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性及运用

2016-05-26 05:36蒋美琴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6年5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心理学中学生

蒋美琴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的不断改革以及中学生的心理特征的逐渐变化,对中学阶段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肩负着知识传授以及思想品德教育的双相重任,所以更加需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倡导赏识教育”是积极心理学的本质所在,其通过对学生的潜在因素挖掘,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全面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

一、积极心理学对中学生的重要性

中学德育教学工作的对象为正在成长的中学生。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在学习阶段中生理心理的发育水平也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其面对的社会阅历以及思维方面也产生了变化,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中都会遇上各式各样的困难以及干扰。这都需要教师及时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及实践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平稳度过这一时期。

许多教师和家长看到的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以及经验,却不重视学生的潜在能力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很多学生都能够通过网络或是媒体了解到很多的现实问题,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够将学生们的积极情绪激发,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理去看待存在问题,那么就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导致德育知识与内心的认知出现分离的现象,这对于学生的德育素养以及理性看待问题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积极心理学对教师的重要性

对于消极心理学来说,积极心理学更加能够体现出健康、爱与勇气,能够将人们引导到感知幸福的过程中。中学老师承受着众多的外界因素带来的压力,老师长时间扮演着“蜡烛”的角色,因此,很多的老师存在有不适宜、焦虑等不良情绪的问题。

积极心理学的学习能够将老师的认识改变,能够让老师在一定的程度上了解自我,唤醒自我的意识;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并在短期之内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疏导问题,使其能够更加的掌控好自己的情绪。在一定的程度上而言,教育质量的优劣是教师品质的体现,因此,教师的积极的情绪以及乐观向上的心态和工作的热情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感染着学生。

在教学课堂中将积极心理学思想有效融入,不仅能够让老师保持好良好的心态,而且还能够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出来。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这对于激发学生去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帮助。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地悦纳学生,在对学生进行引导的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好存在的问题,需要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以及辩证的思维,只有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彼此的赏识才能将课堂的效率提升。

三、积极心理学运用的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积极的心理品质对于积极心理学而言,其就是一个主要的培养目标,在德育教学课堂中有效地渗入积极心理学理念,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积极的心理品质,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自信,这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

面对存在异议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正反两派的形式进行答题。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就能够将问题进行探究,进而加深问题的理解。这样的方式在一定的程度上实现了“若用语言告诉我,则会忘记;若展示给我看,则或许会记得;如让我参与其中,则会理解。”其中,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一定的肯定,因为积极的情绪能够在一定的基础上提升学生们的进取心以及参与积极性,这对于学生的积极人格的形成有重要的帮助。

2.构建快乐课堂

中学生正处于发展阶段,其接受能力不是很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教学理念的融入,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同时还需要设立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从而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学习的状态老师需要注意留心观察,要鼓励学生取得的进步,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而且还能够让学生用积极的心态状态去面对每一天。

与普通人相比,具备积极观念的人是更加具备良好的社会道德以及超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具备积极心理的人对于生活的压力、学习的压力、都能够应付自如。因此,老师需要使用欣赏以及更加开放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潜能以及能力,从而将学生各方面的潜能挖掘出来,让学生能够得到积极的自我认同,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其心理品质以与人生态度等多方面也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心理学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