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后外侧入路或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50 例疗效分析

2016-05-24 07:36杨雷刘黎军郭岱琦刘建全尤微柳海峰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

杨雷,刘黎军,郭岱琦,刘建全,尤微,柳海峰

(广东省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广东 深圳 518035)



改良后外侧入路或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50 例疗效分析

杨雷,刘黎军,郭岱琦,刘建全,尤微,柳海峰

(广东省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广东 深圳518035)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或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选用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三踝关节骨折患者50 例,其中男30 例,女20 例;年龄19~65 岁,平均36.2 岁。根据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类,旋后外旋型Ⅲ度15 例,旋前外展型Ⅲ度11 例,旋前外旋型9 例,旋后外旋型Ⅳ度10 例,旋前外旋型Ⅳ度5 例。根据后踝骨折块位置偏向选择手术入路,分别选择改良后外侧入路或后内侧入路,术后随访骨折愈合、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0~30个月,平均15.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踝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按照改良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价,优28 例,良16 例,可6 例,优良率为88%。结论根据术前手术指证,明确手术方式和术中注意事项,选取合适的改良后外侧入路或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改良后外侧入路;后内侧入路

三踝骨折包括内踝、外踝和后踝骨折,约占所有踝关节骨折发病率的7%。由于踝关节是人体重要的关节之一,故对三踝骨折治疗要求较高,骨折解剖复位对保持踝关节的稳定性十分重要[1],以早期治疗,早期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为根本。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 例三踝骨折进行手术治疗,就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50 例,男30 例,女20 例;年龄19~65 岁,平均36.2 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5 例,摔伤10 例,运动损伤9 例,坠落伤9 例,重物挤压7 例。根据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类,旋后外旋型Ⅲ度15 例,旋前外展型Ⅲ度11 例,旋前外旋型9 例,旋后外旋型Ⅳ度10 例,旋前外旋型Ⅳ度5 例。根据患者肿胀及开放程度等决定是否急诊手术,32 例急诊手术,18 例7~10 d内手术,术前常规治疗,均做X线(前后位、侧位及踝穴位)、CT检查,进行关节三维重建,必要的患者进行MRI检查。

1.2手术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根据后踝骨折块位置选择手术入路,分别选择改良后外侧入路或后内侧入路。根据骨折分型,后踝骨折块外侧患者,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取外踝与跟腱之间长约8~15 cm的纵形切口,逐层分离皮下组织,避免损伤腓肠神经和小隐静脉,显露外踝,伴有下胫腓韧带小的骨碎块,先予以清理,较大骨折块空心螺钉固定,显露骨折线,固定顺序外踝-后踝-内踝,外踝用解剖钢板固定,然后进行术中应力试验,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试验阳性的患者,使用1~2 枚4.5 mm的螺钉,在胫腓联合上方2~3 cm处,通过腓骨远端接骨板上预留的钉孔拧入1 枚或由腓骨向胫骨沿20°从后外向前内方向拧入。再显露后踝,予以拉力螺钉或“T”型钢板固定,伴有内踝独立骨折,取常规内踝纵弧形切口或C型臂透视下闭合复位,2 枚空心螺钉内固定。对于后踝骨折块偏向内侧患者,采用踝关节后内侧入路,取内踝与跟腱之间纵形切口,显露骨折线,固定顺序为内踝-后踝-外踝,分别固定。依据术前MRI,对于可疑的内踝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10 例患者,术中均行探查三角韧带的浅层与深层的损伤情况,9 例有不同程度断裂,均先进行骨折固定后再手术修复;三角韧带起点止点断裂6 例,采用锚钉固定缝合法;中间断裂者3 例,采用肌腱线直接缝合。

1.3术后处理术后抬高患肢,常规抗生素治疗,24~48 h视情况拔出引流条,术后石膏外固定4~6周。麻醉作用消失后就开始足趾及患侧膝关节屈伸活动和功能锻炼,制定个体化踝关节功能康复计划,使用下胫腓螺钉固定患者10~12周予以拔除。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1年复查X线片随访。

2结果

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0~30个月,平均15.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X线片示解剖复位,内固定无松动和断裂,踝穴解剖关系均恢复正常,下胫腓联合解剖关系正常。未见踝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按照改良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价[2],包括疼痛、踝关节的稳定、行走能力、跑动能力、工作能力、踝关节的活动、X线结果等7个方面,优(96~100分)28 例,良(91~95分)16 例,可(81~90分)6 例,差(0~80分)0 例,优良率为88%。典型病例影像学资料见图1~3。

图1术前正侧位X线片示左侧踝关节图2术后正侧位X线片示内、外、后踝图3术后1年取内固定后X线片示骨

骨折(旋后外旋Ⅳ度)骨折均达解剖复位折愈合、踝穴对位良好

3讨论

踝关节是人体负重的轴性屈戍关节,其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复杂的结构和特殊的功能,决定了其骨折后,解剖复位、坚强的固定和早期的功能康复训练至关重要,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概率,减少致残发生率。其中三踝骨折造成的机制复杂,牵扯部位较多,单纯石膏外固定,很难达到复位要求,无法恢复踝穴的稳定性,手术治疗势在必行。

Tejwani等[3]研究发现,当踝关节骨折累及后踝时,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概率要明显增加,临床功能恢复会较差。Raasch等[4]研究发现,后踝骨折块必须进行有效固定,否则容易导致距骨后外侧半脱位。临床上后踝骨折块一般小于关节面1/4的可以不手术固定,三踝骨折的治疗重点多放在对后踝骨折块的处理,后踝手术治疗效果与后踝的手术显露有直接关系,本组患者根据后踝骨折块位置偏向选择手术入路,分别选择改良后外侧入路和后内侧入路,取得满意疗效。

术前依据患者X线、CT检查,进行关节三维重建。对于后踝骨折块偏向外侧患者,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固定顺序外踝-后踝-内踝;对于后踝骨折块偏向内侧患者,采用踝关节后内侧入路,固定顺序内踝-后踝-外踝,分别固定。由于三踝骨折的后踝骨折片常是下胫腓联合撕脱引起,骨块多位于后外侧,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较多。分析本组患者手术入路选择的优点:a)在三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中采取改良后外侧入路安全、有效,在处理后踝、外踝骨折的同时,可直视复位并牢固固定后踝,为获得无痛、功能良好的踝关节提供基础[5],优于后踝骨折螺钉从前向后固定;b)后外侧入路是在深筋膜下掀起皮瓣,显露踝关节,软组织相对丰厚,术后切口感染坏死率低;c)可以很好的完成下胫腓前、后韧带的探查和修复;d)对于老年骨质疏松后踝骨折患者,单纯螺钉不牢靠,常需要抗滑钢板,该入路可以很好地完成手术操作;e)对于后踝骨折块偏向内侧的患者,外侧入路不能很好显露骨折块,这时候选踝关节后内侧入路,可达到直视下复位。

分析在完成本组患者治疗的过程中,术者发现手术方式、手术过程和后期康复均有重要作用,也收获一些心得:a)改良后外侧入路或后内侧入路,固定顺序不能完全拘泥于外踝-后踝-内踝或内踝-后踝-外踝,术前CT或MRI提示关节内有游离骨折块或疑似胫腓前、后韧带损伤时,选用改良后外侧入路,固定顺序改为后踝-外踝-内踝,分别固定是由于如果先固定复位外踝,通过紧密结合的下胫腓后韧带牵拉,使得后踝获得近似解剖复位,导致踝关节间隙狭窄,会造成关节内游离骨折块取出困难;b)改良后外侧入路沿外踝与跟腱中点纵向切口,逐层显露,注意保护腓肠神经和小隐静脉,通过腓骨长短肌与足母长屈肌间隙显露后踝;c)术前诊断疑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韧带损伤者,由于术前不易诊断而被忽视,需要进行术中应力试验,在腓骨骨折复位固定后,将腓骨下端向内外牵拉活动,如腓骨有2 mm以上活动度,说明下胫腓韧带联合断裂,胫腓联合失稳,必须予以复位固定。由于距骨前宽后窄,应在踝关节背伸位时拧入螺钉,防止固定过紧,影响到踝关节屈伸活动;d)Weber等[6]研究发现,30%的患者经后外侧入路治疗后,钢板与腓骨长肌腱有磨擦,从而导致踝痛。本组患者对于外踝局部皮肤无破损者,在选取钢板固定时,将骨折线以上部分仍旧置于腓骨后方,骨折线以下的钢板置于腓骨外侧,从而减少钢板对腓骨长肌腱的刺激;e)在固定外踝时,要求考虑到距骨向外移位和保持腓骨的长度,恢复腓骨的外翻角;f)依据术前MRI,对于可疑的内踝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患者,术中需要探查三角韧带的浅层与深层的损伤情况,根据损伤部位分别采用锚钉固定缝合法或肌腱线直接缝合;g)下胫腓固定的拉力钉常规术后10周取出,这时开始加强踝关节的负重锻炼,以避免拉力钉不断遭受剪切力而造成断钉;h)术后康复锻炼至关重要,术后仍需抬高患肢石膏固定,逐步进行足趾、膝关节和踝关节功能锻炼,减少肌肉萎缩、踝关节疼痛、僵硬等并发症。

总之,三踝骨折是复杂的关节内骨折,常常伴有各种后遗症,所以术前明确诊断、确定手术方式和早期功能康复至关重要,是预防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关键。本组患者均是根据术前检查结果,进行了充分的术前讨论,选择改良后外侧入路或后内侧入路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危杰,刘璠,吴新宝,等.骨折治疗的AO原则[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61.1

[2]BairdRA,JacksonST.Fracturesofthedistalpartofthefibulawithassociateddisruptionofthedeltoidligament.Treatmentwithoutre-pairofthedeltoidligament[J].JBoneJointSurg(Am),1987,69(9):1346-1352.1

[3]TejwaniNC,PahkB,EgolKA.Effectofposteriormalleolusfractureonoutcomeafterunstableanklefracture[J].JTrauma,2010,69(3):666-669.1

[4]RaaschWG,LarkinTJ,DraganichLF.Assessmentoftheposteriormalleolusasarestrainttoposteriorsubluxationoftheankle[J].JBoneJointSurg(Am),1992,74(8):1201-1206.1

[5]付解辉,张玉富,王金辉,等.后外侧入路手术在三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5,55(36):75-76.1

[6]WeberM,KraseF.Peronealtendonlesionscausedbyantiglideplatesusedforfixationoflateralmalleolarfractures:theeffectofplateandscrewposition[J].FootAnkleInt,2005,26(4):281-285.

作者简介:杨雷(1974- ),男,副主任医师,广东省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518035。

收稿日期:2016-02-18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5572(2016)04-0370-03

猜你喜欢
踝关节骨折
踝关节骨折术后疼痛的护理要点分析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的临床治疗及效果评估
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
经皮微创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探讨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临床研究
保守疗法与手术疗法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可吸收螺钉与空心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对比
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疗效
手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16例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