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莉 潘红燕 谷 风 张 雯 杜 昊
1.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518100 2.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清远中医院
热敏点灸结合健脾除湿化瘀方治疗寒湿瘀滞型盆腔炎临床观察
陈莉1潘红燕1谷风2张雯1杜昊1
1.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518100 2.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清远中医院
【关键词】寒湿瘀滞型盆腔炎;热敏点灸;健脾除湿化瘀方;疗效观察
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1]是女性上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组织的一组感染性疾病,大多发生在性活跃期,若PID未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则可形成盆腔炎后遗症[2](Sequelae of PID),主要表现为下腹长期疼痛、肛门下胀感、腰骶部酸胀疼痛、带下异常等,并且缠绵难愈,反复发作,可在劳累、性生活后及月经前后加重,严重者可导致不孕症、异位妊娠等疾病,严重影响妇女生活质量。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运用腧穴热敏点灸结合健脾除湿化瘀方治疗盆腔炎后遗症患者76例,同时选用康妇炎胶囊口服对照治疗60例,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我院妇科门诊,辨证为寒湿瘀滞型盆腔炎患者1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患者平均年龄28.7岁,平均病程2.47年;对照组平均年龄27.4岁,平均病程2.54年。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诊断纳入标准: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妇科学》[1]寒湿瘀滞型。西医诊断参照《妇产科学》[2]。排除标准:①已妊娠或有生育要求者;②随诊不可靠者;③合并盆腔脓肿、发热者;④合并有内科系统严重疾患者。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健脾除湿化瘀汤,组成:白术10 g,茯苓10 g,泽泻10 g,当归10 g,白芍10 g,川芎10 g,枳实10 g,赤芍10 g,柴胡10 g,延胡索10 g,川楝子10 g,甘草5 g,水煎取汁300 mL,分2次早晚饭后温服,同时配合腧穴热敏灸法,每日1次,月经干净后连用10 d,选取三阴交、大肠俞、次髎、关元、子宫穴,先行回旋灸2~3 min温热局部气血,继以雀啄灸2~3 min加强热敏化,灸至传感消失;月经干净后连灸10次,共灸30次为1个疗程。
对照组:用康妇炎胶囊(山东步长神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55634,每次3片,每日2次,口服。
两组均以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观察方法:记录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疗效评分,妇科检查及妇科B超、血常规、血沉和白带常规检查。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慢性盆腔炎疗效标准拟定[3]。痊愈: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显效: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指标有明显改善;有效: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指标较前均有减轻;无效:治疗后无明显改善,或体征、实验室指标无明显改变。
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两组证候积分比较见表2。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证候积分比较±s)
讨论
盆腔炎反复发作者,主要为盆腔器官及结缔组织受到感染形成慢性炎症后产生粘连增厚、瘢痕增生或形成炎性包块,致使药液不易进入病灶局部达不到有效浓度,相对于西医学而言,中医学对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传统中医药在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上就显得尤为重要,就其治法来说,有内服、灌肠、外敷、针灸等,就其治疗原则来说,活血化瘀贯穿始终,治疗多以攻为主,就其辨证分型来说,主要分为湿热瘀阻证、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本病具有病势缠绵、复发率高的特点,久病久攻必将耗损正气,则更难以胜邪,长期使用抗生素及活血化瘀中药,致机体免疫力低下,致病势愈加缠绵难愈。
热敏点灸[4]是一种新型治疗方法,热敏化腧穴具有耐热、喜热、透热、传热的特性,并具有“小刺激大反应”特点,通过艾灸温经通络、散寒消瘀的作用以达到促进气血流通、炎症的吸收和消退、松解盆腔粘连、缓解疼痛的效果。热敏点灸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以及微循环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其可能通过改善微循环血流、微血管形态、毛细血管通透性及其渗出来改善盆腔内外循环和微环境。
健脾除湿化瘀方在我科临床运用多年,方中白术、茯苓、泽泻健脾燥湿,共为君药;当归、白芍、赤芍养血活血,川芎、枳实行气活血,共为臣药;柴胡、延胡索、川楝子行气止痛,为佐药;甘草和中为使药。共奏健脾除湿、化瘀止痛之功。现代有药理研究证实,白术、当归、芍药等具有抗炎性细胞因子、改善血液循环状态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5,6]。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盆腔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妇女健康,增加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目前的中西医治疗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副作用大,并发症多,复发率高。腧穴热敏点灸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安全无副作用,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结合经验方,达到扶正祛邪,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复发,有利于中医药技术的推广和发展,此研究在国内外PID的相关文献中未见有报道,将可能为中医药治疗盆腔炎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2]乐杰,谢幸,丰有吉.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8-276.
[3]郑筱萸.中药新药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5.
[4]陈日新,康明非.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5]王志国.当归芍药散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的TNF-a、IL-2影响[J].中医药学报,2005,33(5):35-36.
[6]李沛清,刘喜平,席时燕.金铃子散分煎与合煎药效学的比较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9):19-20.
(收稿日期2015-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