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民营科技企业管理创新研究

2016-05-28 03:29
财经理论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转型创新

李 罗

(内蒙古财经大学 职业学院,呼和浩特 010051)



内蒙古民营科技企业管理创新研究

李罗

(内蒙古财经大学职业学院,呼和浩特010051)

[摘要]目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全面转型阶段,创新是确保经济转型成功的重要推动力量。作为内蒙古创新主要力量的民营科技企业,在转型期也面临着创新活动如何持续发展的问题。本文对经济转型期的内蒙古民营科技企业创新现状和创新瓶颈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其特点从人才培养、资金筹措、外部合作、管理模式以及政府扶持等方面为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给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转型;创新;民营科技企业

一、引言

自2012年我国GDP增速降到7.7%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已成为历史,经济社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十八大”后,“全面深化改革”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处理经济工作的重心。社会经济发展不能再走传统的、粗放的,单纯依靠数量扩张的老路,取而代之的将是更加高效的、集约的,有质量的发展模式。而创新就是能够确保这个转型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

在创新活动中,各类中小企业是进行创新活动的主力。据统计,我国有60%以上的发明专利由中小企业掌握[1]。而在各类中小企业中,民营科技企业又是从事创新活动最为活跃的力量。民营科技企业是具备一定标准后经过政府相关部门认定的以从事技术开发及相关成果生产转让为主的民营企业组织。作为我国的北疆大省,内蒙古自治区同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创新活动始终处于落后局面。自治区政府根据我区的自身条件,很早就提出“科技强区”的重要部署。自2001年开始评定“民营科技企业”,截止到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先后获得“民营科技企业”称号的企业有142家,笔者走访了内蒙古兴安盟、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等地的50家民营科技企业。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到,内蒙古地区的民营科技企业在各盟市的经济体系中已经具有了不可或缺的地位,为提升内蒙古地区的创新实力,进而促进内蒙古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民营科技企业的基本情况

(一)民营科技企业的营收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的民营科技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从企业的经营业绩来看,本次走访的民营科技企业2012年年营业收入见图1。

内蒙古的民营科技企业年收入在1000到5000万的居多,有23家,占本次调研企业总数的46%。年收入在500到1000万的和5000万以上的也有一定比例,分别占本次调研总数的26%和24%,年均营业收入不到500万的仅占4%。通过数据可以看到,内蒙古民营科技企业年均营业收入达到5000万的仅有24%,多达76%的民营科技企业仍在中低营收阶段徘徊,这也说明内蒙古民营科技企业上升空间巨大。

图1 2012年内蒙古民营科技企业营收区间分布         图2 内蒙古民营科技企业行业分布

(二)民营科技企业的行业分布

从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内蒙古自治区的民营科技企业在农牧业、制造业、建筑业、计算机信息服务业及其他行业均有分布,详见图2。

从数据来看,民营科技企业较为集中的是制造业,有21家,占42%;其次是农牧林业有18家占36%;再次的建筑业有5家占10%;剩下的计算机信息服务业和其他行业共有6家占12%。此外,在制造业中,从事农业生产器械、畜牧饲料、化肥农药的企业有8家。若将其和农牧林业合并,就有26家民营科技企业从事农牧林及其相关产业,占全部调研企业总数的52%。数据说明,作为一个农牧业大区,内蒙古的民营科技企业中,绝大多数在从事第一产业及其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

(三)民营科技企业的管理模式

在民营科技企业的管理模式方面,从是否为家族企业出发,将其划分为家族管理和非家族管理。虽然非家族管理的模式要比家族管理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但是在非家族管理中又存在像蒙犇这样的出资人管理的模式及大民种业这种职业化经理人管理的模式,显然从分工及专业化的角度来看,这两种模式也有很大区别。所以本次将民营科技企业的管理模式划分为三种,见图3。

在调研的全部企业中,有8家企业在重要管理岗位上全部是家族亲友负责,占全部企业的16%;有12家企业聘请职业经理人来从事经营管理工作,占全部企业的24%;其余30家企业由出资人来负责的经营管理,占全部企业的60%。显然,家族管理及出资人管理在企业的初始阶段拥有着各种优势。但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专业化分工,将资源转移给更具有专业化素质的人员来经营管理才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

图3 内蒙古民营科技企业各种管理模式比例      图4 内蒙古民营科技企业采取的创新模式比例

(四)民营科技企业的创新模式

从技术来源的角度讲,主要有自主研发、合作开发以及模仿引进这三种创新模式。三种模式各具优势,也各有缺点,不同的模式适用的对象也会有所差异。内蒙古民营科技企业采取的创新模式情况见图4。

从图4中可以看到,内蒙古民营科技企业在从事创新活动时,有48%的企业主要采用的是模仿引进的创新模式;有31%的企业主要采取的是合作创新的模式;而只有21%的企业主要通过自主创新的模式来进行创新活动。民营科技企业普遍采用模仿引进的模式和合作创新的模式主要是因为其自身的发展阶段以及市场环境等因素所造成的。内蒙古地区的民营科技企业大多数处于成长期,这个阶段的企业虽然在资金、设备以及人才等方面有一定储备,但进行自主创新仍然要面临较大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所以这个阶段的企业采取模仿引进创新和合作创新的较多,而采用自主创新的较少,这在内蒙古民营科技企业选择创新模式中体现有所体现。

(五)民营科技企业的创新资金投入

图5 企业创新资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百分比

为了确保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各民营科技企业均会保持一定量的资金投入,而资金投入量占企业的营收比却各不相同,详见图5。

从图5中可以看到,内蒙古民营科技企业创新资金投入在营业收入10%以下的有41家,占全部调研企业的82%。而资金投入在营业收入20%以上的只有1家,占2%。调研中,很多企业反映创新活动的资金主要依靠企业的自身积累,而企业自身力量薄弱,单一的资金来源渠道阻碍了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而且由于企业处于风险因素的考虑民营科技企业在创新的资金投入上力度还有所欠缺,这样的资金投入力度很难保障企业创新的持续发展。

三、民营科技企业的管理创新瓶颈

(一)人才储备不足,激励缺乏吸引力

人才短缺几乎是所有民营科技企业共同存在的问题。在走访过程中,76%的企业提出人才短缺已经阻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人才的缺乏涉及企业管理、创新的各种岗位,这其中既有像天睿泽生物公司这样缺乏科研人才的,也有像润泽生物公司这样缺乏营销人才的,还有像保牛乳业公司这样缺乏管理人才的。当前,在民营科技企业中低学历的基层工作人员所占的比重最大,而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则严重缺乏。据企业介绍,各种人才对进入民营科技企业这类中小型企业有排斥心理。因为,国有企业或其他大型企业所拥有的资金、设备、技术等方面的软硬件条件比民营科技企业要更有优势,人们更愿意借助这样的优势平台来实现自己的目标,所以在进行选择时,民营科技企业往往不是人才们的首选方案。

此外,民营科技企业在人才管理时存激励方式简单、效率低下的问题。在本次走访的内蒙古万佳、九州大地饲料、蒙犇畜牧等企业中,员工的激励体制不完善,效率低下。企业对员工的激励就是单一的薪酬奖励,诸如学习培训、职位升迁的机会很少,目标激励、信任激励、情感激励等措施更是基本没有。可见,民营科技企业中多数都没有形成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体系。形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万佳、九州大地、蒙犇等民营科技企业多半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些企业多数员工是车间工人,文化水平较低,加薪是最有效的激励方式。另外,民营科技企业很多都是家族管理的模式,很多都没有设置人力资源管理部,激励制度的设置和完善也就无法实现了。人才的缺失会严重阻碍企业的创新发展,没有合理、完善的激励制度,就无法帮助企业吸引、挽留人才。所以,激励手段单一、激励制度不健全就成为影响企业吸纳、培养人才,进而制约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投入力度有限

内蒙古民营科技企业创新所遇到另一个创新瓶颈就是资金问题。61%的民营科技企业提出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资金短缺的困难。像乌兰浩特拖拉机公司,企业转型发展、进行研发都需要资金投入。但企业处于成长期,规模尚小,如果单纯依靠企业自身的资金积累来完成创新投入有困难;如果寻求政府项目支持,手续繁杂,过程漫长,而且审批立项较为困难,即使立项成功,资金扶持的力度也非常有限;如果向金融部门贷款,金融部门对中小企业的放款的条件颇多,担保体系不健全,而且放款的额度也非常有限。这些情况的存在,造成内蒙古民营科技企业经营资金的紧张,而能够投入到研发中的经费就更是少之又少。再者,创新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一个长周期的活动,较长的时间周期就会为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所以企业在创新投入时就会非常谨慎。再加上民营科技企业大多缺乏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即使投入一定的资金,创新的成果也可能不太明显,这也造成民营科技企业在创新资金投入时比较谨慎。

(三)政府扶持力度有限,平台建设缺失

政府的扶持力度有限、政策倾斜不足以及相关的平台建设缺失也是民营科技企业提出的制约其创新发展的三大因素之一。丰垦、乌拖、蒙犇等很多公司在调研时均表示,在政策面上政府的扶持力度仍有待加强。丰垦种业公司认为,自治区政府应该加大对地方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基层企业,特别是民营的科技企业评奖难,获奖更难。丰垦公司培育的产品“兴垦3号”是一个通过区审、国审,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玉米种子品种,累计推广超过3000万亩。其品质同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金海五号”基本相同,但是在内蒙古报奖,连自治区三等奖也没有获得过;润泽生物公司认为,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力量薄弱,风险太大,政府应该加大相关资源的整合,建立相应的技术交流、合作平台。通过平台建设,促进企业与企业或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为民营科技企业的创新发展开辟新的途径;还有企业提出,市场中各种侵权行为还时候发生。企业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政府应该建立相应的平台,定期曝光违法系企业的信息,通过提升违法企业的信用惩罚力度来确保企业的正常合法权益。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于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政府如果不能为本地的民营科技企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就会阻碍其创新事业的顺利开展。

(四)自身力量薄弱,与专业机构合作少

在调研中发现,内蒙古民营科技企业由于多数处于成长期,企业依赖自身的资金、设备、人才自主创新仍要承担很大风险。而由于地理位置等一些因素,民营科技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相互合作创新的机会也相对较少,这严重阻碍了内蒙古民营科技企业的创新发展。例如,内蒙古丰垦种业有限公司,长期以来深入研究、培育玉米新品种,该公司的“兴垦牌玉米杂交品种”累计推广3000多万亩,为农民增收30多亿,在区内区外均取得了众多的荣誉。然而,企业能够取得这样的研究成果,公司对外部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的力量借助很少。自主研发意味着要有更长的时间周期,承担更大的风险,这无疑增加了企业创新的负担。在走访中,乌兰浩特的大民种业、巴彦淖尔的兆丰种业等都存在类似的情况。民营科技企业有着非常迫切的愿望同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进行产学研合作,而现实是没有渠道、没有机会。本次走访的民营科技企业大都成立时间比较晚,地理位置又多处于乌兰浩特、集宁、巴彦淖尔等较为偏僻盟市的边远旗县,能接触到的专业研究机构和专业研究人才很少,自然也就很少有机会进行相关的合作。此外,目前我国的经济正逐渐步入下行通道,内蒙古民营科技企业又多为中小型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在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各类科研机构更愿意选择同相对较为稳定的大型国有企业合作。因此即便民营科技企业有同科研机构合作意愿,也很难找到愿意与其合作的对象。

(五)管理模式陈旧,管理者素质有待提高

企业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影响着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在本次调研中,有76%的民营科技企业由出资人来经营管理,其中更是有16%的企业仍然是采取家族管理的模式。虽然出资人管理或家族管理在企业的初始发展阶段有很多优越性,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专业性要求会越来越强,这样的管理模式显然无法满足专业化的要求。乌兰浩特的丰垦种业,是一家典型的家族管理企业,家族成员也把控着企业的主要岗位。企业负责人徐万陶既负责经营管理,又负责科研创新。这样一身多职,表面上看可以面面俱到,事无巨细全由他来处理。但是由于时间精力的限制,既无法深入管理也无法专心科研,结果就是会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本次走访的民营科技企业像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内蒙古的民营科技企业很多是家族式企业,管理者能够达到企业家要求的较少。而且管理者在经营中往往比较重视企业生产规模有多大,产量有多少,营收能实现多少,而忽视企业的创新发展。管理者如果不能够正确的认识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就会导致企业的创新意愿不足,从而阻碍了企业创新的发展。

四、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的建议

(一)加快人才引进、培养,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首先,要加快创新人才的培养。人才是企业最为宝贵的资源,是企业实施创新活动的前提与基础。内蒙古民营科技企业研发和营销人员比例少,生产人员比例大,人才层次普遍较低。所以,必须加强员工的培训学习,像巴彦淖尔的润泽生物公司那样定期对企业人员进行培训,员工在学习新事物、新知识提升自己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启发创新思想,促进创新研究,还能够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可谓一举多得。此外,由于内蒙古地域辽阔,民营科技企业分布在内蒙古各地,很多科技企业从事的行业也非常艰苦。所以,应努力改善进科研条件、营造良好工作环境。通过完善的科研条件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来激励人才,促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创新活动,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保障。

其次,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民营科技企业应该对激励机制的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激励的方式有很多,除了薪酬激励外,像升职、培训、股权、目标、竞争、情感等都是进行激励的有效手段。当前的员工非常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企业就应该给予其进行交流和进修的机会,使员工能够在所期望的领域充分发挥其才能;另外,企业应该多了解、关心员工,帮助员工解决生活困难,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主人翁意识,这样与员工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为企业创造财富。当前,股权激励是一种新兴的激励方式。这种激励方式是伴随着新的管理理念产生的,找一个好员工不如找一个好的合作伙伴已经逐渐成为多数企业的共识。与传统的激励模式相比,股权激励的力度更大,给员工带来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感也更加强烈。目前,内蒙古的民营科技企业对股权激励的优势还没有深刻的认识,这种激励手段中应该在企业的激励机制中予以更多的安排。

(二)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大创新资金投入

企业从事创新活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为保障,但是现阶段内蒙古民营科技企业自身力量尚达不到这样的要求,而依靠传统的金融体系也无法满足其资金需求。在这种背景下,政府应该通过窗口指导、道义劝告等方式督促商业银行应进行相应的改革[2]。可以为具备民营科技企业资格的企业适当降低放贷门槛,或在利息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等,从而在金融市场上更好地满足民营科技企业对创新资金的需求。

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也是解决民营科技企业资金难题的一个重要任务。当前,信贷渠道不畅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银行认为民营科技企业规模小、风险大。如果有了完善的担保体系,这种风险就可以被分散和化解[3]。在调研中,蒙犇畜牧、保牛乳业等公司提出这种担保平台可以由政府建立,也可以由具有一定资质的企业共同建立。所以,可以尝试将内蒙古民营科技企业组织起来,搭建一个民间担保互助平台。这样,在平台内的会员只需交纳一定的会费,在有需求的时候就通过向平台申请信用担保来解决创新发展中遇到的资金困难。

(三)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完善相关平台建设

首先,加大税收、资金等扶持力度。特别是针对本地的民营科技企业,自治区政府应该给予更多关怀和照顾。政府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应该体现在税收、资金、土地、人才支持等很多方面。其中资金支持尤为重要,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创新离不开政府的资金支持。政府的资金一方面是通过财政上给予的项目资金,要扩大项目的支持范围,提高项目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是可以通过商业银行体系给予企业资金支持。政府可以通过窗口指导、道义劝告等方式,鼓励商业发挥金融体系的优势,完善针对民营科技企业的融资服务,以更好地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金融保障。

其次,技术交流平台建设仍需加强。政府应该牵头建立相应的技术交流平台以及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等,以促进技术市场上的技术交流合作的发展。技术交流平台的建设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政府资金的支持。虽然政府植民营经济的发展已经在不断加大扶持的力度,但支持的效果却始终不尽人意。政府的资金支持可以用在专利的奖励以及相关技术交流平台的搭建上等。

再次,增强产权保护力度。目前,内蒙古民营科技企业自主创新专利申请的比较少,保护意识还比较薄弱。针对此问题,一方面政府要鞭策民营科技企业要强保护意识,完善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通过在企业举行各种培训、讲座让员工认识到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从而增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4];其次,政府应鼓励民营科技企业加强同各种科研机构的合作,对创新所获得的成果给予一定的资助和奖励。目前,内蒙古各民营科技企业,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等掌握的数量还比较少。所以,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对发明专利的奖励力度,比如对申请的专利进行奖励;对投入生产的突出创新成果给予奖励等。

(四)加强产学研联合,促进企业间合作

首先,加强民营科技企业同各类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民营科技企业大多处于内蒙古的偏远盟市,而且成立时间较晚,自身的资金、设备、人才等储备较弱,单纯依靠自主创新不能满足其快速发展的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各类研究机构、大学与民营科技企业在创新方面的合作,充分发挥其技术研发方面的优势。虽然,当前经济处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各类科研机构、高等学校更愿意选择国有企业等相对稳定的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但是像丰垦种业、兆丰种业这样的民营科技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体制更为灵活,与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合作的愿望也更加迫切、更加强烈。对待各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要改变以往行政命令式的通知,要将强对其产学研合作成果的奖励,要通过政府、科研机构和高校多方面努力,出台多层次的政策来鼓励研究人员同民营科技企业进行产学研联合。

其次,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创新。除了同科研机构、高校等的产学研合作,企业与企业间的横向合作是企业进行创新的重要途径。内蒙古的民营科技企业行业性质相近的完全可以选择合作创新的模式。例如丰垦种业、大民种业、兆丰种业等,同为民营企业,又都从事种子的培育生产,完全可以横向联合,共同创新。合作创新对于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来说具有资源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特点。这对于民营科技企业来说,是弥补其基础资源薄弱,分散其技术及市场风险的非常有效的有效途径。

(五)改变管理模式,提升管理者素质

内蒙古民营科技企业很多是家族式企业,企业的管理模式落后,管理制度松散,管理者的素质也往往较低。而且管理者在经营中注重有形资本而忽视无形资本,大多数的经营者比较关心的是企业的规模有多大,营收会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而忽视企业的创新发展给企业带来的推动作用;很多民营科技企业满足于企业的现有状况,认为创新困难多、风险大。企业的这些创新意识薄弱的情况,主要是由于管理者没有发挥好带头作用所导致的。通过调查,丰垦种业以及其他一些民营科技企业也都认识到了家族型企业的不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专业化需求,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弊端。因此,很多民营科技企业都在试图摆脱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例如:加强现有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提升现有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吸收优秀人才加入,不断充实管理者的队伍;努力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向现代企业的科学管理转化。

[参考文献]

[1]赵玉静.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消费导刊,2009,(6):35-38.

[2]崔洁.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与创新基金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4,(6):83-86.

[3]毛文静.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问题研究[J].财经理论研究,2002,(3):19-22.

[4]耿磊.协同创新成果知识产权法律界定与创新激励[J].科学管理研究,2014,(6):5-8.

[责任编辑:张晓娟]

Research on the Management Innovation of the Non-gover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Enterprises i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Li Luo

(Vocational College,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Hohhot 010051,China)

Abstract:Nowadays,Chinese economy has entered a stage of overall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to ensure the success of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The non-gover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enterprises, the major innovative forces of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are facing with problems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 This thesis analyzed the innovative status and bottlenec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on-gover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Enterprises during this period in Inner Mongolia,also offered some relevant suggestions about talent development, raising funds,external cooperation,management mode,government support and so 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Key words:transformation;innovation; the non-gover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enterprises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863(2016)02-0046-06

[作者简介]李罗(1980-),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内蒙古财经大学职业学院讲师,硕士,从事农业经济、流通经济研究.

[收稿日期]2015-12-20

猜你喜欢
转型创新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安凯转型生意经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