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扶贫政策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但随着我国扶贫政策的深入,出现了目标主体缺位,政策针对性不强、监督检查机制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影响了扶贫政策的更好实施。为使2020年7000万人口脱贫目标的实现,根据目标管理理论,可以采取扩大政策主体参与,增强目标针对性、建立健全的监督检查机制、完善激励机制等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目标管理;扶贫政策;精准扶贫
中图分类号:F124.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0-0000-01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省调研时,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精准扶贫” 的概念。[1]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虽然数亿贫困户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但我国的扶贫任务仍然艰巨。根据中国新的扶贫标准,我国仍有7000多万人没有脱贫,确保到2020年实现7000多万人全部如期脱贫,任务非常重。因此,扶贫问题仍然是当前我国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
一、目标管理理论与我国扶贫政策执行分析
(一)目标管理的基本内涵
目标管理理论最早由“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一书中提出,主张“自我控制,权力下放,结果导向的管理”代替传统的压制管理。[2]“德鲁克认为目标管理包括制定目标、实现目标、检查和评价目标三个阶段;制定目标阶段是准备、高层制定战略目标、中下层制定策略目标、修改目标、达成目标协议的过程;实现目标是对已达成的目标进行过程管理;最后是对完成的目标与原来的目标对照、检查、评估的过程。[3]
(二)目标管理对我国扶贫政策执行的启示
目标管理理论是以目标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的人性化管理。首先,以目标为中心就是始终围绕组织目标制定行动纲领和规章制度。2014年10月在首个“扶贫日”之际,习近平主席作出重要批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要集中全社会的力量,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3]其次,以结果为导向的管理就是通过对目标的实施来评价目标的结果。在扶贫政策中,各层政府通过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建立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察制度,加强督察问责。最后,人性化的管理需要动员所有人来参与管理,更好地发挥员工的事业心。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健全东西部协作、广泛调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工作。[4]
二、基于目标管理的我国扶贫政策的现状及问题
(一)目标主体缺位,政策针对性不强
当前,我国的扶贫政策很准确地定位了我国的扶贫在总体现状,即要到2020年实现全民进入小康社会,但是在精准扶贫的针对性和主体定位上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在政策制定中,什么样的人是贫困的,什么样已经脱贫了,怎样让贫困者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是一大难题;第二,各地区的贫困条件不同,不能各地区制定同一个标准,要区分各地区的特点,结合各地产业制定不同策略。
(二)监督检查机制不完善
目标管理重视结果导向,通过战略目标的制定,各个层次的员工都有了不同的目标,这样每个层次的员工都有了自己可考核监督执行的具体目标;各省市根据中央精神都制定了各自的脱贫目标,但是7000万这一脱贫的执行需要中央、省市、县、乡、村合力才能实现,尤其是基层,直接面对扶贫对象,脱贫的最终实现主要在于基层。因此,需要更加健全的监督检查机制,在扶贫过程中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监督考核。
(三)激励机制不健全
德鲁克重视人的管理,认为目标管理最大的优点是能够提供有效的内心激励。任何完美的目标归根到底要人来执行,人是管理中最大的变量。当前,各层级的干部与他们的付出不成比例,干的多得到少,干的少拿得多,这样的激励机制挫伤了基层员工的积极性,此外,物质激励少,精神激励多,二者比例不协调。
三、构建扶贫机制的长效策略
(一)扩大政策主体参与面,增强目标针对性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中心,需要高层、中层、基层共同参与的一个过程。首先,明确职责;中央政府应当统领全局,制定切实可行的扶贫方针。如,中央办公厅在2013年25号文《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5]各省市根据中央的战略目标制定具体的扶贫机制。县、乡负责具体执行。其次,形成政府、企业、社会、贫困户广泛参与的脱贫机制。政府在税收、金融等方面支持贫困户解决资金问题,企业通过吸纳解决一部分贫困者的就业,社会通过支教、支医、支农和技术帮助;贫困户要积极学习各项技术和管理来脱贫。最后,在扶贫过程中坚持“六个精准”,使扶贫对象更有针对性。
(二)建立健全的监督检查机制
目标必须是可考核的,必须制定考核的标准,儿监督检查是考核目标不可或缺的一环。当前,我国在扶贫领域投入很大,如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央基建投资扶贫资金等,因此在扶贫过程中要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管,建立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扶贫资金监督检查机制和惩处机制。
(三)完善激励机制
激励员工的士气是目标管理取得成功的关键,在管理过程中,吸引各层级的员工参与和制定目标,能够使员工起到激励作用和拉近各层员工之间的关系。各级政府部门是扶贫的主体,要强化扶贫与职务升迁晋升的机制约束,更好地激励各级政府主动投入到扶贫一线。不同的地区,应当有不同的激励措施,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把正激励和负激励结合起来,让一线人员更好地投入到扶贫这场战役中来。
参考文献:
[1]李婧.习近平提“精准扶贫”的内涵和意义是什么[N].中国经济网,2015(8).
[2]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95.
[3]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97.
[4]习近平.在首个“扶贫日”之际,习近平主席作出重要批示[N].人民日报,2014(10).
[5]习近平.《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N].2015(10).
作者简介:李金军(1988-),男,汉族,甘肃会宁人,延安大学公管学院2014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