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中探路,“翻”出智慧

2016-05-26 19:16童欣瑶
考试周刊 2016年26期
关键词:音序查字法晏子

童欣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更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率已是摆在广大一线教师面前的迫切任务。与此同时,信息技术正凭借独特魅力和巨大优势被引入小学语文课堂中,为广大师生所津津乐道。

“微课”正是信息时代背景下教育技术的新产物。在翻转课堂上,引进“微课”,与智慧教室结合,助力高效课堂建设,不仅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而且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高效学习的媒介。自2013年起,我校就一直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充分借力“微课”资源开发这一东风,实施“翻转课堂”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微”中探路,翻转智慧。

一、“微课”教学实践

(一)突破朗读指导难点

朗读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让学生接受充分有效的朗读指导,培养对语言的整体感知能力。要想指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而且需要教给学生一些语音变调方面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笔者抓住文中的两个排比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并制作了《“啊”的变调知识》的微课,指导学生掌握“啊”字的变调知识,读好句中六个“啊”字,体会作者情感的表达。

在这5分钟视频里,笔者用生动的语言、明了的例句,讲解了“啊”字与前面音节末尾音素的六种关系,旨在帮助学生区分“啊”出现在不同字末时,读音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上课之前,学生已经在家里反复观看视频,达到了解和掌握。这节微课不仅有效突破了朗读指导上的难题,而且省去了教师繁琐的课堂讲解,更为学生的自主独立学习提供了开放空间。

(二)拓展语文学习技能学法

二年级语文上册的练习中讲到了“部首查字典”的知识,这是工具书的使用技能教学,属于教学重点。然而,在二年级的上下册教材中都没有提及查字典的另一种使用方法——音序查字法。音序查字法一般应用在“知音而不知形”或“识字却不知意”的情况。“知音而不知形”的情况一般出现在学生造句写作时,不能用正确的字把听闻的语言素材记录下来,这种情况非常适用于音序法。“识字却不知意”的题型,虽然在二年级的教材中没有明确涉及,但到了三年级上册,书中就出现了一字多义的题型,这也非常适用于音序法。

鉴于这样的学情分析和教材分析,笔者认为学生有必要学习音序查字法,进行书本外的知识拓展。于是制作了《音序查字法》这节微课,以生字“河”为例,分步介绍这个字所在字典中的音序、音节和检索页,从而使学生清楚地知晓音序查字法的步骤。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看完微课视频,自主练习、复习两种查字法,笔者在随后的练习课中当堂进行学习效果的检验。这节微课让课堂教学省时高效,不仅有效拓展了课堂学习的外延,更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自悟能力。

(三)增强自主探究能力

五年级的《晏子使楚》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晏子三次与楚王斗智斗勇的故事,展现了晏子的智慧和勇气。在教学时,有个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晏子刚入楚王城池就受到侮辱,他为什么不掉头回国?笔者肯定了学生这一问题的价值,并承诺课后认真研究再给出答复。通过查找资料,笔者制作了微课《晏子为何使楚》。微课中,笔者讲述了春秋末期诸侯割据,齐国在外交上紧张的政治局势,阐述晏子出使楚国的必然性。这节微课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从中感受到晏子的另一种品质——爱国。这节微课不仅有效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而且提升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和感悟,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二、微课实践总结与思考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挖掘知识点是前提

微课程的创始人戴维·彭罗斯说:“微课程是一个知识挖掘的框架,我们将告诉学习者在哪里挖,需要挖些什么。”由此可见,在设计微课时,首先应慎重、准确地选择知识点,并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处理,这样学习起来才能事半功倍。

笔者在制作《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微课时,将重点放在理解感悟诗歌内容情感这一块上。《课标》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这是诗歌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较好地突破这一重难点,在教师方法指导(一读——找景物,二读——想画面,三读——品语言,四读——仿诗句)细读第二小节后,笔者要求学生运用以上学习方法自学三、四、五小节,并且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想象画面、仿写诗句进一步走进诗歌所描述的情境之中,将诗歌所描绘的形象、声音、情感逼真地再现出来,从而体会大自然的绚丽多彩、奇趣妙景,同时领悟诗歌中拟人手法的精妙,感受诗歌对仗工整、音律节奏明快优美的语言特点。

(二)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指导掌握方法是关键

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莫过于关于方法的知识,微课的助学分课上、课下。首先,课下为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笔者将微课与任务单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课前自看自学,通过提前自学,完成任务单,掌握本课的知识要点。笔者引导学生看视频时遇到不懂的地方反复看,随时暂停教师的“讲课”,给自己更充裕的时间思考、理解、做笔记。这样,不同层次的孩子课上时间被统一起来,有效避免了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现象。

例如四年级《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课中,说明方法是教学的重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几篇说明文,如三年级的《恐龙》,对说明文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但仍有部分学生对说明方法毫无概念。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提前制作微课《说明文与说明方法》,并以《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课为例,深入解析几种常用说明方法的使用及作用,并在任务单中提供例句,设计题型供学生练习。学生结合微课讲解,完成任务单上的练习以巩固知识。

(三)一人拾柴火不旺 众人拾柴火焰高——家校联手促成功

“翻转课堂”最大的益处是让家长合理参与。开展之前,笔者和家长做了沟通,让家长了解到“翻转课堂”的意义、微课的价值,得到了大部分家长的支持。在学校、家长的支持下,笔者借助家校平台、校园网、班级QQ群等途径将微课放到网上,供学生在家自主学习。笔者鼓励学生邀请家长一同参与学习,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和家长一起讨论,合作探究。在家长参与、学生参与、老师指导这种“三位一体”的模式下进行“加餐教育”,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学生在家里老师无法监控的缺憾,有利于家长了解孩子自我学习的能力,深化亲子情感教育,克服父母与孩子平日在学习上缺乏互动交流的问题。

(四)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理性选择不盲从

在实际探索过程中,微课也显现出一些问题。相当多的教师仅认识到微课的“外表”,即微、短、小,而没有掌握其本质——支持学生自主、个性、高效的学习。部分教师误把微课等同于“课例片段”“微型视频”“浓缩课”。还有的教师把“翻转课堂”看做是一种“高大上”的教学模式,不能理性看待教学策略的选择,误认为微课适用于每门学科,每一节课。然而,没有一种策略是万能的、绝对的,也并非每个学科每一节课,都要“翻转”一下。

总之,“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学理念的转变,它并不是否定教师作用和地位。微课资源也无法取代教师,而应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帮助教师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猜你喜欢
音序查字法晏子
池塘字典
晏子不辱使命
字典歌
蜜蜂和黑熊
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检测题
公共关系功勋奖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人物奖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品牌奖
最美艺术家奖
晏子使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