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婵
守真抱质
——记田绍登书画艺术展研讨会
○孙婵
田绍登
1968年出生,湖南汉寿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中国画学会副主席,湖南省画院专职画家,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清荷雅集成员。
山水画作品曾获《纪念毛泽东延安讲话60周年》全国美展优秀奖、湖南展区金奖,全国第十二届“群星奖”银奖;入选纪念《邓小平100周年诞辰》全国美展,全国第四届画院院展,全国政协当代国画优秀作品展——湖南国画十人晋京展。
书法作品曾获全国第六届中青展二等奖、第七届中青展提名奖,全国第八届、第十二届“群星奖”书法铜奖;入选全国第六、七届书展,第一、二、三届“流行书风”邀请展,首届“学院派”书法邀请展,全国百名中青年书法名家邀请展,首届兰亭社书法双年展,林散之书法双年展等。
出版《田绍登书画作品集》(荣宝斋出版社)、《走近画家—田绍登》(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及《田绍登水墨新作》系列画册。
先后在北京、南京、杭州、长沙、广州等地举办个人书画展和联展。
2015年12月15日,湖南省美术家协会、湖南省书法家协会、湖南省画院主办了“守真抱质”——田绍登书画展开幕式。展览展出了田绍登近年来创作的书法、绘画精品,其中书法15幅,水墨画36幅。开幕式后召开了研讨会,现将有关情况侧记于下:
陈瑞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史论家):建设新中国画,无非就是走两条路子,一条路子是引西入中,到国外去留学,把西方绘画技法引到中国来,改造旧中国画,建立新中国画。另外一条道,就是借古开今的路子,那就是挖掘传统建设现代。绍登的画,走的是后一条道,从传统中间挖掘资源。这两条道,不是互相平行走的,是有相互牵连的关系,也不是对立的关系,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殊途而同归,都是为了实现建构新中国画的目标。为什么我对绍登感兴趣?他不是模仿古人,他是为了创造现代,他由书到画。中国画重要的造型语言,那就是笔墨,笔墨和书法艺术有非常密切的关联。怎么样写形、怎么样写神、怎么样写意、怎么样写心,都和笔墨有关系,绍登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好的成绩,我们大家都为他高兴。绍登还年轻,未来的路还很长,我跟他写的文章,引用了古人“栖凤枝梢犹软弱,化龙形状已依稀”的诗句,我对绍登抱有极大的期望。他的画不错,但不能说尽善尽美。我们一方面肯定绍登的艺术成就,另一方面希望大家来指出他的不足,为他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加坚固的基础。
湖南的绘画,特别是工笔画、水彩画是很有成就的,中国画这一块,总觉得显得有点弱,这个弱不是人少,不是作品的数量少。我感觉到整个的画风,有的地方画得比较吃力,画的不是太灵动。
对于外功比较重视,手上的功夫湖南画家比较重视,内功有时候容易忽略。学养、实践、思想、眼光,一些功夫外的东西,画外的东西,大家兴趣似乎不是太大。一说起技法的问题,大家兴趣比较大。实际上像在座的各位,我觉得在技术上面,都有相当高的水平,要提高,恐怕在修炼外功的同时,还有一个内功的问题,要内外兼修。比如黄宾虹的画,我认为不仅仅是笔墨传统的问题,黄宾虹画作的内美不是一般人可以达到的。黄宾虹不是我们心目中的传统派,他不是一个单纯的笔墨画家,他是一个有外功更有内功的画家。绍登很注意修炼内功,通过绍登的展览,我希望能推动湖南画家对内外兼修的重视,特别是内功这方面能够提升一步。
陈绶祥(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美术史论家):我们中国画,是画画不是画东西,这是第一个观点。凡是所有的对国画改造成为画东西的都是错的,都是害了我们的。我们很多人一辈子在画东西,到晚年了,要死了,才知道他是画画的。为什么?因为我们要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什么他山之石才可以攻玉?我们对中国的东西不重视,我们对汉字不重视。我们真正的把中国的东西看重了,我觉得是现代的事情,绍登赶上了,他直截了当的画画了。他说他读过我写最早的那本书,我写的那本书,就是我在艺术研究院上课,学生们整理的讲义。我那里面提出了真正的画画三部曲,读书、写字、画画。如果我们不画画,不读书、不写字,想画好画是不可能的。
我走了几十年的路,我搞新文人画,新文人画我有我的解说,新是时代性,文是文化性、人是人性,画是艺术性,我们当代人不应该追求这四个吗?我们选择的能力都没有?所以你一定要记住,谁也帮不了你的忙,靠你自己。你的岁月还长着,我有一首小诗送给你:“岁月,没有预知,从不懈怠。可以打发,也能安排,各人一份慢慢来;何苦寂寞,何必热闹,酸甜苦辣好味道,没法难过,也不快活,一生一世自己磨。”
郑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绍登不管是书法还是绘画的实践当中,始终都在思考。比如他写的有画论的、有点题性的。他自己在写写画画的过程当中,个人的体悟和感受都在那里表达了。他的书画活动当中,没有离开过思考,这种思考可以涵养他的书画。他是一个有学识的,或者说叫有学养的书画家,能够相互补充、相互滋润,形成一个整体。今天他办的展览,叫做书画展,我觉得确实挺有意思。因为这个概念,书画作为一个整体性的概念,20世纪时被我们切分了。在学校教育方面,书法甚至跟绘画是分离的,在分科上、设立的门类上都划到中文系那一块,不在美术系,这几年才回过头来,在美术学的学科范围里面,再把它重新整合了。这其实受到了西方艺术学的整体学科框架的影响。书画它是一个逐步形成的概念,尤其是强调书写性的绘画。
田绍登是沿着这一条路子,不断地往下走。总体来看有三个方面的感受。第一,通过他的书画看他的人,中国的书画就是画如其人、书如其人,人的心性、品格是第一位,自然会反映到书法当中来,你什么样的人就体现出什么样的一种品质,或者什么样的品格。他的书画作品,一看上去就很散淡,很多人也都提到这个词,其实就是随性散淡,在我的感觉当中可能他就是随性散淡的人。尤其是书写,你看他笔锋翻转的感觉,很自然、很随意,走到哪是哪的那种感觉,没有一点做作。我看他有一幅画的笔法很强调两个“气”,一个是执着的“执气”,一个叫“霸气”,前面那个“执”,避开的是停滞的滞气;强调霸气,他是要避开一种世气,市井的,世俗的“世气”,我觉得这可能是他艺术观的体现。如果从这两个气当中去引发开来,对他的艺术可以作一个比较深入的分析和评价。在这种随性和散淡的过程当中,同样的是在书画,或者以书写性为主的实践过程当中,其实每一个人的取向是不一样的。中国的整个文化,尤其是书画艺术,会用很简单的一种形式,去对应一种很复杂的状态,也是给你一个选择。其实毛笔是很简单的一种形式,书写包括笔线、线条是一样的,每一个人写下去的时候,可能发展的路径都会不一样,都有一种个人的选择在里面,在起一种主导性的作用。
第二,从随性、散淡之人,人的特色出发的话,回到艺术问题上。其实我想到他在艺术上真正的追求是什么?我认为他是一个本质主义者,这里用了一个西方的概念。因为我看到了这里有一个评论,说你是风格主义者。我楞了一下,我觉得你的画里面,当然个人的一种手法、风格,都会形成一种定式。如果是一个风格主义的话,有一个成型而且是一个比较固定的模式,比较注意一种风格化的呈现。我觉得,尽管你的笔墨当中有个人的一些特征,当然也有一些形式特征,但是不是风格主义者,我感觉不太像。因为你是一个随性之人,某一个阶段当中的某一些作品,可能有风格化的体现,但最主要的应该说你还是一个本质主义者。什么是本质呢?中国画的本质是什么呢?笔墨为本,人心问道,应该说是这两者的相互组合。或者说笔墨问题回到人的心性上,或者说从理性到心性,这是以人为本的,这是一个本质性的东西。就像很多搞美学的人谈到,中国美学就是人学。回到中国的书画上面说来,其实他也是一种人本之学,回到人本之学的时候,心性跟人性之间的关系,具体跟普遍之间的关系,就构成了一种连带或者说叫互动。
第三,在山水画里面,当然除了笔墨心性问题,还有一个境界。境界与你画的内容有关,境界是很复杂,很具体的,不仅是形象、还有一个氛围,还有一个能够启发的神思,是一个综合性的。但是我更多的是回到具体表现上面,你画什么,比如说画山画水,你画的很多的是墨彩画。但是在册子里面,在你的山水画当中,我没有看到一个人,没有一个点景的,这个可能是你觉得你不需要,这个也是很有趣的,我说这不是一个问题,但是我觉得是非常有趣的。古画的山水当中,经常会用一些点景的人物,点景在山水画当中也很重要,不管是桥、一片小舟,或者是一只小鸟,或者是茅屋里面的人。道路上都没有人,有几只小牛,但是没有人。当然你可以说是此处无人胜有人,此处无声胜有声,但是我是觉得,一个山水画当中,所有的画当中,一个人都不给他出现的时候,应该来说肯定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当然也可能是无意识的。至于什么样原因我不得而知。对于山水画来说,应该说对一个人的阅读上,会产生一种影响。
张文华(美术杂志社副社长):我见过几个画家,就是以书入画,也是写了很长时间书法,到后来转入绘画,上得都非常之快。我今天看完绍登的感受还是不一样,他是把书法的功夫,特别自然、特别巧妙的融入到了画面当中去。有很多画家,书和画是两张皮,画完画之后一题书法,自己还较着劲,一看书法没融进绘画当中,那是在这方面缺少研究。田绍登的画,上面题的字,我看他的书法,再看他画里面的线条,跟书法有机地融为一体,用书法跟画进行呼应,书法是画的一部分,缺了它可能在中间还少了一点东西,我觉得他这个太高了。
在书法中笔性和心性的结合,在画当中用得非常之轻松。我们知道画画,画实特别容易,画虚特别难,我觉得上一个境界,把画画得特别松动更难。他所有的画给人感觉都是很轻松,特松动。但是画的时候肯定不轻松,你画家你使多大劲,你受多大累没关系,你得让看的人轻松。特别是在主席台右边那四张,我格外的喜欢,那个笔墨非常灵动,感觉就是信手拈来的感觉,但是你仔细的研究,他特别巧妙的融入到绘画当中。在传统这一块书和画结合上,他做的是非常之高。
接下来他的个性特征又特别的突出,作为一个艺术家,特别是作为艺术作品,他高的地方就是与众不同。所谓艺术品是不可复制的,就是它的唯一性。作为画家来讲,你要有你的个性语言,有你自己的风貌,在艺术作品中尤为重要。我在美协工作,经常参加一些画展的评比,你看每一张作品,你在每张作品面前都觉得非常惊讶,画得太好了,画家的笔墨功夫,技巧这一块无可挑剔。可很多画一挂起来,你就不知道是谁画的。凡是成功的画家,我觉得他都有一个特点,不管他的画挂在哪,一眼就能认出。画挂在那里不知道是谁的,至少在这一块锤炼的还不够,我是这么认为的。但是绍登这一块还真是注意到了这些问题,从书到画,看得出来,他在画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从宋元到明清,你都感觉出那些东西。在这当中入之传统出之现代,在这块做了深入的思考。虽然这是第一次看他的画,我肯定能牢牢的记住。特别是后面看到的大画,好像是在湘西搞的创作,他在黑白布局上,不是传统的那种留白,他还动了一定的脑子,为了增加画面的视觉冲击力,把那个画面扩大了。
在创造思考这一块,我觉得他有一个高度,什么高度呢?也不能说达到那种哲学家的高度,我觉得画家应该要有哲学家的胸怀,干湿浓淡、远近虚实,你的矛盾越多,你画的越丰富,但是你就得有本事把它统一起来,那就一定是好作品。在构图上我觉得他还是花了心思的,动了脑子,画家不能老是成为一个手艺人,你最终还是为了把自己的学术背景呈现给大家,你的学识、修养、你的审美,你得展现出来。你的画是什么样,可以告诉大家。绍登是很聪明的一个人。
陈瑞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史论家):笔书入画的确这是你的优势,大家都一致公认的,而且你有一个很好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转换的很自然,不生硬,看起来很自然,这点是你的优势。展览展出以后,我相信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一些年轻的画家,学画的一些朋友,可能觉得这个很好,我很不希望大家一窝蜂都去拷贝田绍登,我就觉得不好了。古人说师其迹不如师其心。绍登画得不错,但是并不是说尽善尽美,艺术也没有尽善尽美的,在他这个年龄还有不断提升的空间。希望通过这次展览,带动一下湖南画画的风气,但是不要形成另外的,大家都来走田绍登的路子,那也不是一个好的结果。
郑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研究所副所长):我补充一下,关于大小问题,其实田绍登的画有一点很好,他可以以小至大,能够画到多大,其实是一种无限性的追求。就像你写小字,你可以铺满一张纸,这就是一个结构关系。我说他不仅是一个本质主义者,实际上在传统到现代发展的过程,还有一个关于现代艺术的构成,从这一点意义上来说,也可以说其实你在某一些方面,你也是一个结构主义者。
邓平祥(湖南美术家协会名誉副主席):我现在不太具体执着于一张画去看,我首先看你这个人适不适合于画画,这个路子走对了没有,有些人他下死功夫也能够画一张好画,画得也象模象样,但是没有大的发展。田绍登给我印象,他的性情、他的才情、他的才气、他的感觉是个画画的,田绍登就是这种人,他是有才气的、他是有才情的,写字的人多少?画画的人多少?有所领悟的人不多。他的性格、他的心性,他跟这个画是投缘的,这一点特别重要。
我觉得国画,中国的文化背景开放了以后,到后来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地步,因为它的参照性,它的背景太多了。中国画到了现在总是两种选择,一种是守成者、循道者、接力者,还有一种是叛逆者、变革者,或者叫做革命者。很多画家一上来你就面对两个选择,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辛亥革命之后,尤其是从新的学校出来以后,首先就是素描,新的观察方法就面临这个问题,你选哪条路?这一点绍登他还是从现在开始,除了他的才情、才气之外,他还是一个比较好的接力者。
他的作品,形成了一种不是风格主义,但是一种风格性倾向的东西,比较散淡、随性。实际上所谓散淡、随性就是自由,自由是当下文化语境中的一种表达,他还有一点元代大家那种逸格的味道,境界为上。绍登的作品境界不低,在当代国画当中境界不低,这一点我觉得是比较难得的。
我想谈一个我们湖南的大家齐白石,几乎所有的湖南画家,都面临齐白石给我们每一个的一种激励,一种启迪。我们现在还有一种误区,就是说齐白石是一个传统大家,是一个老先生,老派的。齐白石我认为他之所以成为大家,他是在中国画上推进了一步,他的确推进了了不起的一步,他当时搞了一个“三年”变法,“三年”变法反映的形式是什么?红花绿叶。红花绿叶一出来骂他“野狐禅”,为什么?他有创新,他有一种野气来了。齐白石的定位在接力者,我认为田绍登也是定位在接力者。我说没关系,问题是你下面要推进一步,这个就是我们要学我们的老乡大师齐白石,推进一步。我认为田绍登很有文气,不是说现在你的文学成就很高,或者文化成就很高,不是,你有文气,文气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的禀赋,就是你的天赋,就是说你对文化一类的东西非常敏感。下面就好办了,你能接受,你能拥抱。所以我希望田绍登以你现在的聪明禀赋,能够推进一步,这是我一个希望。另外谈到推进的话,我还有一个建议供你参考。无论怎么画,油画也罢、版画也罢、国画也罢,我们现在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太受工具的限制和蒙蔽了,其实只要是绘画。油画、国画、版画,你的本质是什么?国画的本质不是国画性,国画的本质是绘画性,不管是什么门修养类的绘画,不要剥离它的文化性质,回到绘画性,从绘画性出发,加上你后来的文化,你一定能够推进一步。
朱中原(《中国书画》编辑部副主任)现在文人画确实成了一个讨论了很多年的,一直在讨论的问题。现在很多画家谈文人画,恰恰是有点过于的要表现些什么东西。在古代的时候,不存在所谓的文人画不文人画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古代,就是在建国以前,可以说是一个伪命题。在建国以后这个确实存在一个问题。很多人谈文人画,包括很多画家标榜自己是文人画。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道理,你谈文人画,首先你是不是一个文人?然后你如何来界定你是不是一个文人?你的文人修养程度的高低,怎么来评判?什么是文人?如果按照我们过去的标准来讲,苏东坡、赵孟頫、徐渭等等,近现代的齐白石、余绍宋、叶恭绰、徐世昌,他们都是文人。我们现在谈文人画,我们要继承这些东西,怎么来继承?田绍登先生他的画和他的书法,就有这方面的启示。
我们现在说文人画,我们去吸收宋元文人的笔墨,宋元画肯定是文人画,我们去吸收他们的笔墨是不是文人画?我想肯定不是这样的,只是我们去吸收了他们笔墨层次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学的核心在哪里?我觉得首先要有文人修养、文字修养、古文学的修养。第二个书法的修养。当然说画西画、画油画我们不谈笔墨可以,不谈书法可以,甚至不谈文学的修养可以。但是你要谈中国画,肯定要谈这个问题。
这个就有一个我们如何来看待中国画,如何来继承和发扬文人性的问题。我这次看画,我特别注意到田绍登先生他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题跋。我们现在说画画,可以说十个画画的画家里面,几乎有九个都要去学黄宾虹,但是这九个人里面,可能有相当一部分人,只是学到了黄宾虹的表象,田先生他也学黄宾虹,甚至包括他学黄宾虹的题跋,但是他学黄宾虹,我觉得他把黄宾虹吃透了。我刚才仔细的琢磨了一下他绘画的题跋,一开始看,我以为只是抄了古人的画论,后来我仔细一读,不是,有他自己的东西。
我随便的念一个句子,他说“以云林疏淡之意为之,得其表而未得真意也,方知简笔画并非笔简而已。”他谈到的是一个简和繁的问题,还有一个画和意的问题,意和形的问题。还有如:“前人只论用笔、用墨,但少论用水者,用水实则最难。”这个画论他不但谈到了笔和墨的问题,而且谈到了水的问题。正好他对面的这幅画,我就感觉到他在用水和用墨、用笔三者之间下了很大的功夫,尤其是在用水上。用水现在绘画界也重视,但是真真正正能够把用水、用墨、用笔,关系搞清楚,真正要去做很难。田绍登他生活在湖南这个地方,潇湘云水,齐白石也是湖南人,他虽然成名跟湖南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齐白石笔下的山水,他早年的山水,他几乎大部分还是以潇湘云水作为题材的。湖南中南地区,山多、水多、云雾多,如何用笔墨来表现这个云水的问题,潇湘云水的问题,这个东西是考验我们画家,尤其是考验我们有湖南生活背景的画家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我看他的画,他用水来表现潇湘云水的烟雨蒙蒙的感觉表现出来了,这个东西你说跟古人有关系没有?有关系,但是我觉得更多的是他自己的一种体会。我们很多人说画画不能光是从古人那里去学,还得要从生活体验,那如何去进行生活的体验?我不是说这种探索,就一定会可能有多高的成就,有多大的硕果,但是我这个判断是有意义的。
魏怀亮:我和绍登先生是多年的朋友,谈一下感受。田绍登几年前做过展览,近两年他还做过很多小的展览,我都看过。今天这个展览,更加全面的反映了绍登的艺术成就,先生给我的直观感受是八个字:笔精墨妙,格高韵雅。
从我和绍登先生交往多年,无论是他的书法,还是绘画,包括他的为人,几个方面都给我这样的感受,他的人和作品是一致的。我很欣赏他三个方面,一是欣赏他对待中国画艺术的态度。他对传统的解读,从书法入手,继而切入山水经典,他临摹古代山水的作品,经典作品是下过苦功夫的。有了传统的功夫以后,他又寄情山水,他户外写生是非常多的,他自然把传统的山水技法和自己对自然山水的体悟找到一个衔接点。他像魏晋贤士寄情山水一样,他用传统的方式表达了一种对山水自然的自我解读,他的展览一个比一个精彩,他的作品跟他的学养是一体的越来越精彩。
二是欣赏他对待艺术的虔诚。比如说用纸,他基本上都是用红星纸,其他的纸一般不去画。用墨,现在的墨汁,他用得很少,他的创作作品基本上都是自己研磨,我们能够看到他画面,除了笔墨的那种精妙,那种透明感,包括每一笔,由于纸和墨的讲究,呈现出的每一个作品的细节,把中国绘画传统的纸和墨,通过他的修炼和讲究,发挥得淋漓尽致。完美的笔墨在他作品里面体现得更为精彩。
三是欣赏他把自己的生活状态和艺术方式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艺术家,就是一个画家,生活方式也是这样。不管社会怎么变,不管这个时代潮流怎么变,他追求根植传统,观照自然,按照自己的方式率性表达。生活里面他对待艺术的虔诚和平时的修炼在我见过的艺术家里面很少。比如说,他基本上不用钢笔等硬笔写字,每天他有日课,无论是感受,还是读画论,还是读书体会,每天都是用毛笔,记录自己对生活和艺术的感受。
这些综合起来,我觉得绍登先生用他对艺术的虔诚,对传统经典的尊重,他独到的学养结构,形成他自己一种独特完整的田绍登方式。再次祝贺田绍登的展览圆满成功。
刘云:在此,我代表湖南省画院对主持人陈瑞林老师表示感谢!对北京来的几位老师表示感谢!感谢策展人!今天下午大家就田绍登的展览谈得比较好,对田绍登在这个阶段的艺术创作给了高度肯定。十年前我就想调田绍登到省画院工作,经过多年周折,田绍登终于来到画院。今天大家的发言证明,这个人才我们没有选错。田绍登的这次展览正如会上各位说的那样,他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因为我们看到,在他的每一个阶段,都在有序前行,他把艺术创作有机地溶入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全身心投入。不断完善学养和境界,这些是其他很多年轻画家不具备的,这样一种内在的养料,足以作为他将来发展的一个基石。加上他自身的勤奋努力,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更上新的台阶。再一次感谢参加这次座谈会的朋友们。
田绍登:七年前做了一个展览,是我人生的第一个比较大的展览,因为那个时候我在常德,很多条件的局限,和这次展览比起来,我认为今天的展览是我感受最深,收获最大的。尤其今天下午各位老师给我的鞭策、鼓励、批评和建议,我想对我未来若干年都是指引,我还得慢慢消化,这是我真心的感受。今天很有收获,很多老师对我说了一些客气话,鼓励的多。上午我和陈绶祥老师他们交流的时候,陈绶祥老师给我提了很多很中肯的建议。当然至于后面怎么走,刚刚陈绶祥老师讲了,我们帮不上你的忙,完全靠你自己。我一直以来也是这样的,我对我的研究生也是这样说的,我说我是你的老师,但是我不能给你解决任何问题,所有的问题都得靠你自己解决。我们可以交流、可以喝喝茶、可以聊聊天。未来怎么走,修行在个人。
后面的路还很长,我想我只有继续把人做好,把字写好,把画画好才能足以表达各位对我的关爱,再一次谢谢大家!
(该文系2015年12月15日田绍登艺术研讨会发言记录中的部分摘要,根据录音整理,未经发言者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