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代美
摘 要:语文教学除了要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字词基础外,更应该着眼于该学科对学生人格发展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人格。在语文教学的各个模块中应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发掘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儿”。
关键词:人本主义;文言文;教学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身为这个流派的代表人——罗杰斯出版了《学习的自由》一书,在此书中罗杰斯阐释了他的学习理论和观点。
人本主义学习观强调对有意义学习的重视,认为学习不是僵硬的机械反应,教师应将学生当作主体,认为他们是能够自己学会学习的,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应转变为促进者和辅助者。人文主义反对诸如行为主义学习观的以各种预先的设置来强化刺激学生进行学习的观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新时期中的一种重要学习理论。如何把长久以来的教育观转变为知识与情感教育并重的教育观,这是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语文教学并融入课堂中的最终目的。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语文教育实际上分为文化教育和语言教育两种模式,但是目前只剩下了过度的语言教育,使语文课程的价值变得零碎。下面笔者以文言文课程为例,从几个方面讨论如何应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完善语文教学。
1.文言文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文言文由于与现在相隔久远,字词篇章不易理解,所以顶层学习目标的设计偏重于知识无可厚非。但是文言文课堂满是对字句篇章的肢解,以求其词义、句义的理解为主,使课堂教学成了语法课、字词分析课。受苏联教育学传统的影响,许多教师以为灌输了知识,随文串讲对课文进行按部就班的分析就是完成了目标。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要求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应用在文言文教学目标设计上就是要关注文言文作为传统文化的语言载体,在精神人格方面能带给学生的改变。传承文言文中渗透出来的美德,就成为语文教师在知识教学之外应该注重的部分。例如,文言文《陈情表》中李密对于忠和孝的考量,《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知错就改、虚心接受批评、从善如流的品质以及《兰亭集序》中流露出的关爱自然、乐观超脱的人生观等,都是教学中要格外注重的。这些经典作品不应该在教学中被流水线作业般地分解。
2.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法
知识灌输已经不再适用当前的课堂教学,教师已经意识到,自身对学生的教诲和影响是一对多,利用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效率更高。对学生来说,同龄人之间的相互影响更加深刻,这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早在近代,康有为的万木草堂就有以“友读法”进行教学的先例,由“学长”引领学生共同切磋进行学习,使全体学生能有所收获和进益。
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教师在文言文课程教学中提出了比较阅读的教学构思,以锻炼学生思维的发散能力,以旧知识巩固新知识。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种做法最大的好处在于能够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而非单纯掌握知识。
文言文课程中经常出现生字、生词、一词多义或古今异义的用法,学习文言文除了比较阅读之外,整理和归纳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效果一定优于零散讲解和机械灌输,因为一旦知识零散就不利于学生的记忆。学生学习文言文可以在记忆的形式上下功夫,比如重视典型例子,把相关的知识做成表格,这些方法都符合中小学生的记忆规律,在课堂上容易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
如果能够在文言文课堂上充分发挥诵读的功效,也可以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在诵读中回溯到古人的精神世界。诵读不只在课前、课中,在扫清了字词句义障碍之后的课后诵读效果更优。这时候已经理清了作者的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作品的思想主旨,既达到了知识上的教学目标,也符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要求。
3.文言文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在学习者自我发展和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对其施以“无条件的关怀”,学习者就会实现自我的发展,否则容易造成学习过程中的不适应。所以,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应该兼顾不同程度和水平的学习者,最好的教学方式是分层。分层教学并不只表现在课堂问题的设计上,课后作业也应该视学生的程度不同而有所区分。不过分层的设置不可以一成不变,否则会挫伤后进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也会使程度比较好的学生丧失进取心。
在文言文教学中应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从侧面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中华民族精神人格的培养,对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学习都有益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教师有更高的教学水平和对教材更精深的把握才不至于走向偏颇。
参考文献:
[1]黄艳明.中学文言文教与学的困境与突围[J].创新人才教育,2015(1).
[2]陆锋磊.文言文阅读,须致力于完善学生的后续理解[J].高中语文教与学,2015(4).
[3]瞿萍.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