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
【摘要】 目的 研究探讨手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远期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恶性青光眼患者30例(共34眼)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17眼)和观察组(17眼), 各1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实行前部玻璃体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患者远期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 对照组患者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所有患者眼压均明显下降, 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手术治疗恶性青光眼, 远期临床效果较为显著, 且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小, 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
【关键词】 恶性青光眼;远期疗效;手术治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5.065
在临床中, 恶性青光眼就是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该种疾病并不多见, 但是病情相对比较严重。如若患者确诊该种疾病, 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还有可能增加患者病情, 有引发失明的可能性[1]。在过去, 治疗恶性青光眼主要有全身药物与局部药物治疗。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与设备的完善,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开始应用于临床中, 且发展成为恶性青光眼的有效治疗方法。本文随机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恶性青光眼患者30例(共34眼)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手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远期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恶性青光眼患者30例(共34眼)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3例(15只眼), 女17例(19只眼), 患者年龄40~80岁, 平均年龄(59.2±7.9)岁。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接受相关的辅助性检查。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15例。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实行前部玻璃体切除手术。即在手术治疗前静脉滴注20%的甘露醇, 1%阿托品散瞳, 并口服抗炎药物。在实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时候, 需要使用2%的利多卡因进行麻醉, 并在颞侧进行透明角膜切口, 在前房内注入粘弹剂, 以此形成前房。使用超声乳化仪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 清除内部参与杂质, 使用消毒空气维持前房, 并在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与地塞米松。在超声乳化操作的过程中, 应当使用截囊针环形截开后囊中央形成3~4 mm直径裂孔, 切除患者1/3的玻璃体。在切除的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玻璃体界面与靠近玻璃体基底的皮质。在手术结束后的当天, 继续静脉滴注20%甘露醇, 以此加强抗炎效果。根据患者实际情况, 在有必要的时候使用降眼压药物。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随访, 对照组患者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29.4%(5/17)高于观察组5.9%(1/17)(P<0.05), 即对照组患者中共有2只眼眼压升高、3只眼前房变浅, 而观察组患者并未出现眼压升高与前房变浅, 仅有1只眼术后出现少许玻璃体积血, 经药物治疗后吸收;与此同时, 术后所有患者眼压均明显下降, 且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关于恶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 至今并无统一认识。有关学者在研究的过程中, 认为该种病症在晶状体、玻璃体以及睫状突的解剖出现异常的时候, 就会导致房水逆流至玻璃体腔中, 引发恶性青光眼。经过几年的临床研究, 人们认为这种认识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其中晶状体阻滞是引发该种疾病的主要因素, 但是也不可忽视玻璃体阻滞性的影响。在明确该种疾病产生机制的基础上, 有效的治疗方法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2]。恶性青光眼作为一种难以彻底治愈的病症, 对患者视觉功能的损害非常明显, 且是眼科难以治疗的疾病之一。恶性青光眼的药物治疗主要是局部睫状麻痹剂、降眼压药物以及全身性渗剂等药物的联合使用, 达到浓缩玻璃体, 减少房水的形成作用。但临床治疗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在白内障手术逐步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中, 该病的治疗有新的方向, 即利用手术治疗可解除晶状体阻滞因素, 对改善患者视力具有明显的效果[3]。临床实践表明, 恶性青光眼采用手术治疗, 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疾病, 从根本上解决恶性青光眼阻滞性因素的存在。
综上所述, 采用手术治疗恶性青光眼, 远期临床效果较为显著, 且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小, 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
参考文献
[1] 杨新光, 刘钊, 郭斌, 等.青光眼术后继发恶性青光眼19例手术疗效观察.国际眼科杂志, 2009, 9(5):877-878.
[2] 蔡克波, 郑岩. 25G微创玻切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疗效观察.医学临床研究, 2014, 31(8):1513-1515.
[3] 杨瑶华, 俞颂平, 施天严, 等.恶性青光眼手术治疗远期疗效探讨.临床眼科杂志, 2013, 20(17):59-61.
[收稿日期:2016-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