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川玲
最近,我遇到一些朋友,听他们说起了自己的烦恼:
我的孩子太害羞,不会主动跟人打招呼,发言不踊跃;
我的孩子不爱穿裙子,只爱穿方便的衣服;
我的孩子太多动了,除了睡觉没有停下来的一刻;
我的孩子太宅了,居然能呆在家里自己玩“过家家”两三个小时不找妈妈;
我的孩子太乖太乖了,乖得我觉得像假的,怎么能让他正常一点呢;
……
为什么会有这些烦恼呢?是不是每个家长心里都住着一个标准小孩,并以此衡量自己家的孩子呢?
我试着来刻画一下这个标准小孩的样子:
脾气温和,得体大方,从不说脏话;
懂事自律,温柔体贴,从不闹脾气;
聪颖灵气,不怎么苦学也能取得好成绩;
从不为小事纠结,为人洒脱,而且还永远安排妥当,不丢三落四;
为人大方爱分享,既懂得保护自己的利益,也赢得他人的赞赏;
动如脱兔,静若处子,说热爱大自然时能蹭地一下爬上大树,说热爱阅读时能立马坐下看上三小时的书;
不高不矮,不胖不瘦,饭量大食欲好,还能做到细嚼慢咽;而且光爱吃不上火不冰凉的绿色健康食品,永远无发胖之虞;
武对游泳击剑冰球骑马、文对绘画拉大提琴下围棋表现出强烈兴趣而且能够坚持,还能从中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两到三项,不但能坚持练习不放弃,还不妨碍度过快乐的玩耍的童年。
……
看到这里,大家肯定会噗哧一笑。那么,我们不妨先跳出自己的烦恼,一起来思考这几个问题。
首先,世界上存在“标准小孩”吗?
我在动画片《樱桃小丸子》里看到相貌平凡、资质中等的小丸子一系列生活琐事,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童年,我小时候经历过的很多事情、出现过的很多想法都跟她一样。就我的生活经验,我接触过很多可爱的、优秀的小孩,但他们无一例外都有小缺点。就像你在大自然中从来看不见绝对直的一条直线一样,你在人世间也看不到一个绝对符合标准的小孩。成人在给孩子设定标准的时候,就是不尊重孩子差异性、独立性的开始。
第二,做“标准小孩”有意思吗?
一说起“标准小孩”,我倒想起一些不那么标准的“绝对小孩”。比如叛逆自由的长袜子皮皮,让人哭笑不得的蜡笔小新,总也长不大的小丸子,淘气包小尼古拉,巴学园里的小豆豆……我常常想,为什么好看的作品里面的小孩都调皮捣蛋充满缺点?后来,我明白了,这样的小孩才真实,才有血有肉,才让人觉得亲切和快乐,甚至,这样的小孩才具有魅力,才让人的内心觉得解放。
在西方,对于孩子的成长有两句话,一句是“每个年龄做每个年龄的事情”,一句是“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这不是为坏孩子辩解,而是说,孩子成长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试错、不断成熟的过程。
第三,孩子自己的幸福才是最大的标准。
虽然大自然中没有绝对标准的直线,但理论上是有的。很多人问,难道我们不应该让孩子无限接近那根直线吗?我想说的是,虽然绝对的直线很迷人,但那根直线的名字叫作成功,不叫作幸福。
成功是有绝对标准的,幸福是没有绝对标准的;成功的路是单一的,幸福的路是多种多样的;成功可以订制,幸福是不可以订制的;成功跟竞争相生相伴,是属于少数人的,幸福跟竞争没有关系,再多的人获得幸福,也不影响其他人的获得。
什么是幸福呢?我信奉一句话:“生活是兴趣和理想的演出”。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是趋同,而是发现和发展自己的个性,这就是我理解的幸福。
孩子们之所以无法成为不偏不倚的“标准小孩”,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用完美的标准去衡量,那么,每个孩子都有缺点;如果我们用不完美的标准去衡量,那么,每个孩子都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