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技术在牙周翻瓣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6-05-25 00:37苏智勇
中国医疗美容 2016年4期
关键词:牙周袋牙周病牙周

苏智勇

郑州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52

微创技术在牙周翻瓣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苏智勇

郑州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52

目的分析微创技术在牙周翻瓣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的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进行牙周翻瓣术104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所采用不同方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58例,前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PFS,后者采用微创技术进行PFS,对比两组术后1、3、7d疼痛指数(VAS),及术后3、6、12y牙周袋深度(PD)。结果 观察组术后1、3、7d疼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6y,观察组PD分别为(3.67±1.41)、(2.88±1.12)和对照组为(3.98±1.47)、(3.04±1.31)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y,观察组PD(2.23±1.02)显著低于对照组PD(3.76±1.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技术更适用于进行牙周翻瓣术。

微创技术;牙周翻瓣术;疼痛指数;牙周袋深度

牙周病是口腔内科常见疾病,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近年来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微创以其先进设备和技术优势被广泛用于医学各个学科[1]。鉴于目前多用微创技术进行牙周翻瓣术,为了明确其在牙周翻瓣术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将对其术后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的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101例偏头痛患者临床资料,①排除标准: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患者和近三个月内服用过抗菌药或免疫制剂;②纳入标准:病例资料完整,配合治疗,经诊断符合进行PFS;③根据护理时所采用不同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患者,男女比例26:20,年龄21-65岁,平均(31.94±12.13)岁;研究组58例患者,男女比例28:30,年龄20-66岁,平均(31.03±12.34)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 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PFS,使用0.12%氯己定含漱1分钟进行口内消毒,铺消毒孔巾,接着使用必兰麻局部浸润麻醉。切开并使用分离器沿牙槽翻起粘膜,将患处充分暴露,用手术刀彻底去除袋内壁上皮和清除病理性肉芽组织,尤其是根分叉区和深牙周袋等通过闭合刮治不易到达的部位,使用手工刮治器(Gracey刮治器)修整牙根面,并用生理盐水进行消毒。再复位龈瓣并固定在合适位置,间断缝合后牙周袋内放置派例奥软膏,使用牙周塞治剂保护创伤面积。术后服用阿莫西林胶囊(重庆科瑞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50020726)500mg/d,三次/d,口服3-7d;西帕依固龈液(新疆奇康哈博维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Z65020012)含漱3次,10ML/次,含漱2周。术后1周复诊,拆除线和去除牙周塞治剂,若创口愈合不完善,再使用牙周塞治剂一周。观察组在常规牙周翻瓣手术基础采用微创技术,借助微创显微和微创超生骨,精确定位,进行手术。

1.3 判断标准

术后1、3、7d根据视觉模拟评分表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0”表无痛苦,“2-4”表轻微疼痛,“6-8”表中度疼痛,“9-10”表非常疼痛,在图表下从“0”开始划线,评出分数;每个患牙颊、舌侧各取三个位点检测并计算平均值用于牙周袋深度检查[2-3]。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予以分析处理,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使用百分比(%)表计数资料,组内比较使用χ2检验,若P<0.05,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术后1、3、7d疼痛指数比较

观察组术后1、3、7d疼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1、3、7d疼痛指数比较(x±s)

2.2 术后3、6y牙周袋深度

术后3、6y,观察组PD分别为(3.67±1.41)、(3.04±1.31)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术后12y,观察组PD(2.23±1.02)显著低于对照组PD(3.76±1.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 论

牙周病是口腔牙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随着国家高科技的发展,微创技术不断得到提升,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手术与研究中[4]。为探究其在牙周翻瓣术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针对本院进行牙周翻瓣术104例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1、3、7d疼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采用微创技术进行牙周翻瓣术,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指数。分析原因可为:常规牙周手术,视野不清情况导致菌斑清除不彻底、翻瓣过程中易出现定位不准,造成术处软组织损伤面积增大,术后继发感染和伤口肿胀带给患者疼痛[5]。牙周技术在微创显微辅助下更容易进行手术,且微创手术中超声骨刀的应用,提高了超生骨切割、刨、钻等应用,提高牙周病治疗效果,减少创伤和避免术后伤口带来疼痛。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2y,观察组牙周袋深度下降趋势明显大于对照组,表明采用微创技术进行牙周翻瓣术,可以提高牙周病治疗效果。分析原因可为:去除坏死组织和清除菌斑、减少损伤正常组织是牙周病治疗的主要目的。微创显微具有增加清晰度、照明、放大视野等优势,牙周技术在微创显微辅助下更容易精确定位,能更彻底清除菌斑生物膜,如根分叉区和深牙周袋等通过闭合刮治不易到达的部位。有效地降低对术处软组织的损伤,更好维持治疗效果和避免伤口感染,降低牙周袋深度[6]。受样本例数和外部环境因素等限制,关于采用微创技术进行PFS后的更远期维持效果,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采用微创技术进行PFS,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牙周袋深度,减少术后继发感染和伤口肿胀带给患者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1]史建峰,吴佩玲,刘娜,等.牙周翻瓣术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临床疗效[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36(12):1787-1790.

[2]房付春,吴补领,屈茜.显微牙周外科技术在翻瓣术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5,31(5):696-690.

[3]章立群,刘学,肖莉,等.微创技术在牙周翻瓣术中的应用[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5,25(9):554-557.

[4]谭丽思,潘亚萍.牙周病的手术治疗[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3,6(4):193-197.

[5]陈希楠,林毅.微创不翻瓣技术在上颌窦内提升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13,18(3):149-151.

[6]温娟,曹锦,陈耀俊.后牙区不翻瓣微创种植的临床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4,16(12):1911-1913.

猜你喜欢
牙周袋牙周病牙周
探讨牙周联合正畸用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治疗的疗效及对牙周临床指数和牙周功能的影响
云南省农村65~74岁老年人牙周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Er:YAG激光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牙周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透析患者牙周疾病治疗评估研究进展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
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根管治疗后牙周治疗时机的选择研究
牙齿移动对静止期牙周病动物模型牙槽骨的影响
牙周病及伴系统疾病相关牙周病的临床诊治
牙周炎80例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抗菌肽应用于不同牙周袋深度患牙的效果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