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婉珍
摘 要: 巧妙的课堂小结对整堂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精心设计好结语,让学生产生余兴未消,意犹未尽之感,从而促使他们乐于学习数学,积极参与其中。
关键词: 课堂小结 小结形式 小结时机
课堂小结,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既可以帮助学生回顾教学内容,又可以培养学生提炼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语言概括能力。情境导入固然重要,它为一堂课是否成功埋下伏笔,但课堂小结不容忽视,它为一堂课是否精彩留下悬念。巧妙的课堂小结对整堂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明代文学家谢榛曾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应如撞钟,清音有余。”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精心设计好结语,让学生产生余兴未消,意犹未尽之感,从而促使他们乐于学习数学,积极参与其中。
一、丰富课堂小结的形式
课堂小结的形式多样,常用的类型一般有以下几种。
1.知识梳理式
这种小结方式是目前利用率最高、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每节课结束时,为了让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该节课的内容进行提纲挈领的再现,并对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问题加以概括、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理清纷乱的思绪,促进记忆。
根据内容的不同,梳理知识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
①问题式:通过提问的方式,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系统结构。例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一课时,利用课堂小结可以这样梳理知识: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百分数的意义)你知道了百分数的哪些知识?(百分数的意义、读法、写法,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然后对每一个知识点分别加以展开。这是一个知识梳理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②图表式:用图表或列表的方法归纳总结当堂课所学的知识,或揭示已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如教学《比的意义》一课时,学生把新知比与旧知分数、除法的联系与区别以图表的形式加以呈现:
形象直观,呈现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便于学生记忆和运用。
2.拓展延伸式
课堂小结,对于独立的一堂课而言,它可能是一个终点,但对于一段数学学习而言,它可能是另一个起点。在课末小结时,为学生提供一些智趣相容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把课堂小结作为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老师做了如下延伸:“你知道吗?为什么每4年当中有3个平年,一个闰年?请同学们课后查查相关的资料,相信大家一定能揭晓答案的!”这样的小结,从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阅读,使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让学生用已知获得未知,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3.影音赏析式
这种方式就是通过观看与本节课学习内容有关的视频、图片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艺术之间和谐而统一的美,在美的享受中结束新课学习。
比如这次优质课,江西省赣州市的肖敏老师《观察物体》一课小结时,播放了世博会上,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一些国家馆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也可能是一样的(比如中国馆)。上海市宝山区的何萍老师《点图与数》(上教版)一课小结时,则是以大量直观的图片,让学生在数形结合的悠久历史中畅游了一回,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成功愉悦。
二、抓住课堂小结的时机
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结肯定是必要的,虽然它的效应不是在一两节课内就能显现的,但它是帮助学生进行反思的重要手段。但我认为,小结的时间并不一定要安排在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有些课,新授环节结束后直接进行课堂小结,可能会更好。让课堂小结不只是局限于在课堂的结尾,小结在该小结处,可以丰富小结的内涵和思维含量。
1.小结在教学内容转换之处
如果一节数学课由若干个环节组成,每一个环节有着不同的教学内容,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那么,在这些教学内容的转换之际也可以是小结之时。比如《折扣与纳税》这一课,在“折扣”与“纳税”转换之际进行适时小结,承上启下,实现两个内容的自然衔接。
2.小结在学习方法优化之机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数学问题解决方法多样化和方法最优化的问题。往往此时也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小结,对方法进行优化选择之机。比如朱乐平老师执教《两位数乘两位数》,让学生计算24×31的积,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构建出了10种以上的方法。呈现了多种方法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对方法进行了优化选择。
3.小结在数学思想领悟之际
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不同的数学问题情境中体验同一种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后,隐藏在数学问题后面的思想方法就会逐渐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直至产生某种程度的领悟。当学生的经验和感悟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应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小结归纳规律,领悟思想方法。比如《植树问题》这一课,当学生通过列表找出两端都栽时的间隔数与棵数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小结这一种情况下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找出规律,得出方法,对接着学习的内容——两端都不栽和一端栽一端不栽,也做好了铺垫。
总之,课堂小结,作为一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必要进行精心预设。作为教学工作者,我们必须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出具有特色、富有实效的小结方式,让小结成为数学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