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
摘 要: 美术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保护文化的民族性和人类文化多样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本地区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出发,剖析农村美术教学的现状,通过对民间美术资源的分析,深度挖掘其在农村美术教学中的可行性,提出研究对策及设想方案,意义是提高新生一代对民族文化、家乡艺术的认知和认同度,使民间艺术得以传承。民间美术异彩纷呈、资源丰富,本文将民间美术引进农村美术课堂,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从而在现有教学条件下正常开展美术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 民间美术 农村美术教学 运用
一、农村美术教学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因此,美术教育受到空前重视。美术教育不只是为了培养画家,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开拓创新精神,挖掘每一个学生身上都蕴含的创新潜能。但在广大农村地区,从家庭到学校,美术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其次来自家庭的原因,由于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落后于城市,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加之农村的信息相对闭塞,因此多数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观念很陈旧,对美术教育存在种种偏见,将学生的审美教育等同于培养画家的专业教育,甚至认为画画是手艺人与工匠的活,是受歧视的营生。即使某些家长看到艺术考试能成为孩子通过高考的所谓捷径,也往往会出于对高昂的费用的考虑而放弃艺术考学这条路。同时,从现在的美术教材看,其内容往往与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较大差距,加之落后的教学观念与方式,这就使得学生丧失了对美术课的兴趣。
这一现象引人深思:放任自由,任其发展显然不可取;然而又该如何寻找一种既能实现美术教育的方法,又能符合农村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呢?由此想到农村的民间美术。
二、地区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
农村的民间美术形式多样,异彩纷呈,织锦、虎头鞋、面塑、泥模、泥人、风筝,等等,形式上色彩对比强烈,造型大胆夸张;在题材方面,涉及民俗、生产等农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较高审美价值,又有“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效。仅以年画为例,作为中国民间美术的重要门类之一,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人民群众春节时在宅院内外张贴年画祈福辟邪,盼望丰收发财。作为农业古国,中国传统年画源自乡间,其制作者和消费者主要是农民,制作方式基本上是单线木刻、手工填色,造型简约夸张,用色鲜明艳丽,体现着乡土中国典型的农业文化心理、审美观念和风俗习惯,迎合普通百姓的欣赏口味,满足其精神需求。虎头鞋是孩子鞋的一种,因为鞋头呈虎头模样,故称虎头鞋。这是多少中国人童年记忆里抹不去的灵动记忆,刺绣、纺织、剪纸窗花、风筝、彩灯、舞龙……这是让多少外国人啧啧称奇的民族艺术,现在的孩子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有多少值得他们记忆的童年呢?他们大都在成筐的玩具堆里淹没了童年时光,不懂得与人交流和对人的尊重,沉浸在电子游戏中空泛的故事情节表现里,而这些又能在他们的记忆里留下什么呢?其实,民俗与民间艺术就像会讲故事的媒体,可以为现代初中生诉说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历史,陶冶情操,让他们心领神会,更好地连接这一代与上一代的情感,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丰富人的情感,完善人的生命感受,使现代初中生感悟历史传统,并很好地传传承下去。
三、美术教学活动中民间艺术的运用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的课改工作也在逐渐全面铺开,在美术教材中,很多章节的内容都与民俗与民间艺术紧密相关,例如九年级美术教材中第五章中就有年画和版画的题材,如何完成挖掘和拓展,使民俗与民间艺术真正走进课堂,走进学生中,让学生真切而直观地感受和体验民俗民间艺术的魅力。
多年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武强年画艺术一直是河北师大美院涉猎的重要内容,该院同中央美院、清华大学美院、南京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美术7所大专院校,一直把武强年画博物馆作为第二课堂和实习基地。杨静和夏俊龙详尽考察了武强年画博物馆丰富的馆藏后说,武强年画艺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被延安鲁艺、华北联大等大专院校列入课堂,成为我党宣传革命的重要载体和有力工具,而且武强年画在新时期焕发出其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民间美术纳入农村教学的素质教育中,一方面使其接受人群比家庭传习更为广泛,对真正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承民族文化,树立民族形象及培养爱家乡爱本土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潜移默化的价值。另一方面利于解决农村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当然,这也涉及一系列问题,如何搜集民间美术的材料,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等,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
四、对策
首先要实现民间美术进入美术课堂,必须创建学生参与型课堂模式,让学生亲自搜集相关材料,讲解相关故事,甚至亲自动手参与制作,这样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达到教学的目的。
1.收集实物和相关信息,例如和年画相关的故事、传说等。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学生来说,做到这一步难度不大,关键在于教师引导,使活动具有可行性和可操纵性。
2.展示与解读。对于学生收集来的民间美术作品,在展示时要做好筛选和分类,对要展示的作品贴上标签加以说明。学生的自我展示和解读往往会偏重故事和现象等感性内容,因此教师要对作品继续做进一步解读,除了从作品蕴含的思想方面解读以外,分析美术语言,联系课本知识是不可或缺的另一环节。此环节是实现审美教育,陶冶学生情操的过程,即美术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要求教师利用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从个性的具体民间美术作品出发,阐释共性的美术理论知识,实现美术教学目标。
3.体验与创造。该环节是上一节的深入和发展,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旨之所在。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面塑或剪纸这样简单易学、可操作性强的制作活动,并在此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培养动手能力,同时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这样就能实现教学的互动,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单方面说教,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
民俗与民间艺术作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地域差异性,它蕴涵极其丰富的文化底蕴。艺术教育应该扩展到一切民族的文化艺术中,在这方面既尊重每个民族的美术发展的独立性,又注重其相互影响的普遍性。学校美术教育的使命之一就是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本土文化、传播民族艺术,高扬民主精神。因此,我们应当挖掘民间艺术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王莉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2009,7.
[2]高殿凯.传统年画的传承与发展.2008.
[3]武强年画走进大学课堂[N].燕赵都市报,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