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艳
《诺贝尔》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以朴实而感人的语言叙述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教学本文时,笔者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语言特点,真切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启发学生学习他毫不气馁、追求理想的精神,深入体会文章层层深入表现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内容重组,凸显人物
课文篇幅比较长,如果逐段教学,那么既费时又费力,学生也没有学习兴趣。因此,笔者对文章内容进行重组,抓住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和“设立诺贝尔奖项”这两个要点展开教学,次要内容一带而过,从而不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发明炸药”这一部分,让学生默读3-8节,思考:诺贝尔发明炸药是一个怎样的过程?你从哪儿体会到的?通过这一问题让学生自读自悟。学生的表现是令人欣喜的,他们读出了诺贝尔发明炸药是一个痛苦的、一波三折的、危险的过程,理解了课文内容,对诺贝尔这位名人也有了较深刻的了解。
在介绍诺贝尔设立的“诺贝尔奖金”时,笔者补充介绍了诺贝尔的遗嘱,让学生感受到了诺贝尔不仅是一位成就巨大的科学家,更是一位有着博大的胸怀、无私奉献精神的伟大人物。
教学时对课文内容进行重组,目的是通过凸显最有感染力、最震撼人心的材料展现人物的崇高品质,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感人,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二、语言训练,扎实有效
学习语言文字的表达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将语言训练渗透到日常课堂教学中,避免了繁琐讲解、机械操练造成的重负低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1.指导学写名人小传。之前学生已经学过《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对法布尔这位名人有一定的了解。因此,笔者首先出示了一份介绍法布尔的名人小传,让学生通过学习法布尔的小传,知道什么是小传,即小传指简明扼要的人物传记。通过进一步的讨论,学生了解到一份完整的名人小传具体要写哪些内容:人物的生卒时间、国籍、身份、主要成就和贡献等。然后让学生学以致用,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诺贝尔的相关信息,学写名人小传。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明白了如何写名人小传,而且训练了学生快速读课文、寻找关键信息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2.扣关键词品文悟情。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读书要“一字未宜乎,语语悟其神”。意思是读书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披文入情,引导学生对关键的词句细细品味,走近语言文字的世界,触摸文字的温度,悟出其美妙之处,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中笔者重点抓住诺贝尔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导火线这一特写镜头,引导学生认真品读和感悟。以下是这一环节的课堂实录:
师:你觉得这两段话中哪个词或哪个标点用得特别精彩,让你读了怦然心动?
生:从“亲自”“紧盯”我感受到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已经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这里有三个感叹号,说明情况万分危急。
师:情况万分危急,那诺贝尔当时的心情呢?
生:既紧张又激动。不知道这次实验能否成功。
师:这儿连用三个感叹号,写出了情况的危急和诺贝尔的心情。这段话中感叹号还有吗?找一找。
生:“轰”后面的感叹号写出了爆炸声音之响。
生:“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这里连用两个感叹号写出了人们的惊呼。
生:“成功了!成功了!”这里也是连用了两个感叹号,写出了实验成功后诺贝尔的兴奋之情。
师:这个特写镜头中一共用了8个感叹号,让人读来意犹未尽。还有谁交流其他的地方?
生:我想交流这句话:诺贝尔的心怦(pēng)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怦怦直跳”,写出了当时诺贝尔的心里十分紧张,因为他不知道实验能否成功。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说明他明知实验的危险,但仍然冒着生命危险在做实验。他这种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
师:你能抓住关键词谈体会,很会读书!
师:在这个特写镜头中,诺贝尔的语言、动作、神态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细节描写的魅力。它能让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紧紧抓住了8个感叹号、“亲自”、“紧盯”、“怦怦直跳”等关键词,真切地感受到诺贝尔为了研制炸药,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他这种为了全人类的幸福而无私奉献的精神多么令人敬佩。
3.写法指导贯穿始终。学习语文,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课文写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明白课文是怎么写的。《诺贝尔》是一篇介绍名人诺贝尔生平事迹的课文,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和设立诺贝尔奖项这两个事例。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了解课文写了什么并不是一件难事。因此,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是怎样展现诺贝尔这位名人风采的,也就是说让他们重点关注课文是怎么写的。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发现本文写作上的一些特点,如抓住人物的特点写开头、选择典型事例、运用细节描写写人物、写事例时做到详略得当、文章要做到首尾呼应等。这些写作方面的技巧都是学生通过读文后自主发现的,相信对他们今后写作文,特别是写人的作文会有很大的帮助。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了解课文写了什么,还要明白课文是怎么写的,更要懂得为什么这样写。只有引导学生关注了文本语言的特点,并进行有效的训练,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无穷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