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与个案实践

2016-05-25 00:37刘丽娜杨顺起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学习者知识点

刘丽娜,平 凡,杨顺起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天津300191)

●远程教育与在线学习●

远程教育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与个案实践

刘丽娜,平 凡,杨顺起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天津300191)

传统的网络课程在解决学习者工学矛盾和满足碎片化学习方面优势并不突出。在远程教育领域,利用微课程辅助学习者在线学习,不仅能让学习者在碎片时间内进行有效的学习,而且能够使学习者以一种更方便的方式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在微课程设计理论基础指导下,本文对远程教育微课程设计原则进行了分析,构建了远程教育微课程设计模式,并以国家开放大学网络营销专业(专科)《电商精英》课程为例对设计模式进行了实践,就实践效果进行了总结与反思,以期为远程教育领域微课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远程教育;微课程;微视频;设计模式

远程教育作为社会成员进行终身学习的重要方式,满足了在职成人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但传统的网络课程在解决学习者工学矛盾和满足碎片化学习方面优势并不突出。伴随着移动学习的出现,学习者进行碎片化学习的难题迎刃而解。微课程作为移动学习的一种新形式,不仅能让学习者在碎片时间内进行有效的学习,而且能够使学习者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因此,在远程教育领域,利用微课程辅助学习者的在线学习,对远程教育微课程设计模式进行研究与实践,应受到远程教育者的高度重视。

一、文献综述

自2013年开始国内陆续出现了关于微课程的相关研究,但大多数研究仅停留在理论研究与现状综述层面,关于远程教育微课程设计模式与实践等实操层面的研究尚不多见。

(一)关于微课程发展现状综述的研究

关于微课程发展现状综述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两篇论文。

梁乐明等对微课程的实践及案例进行了总结,从多个角度对微课程的理念、特点和意义进行了阐释,并对微课程的应用趋势进行了预测与展望,为相关微课程研究提供了思路和视角。[1]

姜玉莲使用文献计量方法和内容分析方法,对微课程研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化分析,包括微课程的起源、概念、设计、开发、应用和评价等,对微课程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2]

(二)关于微课程设计的理论研究

关于微课程设计的理论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刘名卓对“微课程”“微讲座”“微视频”和“微课”等概念进行了辨析和梳理,并从顶层设计的视角提出了“微课程”的概念设计模型,为微课程设计与开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3]

梁乐明等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微课程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在此基础上建构起微课程模式,为微课程的实践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和理论基础。[4]

余剑波提出了微课程设计的非线性模型,即点链圈模型,并对该模型的原理、思路、框架、内容等进行了阐释,对中小学微课程的设计具有指导价值,丰富了教学设计理论。[5]

胡洁婷分析了两个经典MOOC背景下的微课程案例,提出了MOOC环境下的微课程设计原则及设计模式,并设计了一系列的微课程设计模板,为其他微课程设计提供了参考和依据。[6]

黄建军对微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进行了阐述,对微课程的思路和模板进行了设计,具体介绍了微课程制作方法,并确立了微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更好地开发高品质的微课程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案。

以上关于微课程发展现状及微课程设计理论的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是本研究的基础。

二、微课程的概念与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微课程

关于微课程的定义,各界的理解有所不同,例如,美国圣胡安学院的David Penrose认为微课程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开发的微内容,而是在建构主义指导下,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7]。广东省的胡铁生老师在国内首先提出了微课的概念,他认为微课程是“微型网络课程”的简称,除了微课中各种资源外还包括相应的教学活动,是某门学科知识点的教学内容及实施教学活动的综合[8]。约翰·梅迪纳认为听众保持注意力的时长为十分钟。[9]基于以上理论,本研究将微课程界定为:为达到移动学习或在线学习的目的,以掌握微型知识点为教学目标,以十分钟以内的教学视频为载体,对教学内容、配套的学习支持服务和活动进行设计和组织的综合形式。

(二)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断建构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情境、协作、会话和有意义建构是其理想的学习环境。[10]在进行微课程设计时,应通过学习者在特定情境下与学习资源的相互作用,促进其对微型知识点的意义建构。

(三)成人学习理论

根据成人学习理论,成人学习者具有以下特征:以问题为中心,希望能立即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联系。[11]因此,在进行微课程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成人学习者的特点,从学习者实际需求出发,选择具有实际意义的微型知识点,将实际问题与微课程设计相结合。

(四)认知负荷理论

根据认知负荷理论,分阶段呈现小段的学习材料能够减少初学者的认知负荷,因此在分阶段呈现学习内容时应该考虑学习内容之间的承上启下的关系。[12]所以,在进行微课程设计时,应注重不同微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在保证每个微课程独立性的同时,关注知识点的内在关系,保证学习内容的逻辑顺序和系统性。

三、远程教育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

在微课程设计理论基础指导下,远程教育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需要界定微课程设计原则,在设计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微课程设计模式设计与实践。

(一)远程教育微课程设计原则

1.适用性原则

适用性原则是指在进行远程教育微课程设计时应注重微课程对于学习者的适用性,不要为设计而设计,应选择合适的知识点,采用合适的媒体形式,真正切合在职成人远程学习和碎片化学习的需要。

2.完整的教学设计原则

微课程是一个完整的课程,同样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元素,它需要教学设计者能够兼顾多方面因素,不能顾此失彼。微课程的教学时间在十分钟以内,因此对教学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3.教学内容与学习支持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微课程的设计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更是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学习活动、学习策略等学习支持服务的设计,因此在进行微课程设计时,应针对微课程教学内容提供配套的学习支持服务,通过学习者自主学习与学习支持服务支撑相结合达到学习目的。

(二)远程教育微课程设计模式的构建

1.远程开放教育课程教学设计模式

冯立国提出了远程开放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模式[13],如图1所示。

图1 远程开放教育课程教学设计模式

根据该模式,学习者分析、学习需求分析、学习目标分析和学习内容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基础,教学资源设计、教学过程与支持服务设计和学习测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主体,整个设计过程是在教学管理部门的监督下进行的。

2.远程教育微课程设计模式

远程教育的微课程主要以十分钟以内的视频为载体,且需要与远程教育的其他资源形式及学习支持服务相配合,因此,与远程开放教育的课程设计模式相比,远程教育的微课程设计具有更高的要求。

基于此,我们在远程开放教育课程教学设计模式的基础上,在远程教育微课程设计原则的指导下,构建了远程教育微课程的设计模式。如图2所示。

学习者分析:包括学习者特征分析和学习者需求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包括对学习者基本情况、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学习基础和学习环境等情况的调查;学习者需求分析主要包括学习者对于微课程内容及表现形式等方面的需求情况调查。

图2 远程教育微课程设计模式

教学目标确定:根据布鲁姆对教学目标的分类,确定学习者在认知领域、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注意目标设置的可测量性。

学习内容分析:包括学习内容总体分析和微课程知识点分析。学习内容总体分析是对课程整体情况进行分析,确定课程的知识结构和专题划分;微课程知识点分析是指对要设计的微课程知识点进行分析,包括该知识点在课程内容中的地位和与其他知识点的前后关联等。

制作手段确定:目前,微课程的制作手段主要有PPT、教学录像和学习内容的播放和讲解过程的录屏等,需要教学设计者根据学生特点、知识点内容以及制作条件等选择微课程的制作手段和表现形式。

脚本设计:这是微课程制作的关键阶段,脚本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决定微课程设计的成败。脚本设计主要包括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和媒体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对课程导入、讲解过程、总结与测验的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特点,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媒体设计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特点,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媒体和素材表现形式,包括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素材的设计及其组合表现形式。

视频制作:在视频制作阶段,应遵照脚本设计,按照教学过程设计,使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对视频素材和讲解内容进行组合制作。

微视频学习支持服务:学习者仅学微课程视频并不能满足其全面发展的需要,还需要设计配套的学习支持服务。学习支持服务是对微课程设计的补充,主要是根据学习进度,基于在线学习平台,对学习者进行微课程学习提供的其他支持服务,包括学习活动设计、学习资源设计和学习评价设计。学习活动设计包括学习者自主学习活动和互动学习活动的设计,如做作业、随堂测试和案例讨论等;学习资源设计是指对除了微课程之外的其他学习资源的设计,包括辅助文本的设计、问题库设计和题库设计等;学习评价设计是指对学习者微课程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的设计,如测验设计和案例讨论。

评价阶段:这个阶段是对整个微课程设计和运行过程的整体价值判断,包括学习过程评价、教师评价和外部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教学设计人员可诊断出存在的问题,对微课程的教学设计过程进行修正。

四、远程教育微课程设计个案实践

依据本研究的远程教育微课程设计模式,应用教学设计模板,本研究对国家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网络营销专业(专科)《电商精英》课程进行了微课程系列的设计实践。

(一)学习者分析

教与学的时空分离性、学习者成分的多样性和学习条件的差异性是开放大学学生的重要特征。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时间上相互分离,在空间上相距遥远,既缺少面对面情感的交流,又缺少师生间的直接互动,教学情况和教学效果反馈严重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教和学的难度。开放大学的学生多为在职成人,学生人数众多,分布极广,学生的学习时间、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和学习条件差异很大。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微课程设计时考虑到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通过多种媒体素材弥补文字教材的不足。

(二)教学目标确定

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

认知领域目标: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商务美工、客服和推广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技能领域目标:通过课程实践,学会网店美工、客服和推广的基本技能,并能将技巧熟练运用于实践;

态度领域目标: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爱岗敬业的精神和强烈的法律意识、具备电商方面的良好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竞争意识、分析判断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本课程以技能领域和态度领域目标为重点,重点培养学生将知识与技能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内容分析

首先对课程整体情况进行分析,由于本课程知识地图篇幅较大,我们选择其中的“美工篇”为例。如图3所示。

(四)制作手段确定

由于本课程以培养学习者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因此在确定制作手段时要能够促进学习者掌握应用型知识。本研究采用PPT讲解加录屏的方式,通过教师对案例的演示与讲解来促进学习者提升实操能力。需要的制作工具包括电脑、PPT软件、Camtasia Studio软件和Premiere软件。

(五)脚本设计

本研究以课程美工篇——第二章“网店设计模板”这一知识点为例,由于脚本篇幅较大,我们对脚本进行了节选。

在该微视频中,教学过程包括“案例导入—正文讲解—小结—测验与迁移”四个环节;教学策略方面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选择丰富的案例来对知识点进行讲解,深化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迁移和应用;在媒体设计方面,使用多样化的素材,如图片、视频等,以多样化的素材组织促进学习者学习效果的提升。如图4所示。

(六)视频制作

在本课程中,我们对部分微课使用Camtasia Studio软件,将PPT播放与音频讲解进行组织,制作成为10分钟以内的微视频;对另一部分课程,使用premier软件将知识点素材编辑成10分钟以内的动画。

图3 美工篇知识地图

图4 微视频脚本节选

(七)微视频学习支持服务

以课程美工篇——第三章微视频对应的学习支持服务为例,为学习者提供了参考文档、随堂测验、话题讨论等学习支持服务,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参与程度,深化微课程学习效果。如表1所示。

表1 第三章微课程对应学习支持服务列表

表2 微课程实践效果调查结果描述性统计

(八)评价阶段

为验证本研究所构建的远程教育微课程设计模式指导下的微课程实际效果,我们面向网络营销(专科)某一班级的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38份,有效问卷35份。对于微课程的应用效果,我们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习评价、页面布局、学习效果五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对于各项指标的描述,我们设置了“不赞同、不太赞同、一般、赞同和非常赞同”五个选项,分别赋值1~5分。微课程实践效果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学习者对于教学目标的评价得分偏低,两项指标得分均低于4分;学习者对于教学策略项目中的课程导入和资源整合评价得分偏低;对于学习评价指标,学习者对于问题的及时反馈评价得分偏低。对于微课程能够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与改善,平均得分3.68,这说明学习者认为微课程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与改善。从方差来看,对于“课程提供了学习帮助”“页面布局符合学习心理”“学习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和“课程页面风格统一”四个指标,学习者评分比较分散,这说明不同学习者对于这四个指标的评价态度差别较大。对于微课程能够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与改善,学习者之间的态度没有显著性差异。根据调查结果,我们与辅导教师和部分学习者进行了座谈,被访谈者意见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本研究所构建的微课程需要在课程导入方面更加自然、顺畅,以免学生产生导入生硬或突兀的感觉;在资源整合方面,需要整合各种资源及活动,使各种支持活动与微课程产生有机配合的效果。此外,他们还希望本课程能够在学习反馈方面更加及时。

五、总结与反思

本研究所构建的远程教育微课程设计模式,是以国家开放大学网络营销(专科)电商精英课程为例进行验证,是否适用于其他类型的教育形式和课程尚待进一步探索。

微课程的设计并不仅仅是对微视频的设计,更重要的是对与视频有机配合的各种支持服务的设计。作为一种新型的资源形式,微课程能够适应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移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的需要,但目前还鲜有实证研究对微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效果进行论证。

[1] 梁乐明,梁锦明.从资源建设到应用:微课程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3(8).

[2] 姜玉莲.微课程研究与发展趋势系统化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2).

[3] 刘名卓,祝智庭.微课程的设计分析与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

[4]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

[5] 余剑波,王陆.微课程设计的点链圈(PLC)模型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5).

[6] 胡洁婷.MOOC环境下微课程设计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7] Microlecture Wiki[EB/OL]. http://en.wikipedia.org/wiki/Microlecture#cite_note-4,2009-03-08/20 12-10-05.

[8]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9] 约翰·梅迪娜.让大脑自由[M].杨光,冯立岩,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54-69.

[10] 戴维·H·乔纳森,等.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郑太年,任友群,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

[11] Knowles M S.The modernpractice of adult education:From pedagogy toandragogy (2nd edition )[M].New York:Cambridge Books,1980.

[12] Pollock E, Chandler P,Sweller J. Assimilat ing comp lex inform at ion [ J]. Learning and Instruct ion, 2002(12).

[13] 冯立国,杨孝堂.远程开放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的模式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11(09).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Micro Curriculum Design Patternof Distance Education

Liu Lina,Ping Fan,Yang Fanqi

(Tianjin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Tianjin 300191)

The traditional online courses are not prominent in the process of meeting the students' work and the fragmentation of learning. In the field of distance education, micro-assisted-learning programs of online learning not only make an effective learning to learners in the fragments of time, but also bring learners enjoyable learning experience in a more convenient way.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he micro curriculum design mode of distance education should be highly valued by distance educators.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micro course design theory to define the principle of distance education for micro course design, micro model of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the design of distance education, and take the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network marketing professional (specialist) “business elite” course as an example of design mode of practice, and make a conclusion and reflection of practice results,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distance education in the field of micro curriculum design to

Distance education; micro curriculum; micro video; design pattern

2016-03-28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十二五”成人教育科研规划2015年度重点课题“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满意度评价模型构建与实证”(编号2015-065Z);国家开放大学2014~2015年度科研课题“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实践框架的国际比较与对策建议研究”(编号G14A0204Y)和“建设云呼叫中心对于提升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能力的研究”(编号G14G0210Y).

刘丽娜(1986-),女,硕士,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远程教育、成人教育; 平 凡(1977-),男,硕士,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 杨顺起(1957-),男,天津广播电视大学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继续教育.

G43

A

2095-5987(2016)04-0031-07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学习者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