接承担者,也是优秀传统文化传输目标的最终实现者。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主动地“教”,更要求学生主动地“学”,实现“教学做”合一的高职教育环境。如举办中华诗词朗诵、硬笔书法、传统手工技艺展示(剪纸)等有影响力并能形成序列的赛事引导学生更多地接触、了解、学习民族传统文化。如课前“我讲十分钟”等活动,这种从班级到年级再到全校的选拔,使得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延伸到每个班级、每一天、每一节课的前十分钟,达到培养兴趣、普及知识的目的。
(三)组织地方名人民俗的实践活动
积极开发和利用地方名人民俗资源,把这些作为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内容,通过内容体系设计以专题综合的形式组织活动,将地方民俗名人文化资源转化为专题内容的课程资源,将传统的课堂传授方式转变到与学生同步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以此开展传统文化主题式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如开展以“寻访钟子期”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通过探访古琴台(当年伯牙江边鼓琴觅知音的地方)、琴断口(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地方)、钟家台(钟子期的家乡集贤村)等地,赏析著名画家王振朋的画作《伯牙鼓琴图》,上网查阅和收集相关资料等形成寻访收获的报告,并举办成果展示和交流会,让学生一同见证“高山流水觅知音”令人难以忘怀的朋友情谊。
(四)创新传统文化课堂
充分利用网络和通信媒体对现代高职学生的影响力,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紧跟时代步伐,探索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和渠道。为学生搭建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教学平台,集直播教学、点播课件、录播回放三位一体功能的教学资源,如网络直播Mooc、翻转课堂等直播教学场景。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QQ、微博、微信、直播等高职学生喜欢的方式,组织他们讨论传统文化、交流学习体会。这样既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问题,便于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也有利于教师寓教于乐,改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五)举办传统节日纪念活动
2008年8月,国务院把中国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不仅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也是对中国特色文化的重视。高职教育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一线的职业精英,除了形式上重视传统节日安排外,还应在相应节日里组织学生去实践、去体验、去感受浓厚的节日文化。如在端午节,引导学生从《离骚》《天问》《九歌》等著名诗篇中去感受屈原的忧国忧民和爱国情怀;在重阳节,让学生到养老院去看望老人,学会关爱老人,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三、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人文通识教育的积极作用
(一)理清通识教育概念且正确把握通识教育的本质
通识教育的本质在于追求培养有知识、有见识、有能力、负责任的教育目标,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则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通识教育,为学生拓宽视野,帮助他们形成更加连贯的知识观和更加全面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学会超越个人私利,了解周围的世界,树立炎黄子孙的责任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激励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利用地方传统文化资源来引导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与人文情怀。综合性实践活动最重要的内容是能充分发掘和利用当地的人文资源,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培养学生初步整理、分析和处理资料的能力,通过小组活动和信息交流,培养大家动手动脑、合作探究的能力,使他们在探索研究中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更加热爱自己所生所长的这片土地,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美、人民情,增强学生建设家乡的意识。
我国著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霍松林先生曾说:“在当今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高科技,一打就垮;如果没有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和牢不可破的民族凝聚力,不打自垮。可見,在综合国力中,国民素质起着决定作用。”高职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因此,提高大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是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参考文献:
[1]庞振超.近二十年通才教育的重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2(6).
[2]周燕琳.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并中人文教育与技能教育并肩[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3]李毅鹏.谈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人文教育课中的作用[J].青年与社会,2013(10).
[4]张海军.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践探索[J].职业,2010(23).
[5]李玲.地方名人资源对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启示[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