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发展 创新先行科技助推上海现代水务发展
上海
加强科技创新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根本保障。上海水务科技工作紧紧围绕水务中心工作、重大工程和重点任务,充分发挥科学决策和科技引领作用,通过科技攻关、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为实现上海水务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金泽水库原水工程
苏州河深隧关键技术研究
2016年,上海水务科技工作紧紧围绕上海市水务中心工作、重大工程和重点任务,充分发挥科学决策和科技引领作用,通过科技攻关、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有力地推进科技兴水,有效支撑了上海水务事业快速发展。
2016年上海水务确定了“十三五”期间要聚焦保障防汛安全、提供优质供水、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科技创新和系统性应用。饮用水安全方面,深化黄浦江上游生态水源湖(库)供水保障体系技术研究、陈行—青草沙连通管工程关键技术研究、智能供水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二次供水及供水管网系统节能降耗关键技术研究,进一步加强从“源头”到“龙头”的全过程饮用水安全保障科技支撑。防汛安全方面,开展中心城区排水与内涝防治体系关键技术研究、“海绵城市”建设关键技术研究、黄浦江河口建闸前期决策关键技术研究、苏州河深隧与地区排水系统一体化运行调度关键技术研究,保障市民出行及生命财产安全。水生态方面,在水污染控制治理方面,开展中心城区雨水泵站放江排放口污染物削减关键技术研究、城市面源污染负荷识别与水环境容量关键技术研究、响应纳污红线的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升级关键技术研究、提升城区河网生态承载力和水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研究,支撑城乡中小河道综合整治,进一步打造绿色生态水环境,构建宜居城市。
“海绵城市”水务设施关键技术
临港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图
2016年上海市水务局正式印发了《上海市水务标准体系表》,从“3个维度、5个层级、6个专业门类、6个功能序列”角度将现行水务标准分门别类,同时规划了“十三五”期间水务标准制订修订计划和标准研究项目储备。
新颁布的《上海市水务标准体系表》重点关注与民生领域相关的水务标准研究与制定。计划编制的《上海市饮用水水质标准》将对照国际化大都市要求,进一步改善城市净水工艺,完善供水水质,保障市民身体健康。《中小河道管理综合标准》《小区二次供水综合管理标准》《排水综合管理标准》等一系列规范城市综合管理、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的城市水务综合管理标准也将于“十三五”时期颁布施行。《上海市除涝标准》已通过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立项论证,有望出台成为兼顾上游洪水、区域暴雨、下游高潮等自然规律,以及特大型城市发展规律的国内首个同类地方标准。
上海水务标准体系的“三个维度”
科技创新服务网
区域除涝与城镇排水标准融合
BIM模型
运用关键技术研究成果提标改造城镇污水处理厂
淀东水利枢纽BIM技术运用
吴淞口水势河势及河口形态
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
水务BIM(WBIM)是BIM技术与水务专业技术的创新融合应用,通过重大工程“全生命周期应用”,助推上海水务工程建设和管理提级增效,提升水务行业现代化管理的水平。2016年上海市水务局颁布了《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水务应用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以下简称《WBIM行动计划》),增设了科技委信息化与BIM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协调组建了由设计、施工、运维、管理等单位参与的上海水务BIM发展应用联盟。目前在建的张马泵站工程、金泽水库原水工程等9项水务行业的项目已运用了WBIM技术,并且列入了全市BIM技术应用的试点示范,吴淞江行洪工程(新建新川沙河口泵闸)、调蓄系统工程(苏州河段深层排水调蓄管道系统工程)、横沙东滩圈围(八期)工程在内的14项重大水务项目也将进一步运用BIM技术。力争到2019年年底,全市水务行业规模以上新建、改建、扩建的政府投资项目全面应用BIM技术,打造一批BIM技术水务应用的标杆,基本形成BIM技术水务应用管理体系框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2016年,上海水务科普工作突破形式单一、内容陈旧、参与面窄、资源不足等科普工作瓶颈,深入社区、深入学校、深入基层开展水务科普工作。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适时动态发布通俗易懂的防汛知识;通过苏州河梦清园、华坪小学、长江小学等全国中小学节水教育基地和水科学特色学校向广大青少年传播水科普知识;通过青浦水利推广站、松江水利实验站面向基层农民推广农田水利实用新型技术;通过科技创新网络进一步拓展科普活动资源,创新科普活动方式,紧紧依托水务行业社团,广泛发动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水务科普工作,为本市建设科创中心、提升公众科学素质做出努力。
图文/上海市水务局
整编/杨轶 设计/杨桦
深入学校开展水务科普工作
2016年“节水防污玩科学”节水型校园模型创意活动
全国中小学节水教育基地——苏州河梦清园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