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利器,承载着他的荣耀;装甲铁流,凝聚着他的心血。在国防工业的钢铁长城上,他是一颗牢牢栓紧的“螺丝钉”。他,就是内蒙古一机集团特种技术装备公司高级技师张学海。
张学海已在内蒙古一机集团的模修钳工岗位上工作了20年。早在29岁时,他就获得过“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和“全国技术能手”的殊荣。
在工作中,张学海善于动手动脑,解决了众多技术难题。2009年,张学海参加某型主战坦克的研制任务。研制过程中,由于一个关键零件的成型技术还不完善,坦克散热器达不到技术要求,影响到该型坦克参加国庆阅兵。张学海大胆设计改进零件成型模具,一举攻破了这个技术难关,保证了该型坦克的顺利受阅。公司有一台进口数控冲床,用来装夹模具的机械手卡爪存在容易损坏的问题,这种卡爪只能靠进口更换,费用昂贵。张学海经过大量研究分析,终于发现卡爪容易变形主要是进口机床与国产模具精度不一致造成的。他对冲床结构作了相应调整,解决了这一技术问题,使设备的潜力得到更充分的释放。
2011年,公司为张学海成立了“张学海创新工作室”,以解决新产品试制、设备改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以及进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完成攻关项目34项。
工作20年来,张学海先后提出的质量控制成果、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项目共计40余项,在生产中攻破50多项科研和产品难关。作为“知识型、技术型、实用型”高技能人才,张学海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国防兵器工业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