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振红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促进城镇学校快速发展,榆林高新区高标准、高要求、高规格的学校的逐步建设与完善,新学校聘用的青年教师居多,给学校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活力。这些青年教师尽管来自师范院校,但教学经验匮乏,基本技能欠佳,导致课堂教学过程的把控和教学环节的处理等问题颇多。因此,以“高效课堂”为引领,坚持德才兼备,营造教育信息化氛围,有效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技术水平,以适应学校的快速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是我们坚持不懈的追求。
一、构建“1325”课程体系
课程是教育的载体,也是教育的特征,没有优秀的课程,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我们依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和教育特色,构建了“1325”课程体系:“1”是以学科必修课和选修课为核心课程;“3”表示核心课程为三个层次,基础层次、拓展层次、研究层次,使核心课程的结构呈现多层次,阶梯状,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表示校本课程以活动课程系列和人文课程系列为主;“5”表示校本课程分五大系列,有“儒学”文化系列、阳光体育活动系列、科学素养系列、艺术文化系列、民间文化系列。将活动课程列入课程表,使课程规范化、有序化运行。同时注重长短课时相结合,适应儿童个性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名师引路,探索核心课程的培训方式
随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培训的要求,名师引路、探索核心课程是我校开展校本培训的重要途径。首先让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上好示范课,引领青年教师明白用什么教学方法将课本知识传递给学生,传递的过程中怎样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二是名师引领进行集体备课、带领青年教师“走班、磨课”,让青年教师明白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需求,需要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备课,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三是实施《青年教师成才工程》,进行拜师仪式,让青年教师主动在校内拜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为师,通过学习、研讨、比赛等形式培养青年教师,评选出教坛新秀、课改之星,形成名师、名校效应。
三、以微课题研究,有效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艺
教科室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引导青年教师按照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在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针对问题在师傅的指导下扎实开展微课题研究工作,把微课题研究与形成教育教学特色相结合,努力提高青年教师教育科研工作的实效性。我们以国家级课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与探究》的应用推广为龙头课题,以省级课题《小学语文中高年级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策略研究》为核心,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研体系与校本课题研究途径。我校市级课题《借助信息技术学习古诗文的实践与研究》顺利通过专家鉴定验收,评为优秀课题,该课题的推广应用,让更多班级的学生由背诵古诗词,到模仿、创作小诗,涌现出《幼芽》等20 多本班本教材。目前参加课题研究人员占全体教师的92%,一年内有30多位教师的论文发表或获奖,一支科研型、专家型教师队伍在我校健康成长。
四、扬长避短,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青年教师信息技术的操作比较熟练,但在和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方面缺乏教学经验,教务处、信息中心管理处密切配合,以创建“智慧校园”为重点,以数字化校园资源建设和应用为切入点。整体联动,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位青年教师在期末撰写的论文中写道:“我没有理由要求每个学生都喜欢我,但我必须喜欢每个学生。”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便会主动亲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使师生心灵相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教师只有身体和心理健康了,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只有学识渊博了,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与爱戴;只有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了,才能赢得家长的一片喝彩。
作者单位 陕西榆林高新第一小学
编辑 薛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