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健
选择了教育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选择了奉献就注定要追求卓越。身为人民教师,处在新课改前线,我们要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努力践行新课改理念,积极建构高效课堂。这是我们无愧于教师这一种角色的责任,也是我们把教育当作一份事业的追求。如何才能担好这份责任,完成这个追求呢?笔者有以下几点深刻体会。
一、必须牢固树立一种意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人的一生要扮演很多角色,每一种角色都要肩负一份责任。当老师,教书育人就是我们的天职,要担当起这份责任,就要牢固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意识。一名优秀的老师一定是一个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兼备的教师。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而要教师达到这样的结果,靠的就是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学识魅力。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为其渊博的学识魅力所吸引,才能让学生因其高尚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就会油然而生,自然会“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学识。
二、必须始终渗透一种理念——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三尺讲台,影响着孩子的一生。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发展人。以人为本,对于教育者来讲,我认为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应当是教师工作的第一要务。人的潜能是巨大的,当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唤醒,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被激发,学习就不再是任务、负担,而是一种渴求,一种需要,就会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愉悦,思维的火花就会迸发,创造的激情就会被点燃。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学生也会存在性格、兴趣、能力等多方面的差别,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也必然会存在个体的差异。然而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共同追求,也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石。教育的“以人为本”,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也应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学校教育切不可功利化、世俗化,偏面追求分数,高考考什么就讲什么,高考不考就搁置一边,培养出只会考试的“书呆子”,那就违背了教育的宗旨。
如何做到做好“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结合名校考察的经验,我认为要做好学生的社团活动,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加入不同的社团,在老师的指导下,合理利用学科知识开展多种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必须努力践行两个理论——有效教学、高效课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新课程对教师的角色定位发生了转变,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教学的支配者和控制者,而新课程则要求,教师应当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实质性转变,学生不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课堂的听众,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成为最基本的学习方式。
师生角色和行为的转变促使教学策略的变化。有效教学理念和高效课堂模式风生水起,网络环境下的现代教育技术催生了多种新型的教学形式,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已迅速推广开来,全国各地学校轰轰烈烈开展“聚焦课堂”“同课异构”活动,落实有效教学理论,探索高效课堂模式,大大推进了课改的深入。
四、必须时刻关注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要求对科学素养的形成都同样重要,缺一不可。教师要在重视知识教学的同时,更加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能力目标的实现,在每个模块的教学中,全面落实三个方面目标的要求。”因此,课堂是否高效,一定要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目标达成情况来判断。传统的课堂教学思维往往以知识为本位,轻视能力的培养,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建构。其不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三维目标的首要目标,是课程目标的最终归宿。因为只有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才是“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才能落实教育的根本宗旨。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当清楚地意识到自身所肩负的重任。切不可重知识轻能力,或重知识和能力而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唯有把三维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关注,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才能真正履行教师的职责,才能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乐学会学,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教育需要大视野,教师需要高境界。让我们争做一个有精神、有信仰、有追求、有魅力的优秀教师,积极建构高效课堂,努力追求卓越境界。
作者单位 陕西省彬县中学
编辑 徐绒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