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婕 王玉娇
【摘要】在国家积极倡导“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强化实践环节”理念引导下,教师人才培养单位教学理念的革新,全实践课程的构建成为当下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而作为保障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理应成为教育改革的焦点问题之一。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对教师实践能力和经验有着更高的要求。为促进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顺利实施,建设一批优质、高效的互利共赢的实践教学基地,应加大政府对于实践教学基地的的干预力度,强化实践单位的责任意识,明确实践教学基地的权利和义务。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教师 实践教学基地 应用型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西安翻译学院2015年度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15B3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11-02
所谓学前教育实践教学基地是指能够接纳一定数量的高校实习生在幼儿园或托幼机构中进行实景教学,获取实践经验,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场所,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决定着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是实现学生角色转变的重要途径。民办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因此其实践性发展就尤为重要。目前国家倡导部分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就学前教育专业而言,转型发展的重要措施是高校课堂教学与幼儿园实践教学相融合、实现高校与幼儿园的深度合作,引导高校教师参与幼儿园的教学与管理,课程设置等工作。支持幼儿园直接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制定、课程设计和评价工作。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所以我们对陕西省4所高校及10多家幼儿园和托幼机构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为实现学前教育专业的转型发展,建设一批有特色、有担当、有服务意识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提供了参考。
一、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意义
(一)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以人为本,重视教师的课堂执教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教学科研能力的发展。在众多能力当中,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已经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2010年国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年)提出要创新培养模式,增强实习实践环节,强化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训练,提高教师培养质量;2011年教育部以教师〔2011〕6号印发《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指出为了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强化实践环节,推出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促进教学内容改革,大力支持建立一批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长期稳定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实习基地。因此,作为未来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理论知识,更要拥有一定的熟练教学法知识,即具备一种“深入浅出”的本领,能够有效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素质。而这种本领只有通过教育实习实践的锻炼才能获得。而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奠定了基础,也对实践基地的建设提供了沃土。
(二)幼儿教育长足发展的必然趋势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而专业能力是教师素质在教育实践中的集中体现。幼儿园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对于实践性的要求更强,因此在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的过程中,更需强调在实践中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强调全实践取向的课程理念,教师应是反思性实践者,因此在职前教育阶段,教育实践环节是至关重要的课程内容。幼儿教师培养单位必须构建完整的教育实践体系,这就包括校内情境教学、校外幼儿园实践教学。因此,通过加强学前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培养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幼儿园教师,是满足幼儿教育发展需求的必然趋势和必要措施。
(三)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
“经验+反思=成长”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成长方案。所谓“经验”,简单地理解就是经历和体验,只有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切身感受和实践才会有深入的教育体验,有了这样的体验,才会去反思,从而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实现由理论知识向实践经验的转化,从而获取教育智慧。对于培养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来说,必要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和足够的幼儿教育技能是相当重要的,但更为关键的是如何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内化为实践智慧和实践能力,这些单靠校内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学生置于真实情景及环境中,帮助他们将已获得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性知识和教育。只有在幼儿园的真实环境中,学生才能够验证知识、内化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的重组,形成实践能力。因此,对于教师自身成长来说,建立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实践基地,是具有相当深远的教育意义的。
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现状
(一)重视程度不够
从所调研的高校来看,有1所高校拥有近30所学前教育实践教学基地,每所实践教学基地年均接收实习生大约15人;另外三所高校拥有10—12所实践教学基地,年均接收实习生12人。从实践教学基地的数量上来说,基本满足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求,但从实践基地的维护和利用来说,尤其是一些民办高校受办学理念、办学成本和管理机制的影响,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维护的观念淡薄、重视程度不够。一是重数量,轻质量,实践教学基地缺乏办园特色。为了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在基地的选择过程中并未进行甄选,实习基地的层次良莠不齐,办园特色不明显、办园水平不高,教师指导能力不够。二是实习基地缺乏专人联系与维护,高校只强调实践教学基地的数量,并不加强与实践教学基地的联系与维护,因此基地的利用率不高。
(二)校园合作流于形式
在所调研的高校中,已经建立起来的实践基地与高校的联系往往比较松散,通常情况下是高校向实践基地单向的请求或要求实践基地接受并指导学生实习或见习,付给实践基地较低的费用。高校学生进入实践教学基地学习,实践单位势必要抽出一定人力、物力来完成这项工作,增加了实践基地的运作成本,分散了人力,增加了相关教师的工作量。而高校所支付的实习费用与实践教学基地的付出不对等。因此,实践基地在承担实习工作时积极性不够,只是在形式上接纳了实习生,未能给与很高的重视程度,很难把实习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校外实践教学难达初衷。
(三)校园合作持久性欠缺
当前的校园合作关系不稳定,持久性欠缺。高校为解决学生的实践教学问题,未深度评估实践基地品质就盲目开展合作;而实践基地为了廉价劳动力或出于其他利益目的,以高校能提供多少劳动力为条件答应与学校合作。并且,幼儿园日常工作繁忙,安全、防疫等各方面规范要求多,接待实习生势必干扰其正常工作秩序。所以他们不愿意长期系统接待实习生。同时,高校在实践基地建设机制上也得不到保障,致使两者之间很难达成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建立起来的合作关系并不牢靠,存在相当大的隐患,使得“一次性”合作在所难免。这种合作关系,与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校园合作良性循环机制,实现教育资源优化组合,加强办学整体效益的合作目标相去甚远。所以,高校与实习单位之间的合作关系不稳定。
(四)校园合作缺乏动力和制度保障
目前国家虽然已从宏观角度制订了相关的政策来支持普通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但缺乏具体的实施措施和有效的制度保障,尤其是地方政府缺乏激励措施鼓励幼儿园向高校提供实践教学基地。高校为了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适应幼儿园及各级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的需求,主动向幼儿园及各级各类学前教育机构寻求合作,但是幼儿园缺乏这样的动机,合作的主动性不强,校园合作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在对陕西不同地区的多所高校调研发现,高校与幼儿园的合作还处于民间状态,仅靠相关教师的个人人情关系来维持。
三、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思路与策略
(一)转变观念,建设一批质量高、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基地
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是普通高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幼儿园的办园性质、办园水平、园所条件,师资队伍等因素。就办园类型而言,师资强、规模大、水平高、硬件设施完善,接纳能力强的幼儿园是首选。其次,对于民办高校而言连锁机构中的民营园规模宏大、办园理念新、管理有特色、有自己的园所文化,同时能够为实习生提供一定的就业机会,就办园特色而言,所选幼儿园必须与高校的特色相适应,以保证课程的延续性和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即要依据高校自身办学的特点,选择与之匹配的实践基地。
西安翻译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以英语为特色,在选择基地的过程中,优先考虑以浸入式英语为特色的幼儿园和以双语教学为主的幼儿园。已经建设了一批整体水平高、类型齐全、特色鲜明,指导教师能力突出的体系化实践教学基地。包括5所省级示范园、7所民营集团化幼儿园,8家西安市一级幼儿园,实践教学体系基本完善。
(二)构建“走出去,引进来”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与实践教学基地的互利共赢
所谓“走出去”,即高校教师走进幼儿园,接受最先进的学前教育资讯,了解最前沿的幼儿教育动态,掌握新时期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体验一线幼儿教学,进一步促进科研与教学的发展。让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进一步保证高校课堂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从而促进高校教师向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双师双能型转变。同时,高校教师可以参与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建设,承担幼儿园的一些教学任务和科研工作。
所谓“引进来”,即引进一线幼儿园优秀教师进入高校,以他们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指导,帮助学生在入职前切实了解幼儿园工作情况,邀请一线教育名师,给学生开展讲座,培养学生对于职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将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和高校校本课程有效结合,把幼儿园教学与高校教研融为一体。
西安翻译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在上述方面做了积极尝试,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已有一批具备幼儿园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并且正在探索青年教师在幼儿园顶岗锻炼,更新知识。另一方面积极邀请幼儿园一线教师和园长来开展专题讲座,指导环境创设和幼儿园手工课程的实施。
(三)建立教育实习档案袋,明确三方权利和义务
实习初期,应对学生的实习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一是对于实习学生来说,明确此次实习的工作和任务,制定实习计划。二是明确实践教学基地的责任和义务,使实习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制定实习手册,制定高校评估优秀实践基地和实习生的相关标准,改进实习工作,完善实习制度。在使用实习手册期间,需要专门配备一个教育实习档案袋,收录在实习期间的一些重要工作成果。这份档案袋不仅是考核评价实习生在实习期间表现情况的重要参考依据,而且也是向其他人表明实习生所具备教师能力的证明书。
(四)建立健全校园合作行为规范,促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可持续发展
地方教育部门要在校园合作中扮演合作的推动者、利益的协调者、过程的监督者、成果的评估者等角色。地方政府出台相关鼓励措施,吸引幼儿园参与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的转型合作。利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引导校园合作,出台相关约束政策保证校园合作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地方政府要建立园合作的保障机构,专门从事校园合作协调、研究、评估,收集本地高校和幼儿园的相关信息,发挥政府的杠杆作用,实现区域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
参考文献:
[1]李海雁.学前教育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探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10):60
[2]郑国香.学前教育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3(12):65-6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Z].教发[2015]7号
[4]陕西省教育厅.关于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院校转型发展的试点工作方案(2014——2020年)[Z].[陕教发]43号
[5]周京峰.学前教育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策略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15(1):8-11
作者简介:
陈婕(1978年1月-),女,汉族,陕西汉中人,研究生学历,西安翻译学院,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王玉娇(1988年10月-),女,汉族,陕西安康人,本科学历,西安翻译学院,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