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治疗的疗效分析

2016-05-24 04:36曹坤利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5期
关键词:老年疗效

曹坤利

【摘要】 目的 分析介入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治疗的效果。方法 113例老年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 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62例)与对照组(51例)。观察组给予介入溶栓治疗, 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 对比两组疗效、血管再狭窄率及再灌注损伤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且血管再狭窄率、再灌注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急性下肢动脉缺血行介入溶栓治疗后血管再狭窄率及再灌注损伤发生率低, 效果满意,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介入溶栓;急性下肢动脉缺血;老年;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5.126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大动脉炎症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是导致下肢动脉缺血的主要原因[1]。近年来此疾病发病率也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而逐年上升, 因此, 如何进一步提高老年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治疗效果逐渐成为临床讨论课题[2]。本文选取本院113例老年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择2013年9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113例老年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 按治疗所用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62例)与对照组(51例)。观察组男女比例29∶33, 年龄62~79岁, 平均年龄(67.78±7.86)岁, 病程2~13年, 平均病程(6.43±2.19)年;对照组男女比例26∶25, 年龄61~78岁, 平均年龄(66.57±7.49)岁, 病程2~12年, 平均病程(6.53±2.1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 控制其原发疾病, 给予营养血管药物及溶栓药物等。观察组给予介入溶栓治疗, 采用Selidinger穿刺技术做穿刺插管, 根据双下肢的造影检查结果评价狭窄血管长度及狭窄率。再将导丝阴道导管进入到血栓近端, 灌注尿激酶, 待血栓部分溶解后将导管尖端插入血栓内部, 灌注尿激酶进行反复溶栓, 直至闭塞完全通畅。

1. 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3] 观察两组疗效、血管再狭窄率及再灌注损伤发生率。疗效评定:治愈:血栓完全溶解, 无明显再狭窄, 脉搏、皮肤温度等恢复正常;有效:血栓基本溶解, 无明显狭窄, 脉搏、皮肤温度、临床症状等改善;无效:血栓少量溶解, 闭塞仍存在, 临床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数×100%。再灌注损伤发生率包括肾功能不全、心功能衰竭、肌筋膜室综合征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愈38例, 占61.29%, 有效21例, 占33.87%, 无效3例, 占4.84%。对照组治愈23例, 占45.10%, 有效19例, 占37.25%, 无效9例, 占17.65%。观察组总有效率95.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5%(χ2=4.836, P<0.05)。

2. 2 两组再狭窄率 观察组再狭窄率为0例, 低于对照组6例(11.76%)(χ2=4.836, P<0.05)。

2. 3 两组再灌注损伤发生情况 观察组出现1例(1.61%)肾功能不全, 再灌注损伤发生率为1例(1.61%);对照组出现5例(9.80%)肾功能不全, 2例(3.92%)心功能衰竭及3例(5.88%)肌筋模式综合征, 再灌注损伤发生率为19.61%,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42, P<0.05)。

3 讨论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属于临床较常见的外周血管疾病,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病因主要为动脉栓塞及血栓形成, 其起病急, 如治疗不及时, 可导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3]。目前的传统方式包括内科静脉溶栓及手术切开取栓等, 但效果均不十分理想, 因此介入溶栓治疗逐渐取代传统治疗。本研究对老年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分别行传统治疗及介入溶栓治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6%,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35%, 且观察组无再狭窄出现, 而对照组的再狭窄率为11.76%, 说明介入溶栓治疗老年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疗效显著, 再狭窄情况出现少。分析原因可能为:导致老年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原因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大动脉炎症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采用介入溶栓对其进行治疗时, 手术无切口, 创伤小, 且对血管内膜的损伤小[4]。此外, 采用尿激酶等进行溶栓治疗, 可使得溶栓药物与血栓直接接触, 从而达到局部高浓度的效果, 有利于溶栓。

同时, 本结果显示:观察组再灌注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分析其原因可能为:采取溶栓治疗, 血流是逐步恢复的, 使得缺血影响未扩散至全身, 而传统取栓治疗时, 因血流迅速再通, 从而导致再灌注损伤更易出现[5]。值得注意的是老年急性下肢动脉缺血采用介入溶栓治疗的过程中, 溶栓前以及溶栓中对全身状态以及凝血功能等应进行评价, 溶栓时的准确定位对避免栓子的脱落以及异位性栓塞有重要意义。受时间、样本数量等因素的限制, 本研究未对出血率进行研究, 有待临床进一步探析。

综上所述,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老年患者介入溶栓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在选取治疗方法时可全面考虑患者病情进行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菁, 翟迎九, 杨燕萍, 等.舒洛地特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观察.实用医学杂志, 2014, 30(15):

2487-2489.

[2] 宋洪生, 吴芳.介入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3(19):2091-2093.

[3] 孙敏莉, 赵意平, 张皓, 等.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2, 4(2):87-89.

[4] 张娣, 顾建平, 楼文胜, 等.急性下肢缺血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2, 9(6):431-433.

[5] 梁晓聪, 孟凡喆, 刘文导, 等.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病变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分析及处理.广东医学, 2014, 35(11):1703-1705.

[收稿日期:2015-12-22]

猜你喜欢
老年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