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彩玉
摘 要: 近年来,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成为教育者关注的重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没有引起教育界的足够重视。这一环节过于薄弱,有缺位,对农村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国民素质提高都会产生深远影响。正确分析当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寻找矫治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对策,对加强小学生健全的人格教育十分重要。
关键词: 小学生心理健康 影响因素 对策
对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又是学校和社会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必须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加强对小学生进行不健康心理的预防和矫正,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
一、当前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1.心理承受能力差。
农村小学生是学生群体中最易产生负面心理的群体之一,他们在面对挫折与不顺时,自我调控与自我解压的能力是很难自觉形成的。在教学中,常常会发现,一些学生一旦出现失败与挫折,就自暴自弃,容易走极端,或沮丧,或失望,有的甚至绝望,不能正确面对挫折。一些学生有过敏倾向,容易为一些小事而烦恼,表现为爱哭、胆怯、担忧、小心眼。有些学生还具有攻击行为,他们在觉得自己吃亏时,往往采取报复行动,或骂人,或打人,有的甚至对玩具有虐待行为。
2.人际交往能力差。
现在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一家四口的小太阳,家里的成人对他的关心、爱护和包容可以称得上溺爱。无形当中,这种溺爱成了自私自利、心胸狭隘的沃土。这让他们形成了“唯我独尊”的思想,不善于在集体分享自己的快乐,不会和他们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此外,小孩从小以爷爷奶奶为伴,以致不知道如何和同龄人交流。现实中确实存在一些小朋友因为一点小事就开始争吵,直到自己满意为止。他们彼此之间的交流也是有障碍的,很多小朋友感觉很难找到一个可以倾诉交谈的好朋友。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们会感觉这个社会很不友好,从而不愿意和别人结交朋友。这种微妙的心理往往被家长和老师忽视,最终成为自闭症、抑郁症的致病因素。
3.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模糊认识。
在农村,相比学生的身体健康来说,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是相当模糊的。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今天,广大农村的多数教育者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思想束缚。在教学中,将学生当做没有思想、情感、人格并等待被填充的物体。教育者与学生之间是没有平等和民主的主客体关系,彼此缺少沟通与交流,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厌学、缺乏兴趣、情感脆弱、意志怯懦、不能克服挫折、自控能力差、个性得不到健康发展,心理问题增多。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1.把心理教育融入到学科教学之中,实现心理教育的常态化。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各学科中都包含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都蕴藏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所以,教师要有目的地挖掘各学科教材中潜在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相机点拨,增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正效应,减少或消除负效应,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通过创造“尊重、信任、理解、关爱、激励、愉快”的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潜能发掘、展示的场所。同时,让学生的自信心、团队精神、竞争意识、情绪调控力和坚强勇敢等意志品质均得到发展,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2.必须教会小学生如何面对挫折,培养他们的自强精神。
老师要帮助小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使他们认识到实现理想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受挫折是在现实生活、学习中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使小学生对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老师要教育小学生将个人理想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社会、对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正确对待升学、社会舆论、个人成败、荣辱,使小学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通过有意识地为他们创设适度的挫折情境,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从而提高学生抗挫折的能力。
3.调动家庭教育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要教育家长改变溺爱孩子的教育观念。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初环境,家庭的一切影响着孩子行为观念的形成。没有了溺爱,孩子才能独立,才能在困难面前锻炼意志力,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其次,和老师要正确教育孩子。比如家长要教育孩子如何分享,如何与他人交流与合作。要教孩子如何交际:遇到什么情况,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思,用什么称呼等,这些都是家长要教的。同时,学校老师应该对孩子们进行沟通与合作的教育。教师发现学生有一些异常举动,应该及时和家长联系,向家长说明问题的重要性,使家长积极行动起来,一起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问题。教师经常性的家访是必要的,这样可以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掌握孩子的脾气秉性;家长应该同班主任保持紧密联系,随时关注孩子的学习表现和心理状态,对于有问题的孩子,积极采纳教师的意见,促使家长改变不良教育的方式方法,对孩子进行正确而必要的家庭教育。总之,小学生的心理教育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配合才能顺利进行。
总之,为使小学生身心健康地全面发展,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有针对性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高艳华,王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1995,04:41-43.
[2]谢世容,郑绍红.浅谈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