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丽阳
摘要:通过对宜居城市理论进行分析,并结合小城镇人居环境的概念等,提出宜居城镇的相关概念。从人居环境的5个方面对小城镇宜居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宜居城市;宜居城镇;人居环境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0-00000-01
中国城镇化的现阶段已经从大城市的城镇化阶段转入对小城镇的发展的阶段,从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对于小城镇的发展已经引起了从国家管理层面到学术界的关注。对于小城镇的发展我们应借鉴大城市的发展经验,但是发展模式不能全部照搬大城市的发展模式,现在大城市的发展好多方面存在好多问题:交通、环境等方面,面对此,对于小城镇的发展应关注其人居环境宜居性建设。
一、宜居城市理论
2005年国务院批准的北京未来几年的城市规划中提到把北京建设成为宜居城市,由此正真的开启了中国学术界对于宜居城市的相关研究。其理论基础来源于人居环境理论。
任致远从居民的“居”出发对于宜居城市归纳了八个字“易居、安居、逸居、康居”。何永从北京城市规划中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出发,对宜居城市从就业机会、居住环境等提出了宜居城市的特征。叶立梅从以人为本的角度从城市人的共性和个性方面对宜居城市提出建议。赵勇指出宜居城市具有动态的、综合的特点。对于宜居城市的概念国内并没有统一,但是其从人居环境方面来讲其自然、人文等环境应适宜居住。
二、宜居城镇
对于宜居城镇的概念我们不仅应该从宜居城市的概念出发还应该从小城镇的人居环境出发。宁越敏等对小城镇人居环境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解释。叶耀先从6层塔的人居环境理论出发,对小城镇的人居环境进行研究。笔者认为,宜居城镇就是人居环境达到良好甚至更优的城镇。对于人居环境主要还是从5个子系统看:自然、居住、支撑、人类、社会。
三、小城镇人居环境宜居性的特点
小城镇是农村向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类聚居区,其比农村的功能等方面有一定的高级但是与城市相比又比较低级。对于其人居环境分析应该注意小城镇与农村以及城市的区别。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地质条件复杂,小城镇的数量较多,其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差异较大,本文主要对于豫北平原的小城镇人居环境宜居性方面进行分析。
1.自然系统方面
对于小城镇的自然系统方面,其存在的问题相较大城市较少,但是也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对于小城镇的气候环境大多数的热岛效应并不明显,其受到气候影响较大的还是大的气候环境条件。豫北平原地势平坦,对于小城镇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土地资源;由于小城镇的经济水平的局限,对于城内绿地的建设没有引起政府主管部门、居民等的重视,小城镇的绿地面积达标,但是优美程度不达标,同时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
居民环保意识较差,生活垃圾的种类较多,存在不分类的乱丢乱弃,垃圾处理的实施与城镇发展不符,对于垃圾处理也存在不及时等现象。现阶段的小城镇处于发展阶段,其道路建设、房屋等产生的建筑垃圾较多,存在错误堆放等问题,对于城镇的水资源、空气质量等有一定程度的污染。总之,小城镇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但是土地资源丰富,但是随着小城镇的发展对于农用地有一定的破坏。
2.人类系统方面
由于小城镇的地域性特点较强,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对于小城镇的人们进行一定的分析,小城镇的大多数居民处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对与自我实现需求的人应该相对较少。主要从社交需求对于小城镇的人际关特点进行分析,小城镇的交际圈相对较小,其形成是有农村宗亲和自己工作学习交际共同结合而形成的交际圈,所以其相对稳定。小城镇人们的安全感和心理依赖感相对较强。
3.社会系统方面
小城镇的吸引力较低,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其主要是社会系统方面的发展与大城市的发展严重不平衡导致的。小城镇的医疗水平有限其保障体系不完善,其医疗服务对于周围农村地区具有一定的辐射作用,所以相对紧缺。小城镇与原材料的供应地距离较近,但是其对原材料深加工的工业并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化生产,其经济的增长方式还是粗放型的。小城镇的形成地域文化特征较为明显,小城镇发展建设过程中应对其的保护以及传承。在小城镇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大多都没有引起重视,需要加大改善力度,减少道德等方面的冲突,从而减少社会安全问题。
4.居住系统方面
小城镇的居住方面,近年来由于其发展有了很大的改善。小城镇房价较低,其居住空间较为宽敞,同时人们对于居住环境有意识的提高,现在居住地的小区绿化、公共健身等水平以及场地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物业管理水平较低,对于小区公共卫生的清洁不能很好的尽职职责管理。小城镇有集中的商业服务中心,但是与发达城市相比,其商业服务还比较落后,不管从设施还是从业人员素质,对于此相应的主管应该注意这方面问题进行改善,从而提高居民的居住生活水平。
5.支撑系统方面
对于支撑体系其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对小城镇来说,其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比较落后,其短途交通相对发达,对周围农村地区有很好的辐射,但是在长途交通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车次、时间等有较大的限制。有的城镇甚至没有统一的供暖供气等设施,对于资源有一定程度的浪费。小城镇的教育文化体育设施相对的不发达,基于水平相比农村地区水平较高,但是相比城市差距较大,十万人左右的小城镇有的只有一个电影院,文化体育设施等发展不均衡问题严重。
四、总结
在小城镇宜居性建设时,应注意其人居环境方面的优点以及缺点,对于优点在城镇建设中进行保持或者进一步的提高,对于缺点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从而提高小城镇人居环境的质量使其优良甚至更优,以达到宜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任致远.关于宜居城市的拙见[J].城市发展研究,2005,12(4):33-36.
[3]叶立梅.城中村改造:关注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J].北京规划建设,2005(3):22-24.
[4]何永.理解“生态城市”与“宜居城市”[J].北京规划建设,2005(2):92-95.
[5]宁越敏,项鼎,魏兰等.小城镇人居环境的研究--以上海市郊区三个小城镇为例[J].城市规划,2002,26(10):31-35.
[6]叶耀先.中国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