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佳
摘 要: 本文对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分析学校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在美术欣赏课堂中的表现形式展开论述。第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第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第三,学生通过欣赏作品获取信息,形成教学共鸣。任何一堂欣赏课教学,都离不开这三个基本要素,其意蕴深厚,范围宽广。
关键词: 初中美术欣赏 主体作用 主导作用 实践 反馈
艺术大师达·芬奇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他的画笔下,人物的眼睛总是神秘的。把眼睛比作心灵的窗户非常恰当,因为画家可以通过这扇“窗户”欣赏风景,观察特征,进行创作。即使不能成为艺术大师,也可以朝着窗外的风景,发出各自不同的感触。这经常出现在美术欣赏课堂上。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制定了“四个学习领域”,并重点突出了“欣赏·评述”与“设计·应用”。由此可见,美术欣赏课在整个美术教学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术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欣赏艺术作品呢?这成为美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上好美术欣赏课必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生把控美术欣赏课的“方向盘”
新课程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到欣赏活动中,从而获得对美的感受。教师可以把“方向盘”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控制“方向”。教师只要向学生介绍旅程中所要经过的一些别致的景色及特征,就能让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欣赏。当学生觉得这处风景值得领略时,便可以放慢速度好好地品味。当他们觉得游兴已尽时,便可以奔赴下一个景点。以同样的方式延伸到美术课堂的教学中,必定激发学生对于欣赏课产生不一样的认识和感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所具有的个别差异性。
(一)传统美术欣赏教学所带来的对学生主体性的伤害
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比较注重的是学生的接受性,把教师摆在了教学主体地位。过于注重接受性学习、机械性训练,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是传统美术欣赏教学的主要弊端。教学的操作存在主观性、经验性、随意性;教与学关系脱节,学生缺乏审美体验和探究活动过程,抑制了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最大的弊端是不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以往的美术欣赏课堂中,个别教师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大大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教师不引领学生主动地探究和实践,就好比导游把游客带到风景名胜区门口,介绍里面的风景有多美,却不让游客进去欣赏,让游客如何产生“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见解呢?这就抑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二)突破旧有观念的束缚,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我们应当突破旧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基本原则: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要尊重学生的感受;教学活动过程中,要给学生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王志强老师的《向日葵》一课,论证了尊重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他让学生对《向日葵》一画发表想法,学生不仅谈到了《向日葵》的用笔用色,还发表了各自的感受。有的学生对花的造型、用笔硬、似枯萎、缺乏水色感、画面无强烈冷暖对比等表示不喜欢;有的学生对画面色调明亮、有一定立体感和空间感等方面表示喜欢;还有学生说如果他来画花,他不会画向日葵,会选择其他花……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且快速地融入到课堂中。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把艺术观念、艺术思维、艺术想象融入教学。美术教师要努力改革课堂教学,使学生的眼、脑、手都动起来,这样学生才能在美术课堂上找到自我、展示自我,创造新的艺术形象。
老师要努力通过尊重学生的感受,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让每位学生都有精彩的表现,取得收获与进步。
二、教师充当美术欣赏课的“红绿灯”
每一位同学放开自己摆脱束缚以后,教师的任务并不是“放羊”,而应起到“红绿灯”的作用。教师要起到主导课堂教学的作用。就如在车来车往的十字路口,没有红绿灯的疏导,许多车子可能会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导致路阻。如果教师没有发挥“红绿灯”的作用,在开放性的美术课堂上就可能出现“路阻”。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问题,指挥学生的学习方向。
(一)导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
(二)导向。知道学生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三)导法。指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和步骤。
(四)导控。指导学生实施学习计划,突破学习障碍,完成深层次的探索,并时时监控评价。
(五)导思。指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调整。
(六)导境。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给予充裕的自主学习时间和机会,给予学生有效的激励。
三、让作品“自己开口说话”
美术教育家艾中信指出:“美术的欣赏以视觉作为导引,用以维系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美术欣赏的渠道是从外部形式美的感受,由表及里地从现象到本质,逐步体察到形象的深层。面对作品的美术欣赏进程和面对自己进行美术创造的思维活动有相似处,所以人们在欣赏活动中,往往可以进行艺术再创造,而好的艺术品往往给欣赏者留有再创造的余地。”
美术欣赏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于美术作品进行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的实践过程,即学生运用的欣赏角度认识、理解作品内涵的过程。在学生认识、理解美术作品内涵的同时,美术作品给予学习者的一种知识反馈。我们无法真的让作品“自己开口说话”,但是可以通过精心准备和挑选积极指导,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美术作品的美感。作品在学生内心所引起的共鸣和感悟就是“作品说的话”。就是这关键的一环,促使学生的心灵飞扬在前进的路上。
综上所述,要上好美术欣赏课,就必须把这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共鸣。著名教育工作者钱梦龙先生曾说:“学生的主体要和教师的主导共同组成一个‘内在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系统地、更加整体地对待美术欣赏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步骤和环节,才能成功上好美术欣赏课。
参考文献:
[1]潘公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美术教科书[M].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王五一.怎样开展探究性学习[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3]劳凯声.教育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
[4]覃小坚.美术欣赏教学与主体性教育[J].广西大学学报.
[5]王宏建.艺术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