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书灵
问题化学习是通过一系列问题来推动持续性学习行为的活动,它以学习者问题的发现与提出为开端,学习过程以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系统展开,通过有层次、可扩展、图式化、可迁移的问题系统贯穿并优化学习过程,最终实现知识的整体构建与学习的有效迁移。学习中“以学科问题为基础、以学生的问题为起点、以教师的问题为引导”,这种问题观彰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兼顾学科基础性与教师的主导性。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校教育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形成质疑习惯,养成批判思维的能力,让学生学习能力最大化,让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如果遵循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学生只能围着教师转,学生自己的思维就无法打开,很难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问题化的课堂中,学生带着问题进教室,老师基于学生的问题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构建思维体系,形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怎样实施问题化教学。徐宜老师认为:课堂应以学生的问题为起点,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科的问题为基础,让学生推动问题的发生、发展和解决,结合各种“工具”,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小组合作起来。教师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式,不管针对怎样的知识类型或水平目标,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学习为中心”,教以学为基础,学以系统问题为载体,问题以搜集、暴露、解决为主线,以学习材料和任务单为工具,形成课堂的基本形态和操作要点。
课堂中,首先让学生就教学内容提出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问题化教学的起步阶段老师需要提前预设,在课堂上抛出问题,引发思维,激活思维,当学生养成质疑学习习惯后,问题由学生提出。在课堂中,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自构问题系统即教师引导阶段,教师组织形成问题系统或者说基于问题系统组织学习;其次学生初步尝试,散点提问,合作探究即基于问题系统,组织学习;再次学生自主构建问题,群体合作解答,还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讨论解答,老师归纳总结。
问题化教学,学生要为小组学习作准备,教师要定位好角色,让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形成常态,让“学“与“教”之间形成互动,让师生的思维活动最大化,使知识自然生成。
问题化教学是主动探索的过程。问题不仅仅是客观知识的载体,学生对问题的求解与探索的过程,也是认知策略与方法获得的过程;问题作为一种矛盾和冲突,可以激活思维,从而获得更为动态的知识,即在发现问题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发现问题。问题可以促进课堂中的合作与互动,使学习成为一种社会化的交往活动。问题的系统优化本质上也是一种整体建构的认知活动;在问题化教学中,既关注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也关注学科知识体系的整体建构,同时强调教师的有效引导,走的是理性教学之路。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也学会了交际。
问题化的学习同时也使教师的校本研修成为常态。事实上,问题化教学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学生问不出问题,而是学生问出问题后,老师该怎么办,如果仅仅依靠学习小组内部,或者小组之间解决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老师的引领启迪和解答,这就要求老师有源头活水。
问题化教学以问题来驱动学生,让学习成为一种主动的行为;以问题促进学生发展,将学习中的问题结构化、系统化,让问题的解决形成连贯性、逻辑性、循环性,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
作者单位 陕西省洛南县洛南中学
编辑 薛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