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体育用品制造业集群发展:动因、态势与路径

2016-05-24 14:47夏成前战炤磊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体育用品基尼系数区位

董 进,夏成前,战炤磊

◀体育人文社会学

新常态下体育用品制造业集群发展:动因、态势与路径

董 进1,夏成前2,战炤磊3

(1.南京工程学院体育部,江苏南京211167;2.盐城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江苏盐城224002;3.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海学刊杂志社,江苏南京210013)

集群发展是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主导模式,既是化解体育用品制造业现实危机的有效手段,也是新常态下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根本路径。从行业集中度、空间基尼系数、区位熵等指标来看,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在部分地区已经呈现出集群发展态势,但是集群效应仍有待提升。因此,必须积极探索体育用品制造业集群发展的有效路径,特别是要立足比较优势,创新特色模式;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着力突破多重要素瓶颈;瞄准突出问题,完善推进机制。

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集群;新常态;比较优势

世界制造业加速向中国转移的时代背景和中国丰裕的劳动力资源优势,使体育用品制造业在我国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2014年体育用品制造业增加值达到2 418亿元,占GDP的比重为0.38%,进出口总额达200.85亿美元。随着集聚或集群发展成为现代产业的主导模式,许多地区在培育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聚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以福建晋江为代表的体育用品产业集群更是具有世界性影响。当前,国内学界关于体育用品制造业集群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针对福建、广东、浙江等体育用品产业发达地区的案例剖析和比较研究[1-2];二是对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整体的演化分析和实证研究[3-4];三是运用价值链、品牌营销等理论框架分析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问题与对策[5-6]。当前,我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既存在诸多良好机遇,也面临诸多严峻挑战,走集群发展道路既是应对新常态下多重危机与挑战的内在要求,又是通过转型升级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根本路径。本文根据相关数据库公布的体育用品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数据(2004—2013年数据来自“中国统计数据应用支持系统”数据库,2014年数据来自全球统计数据/分析平台的“中国工业行业数据库”),运用行业集中度、空间基尼系数、区位熵等指标对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集群发展的总体态势和集聚效应进行定量评价,进而针对新常态下体育用品制造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系统探讨新常态下体育用品制造业集群发展的科学路径。

2 新常态下体育用品制造业集群发展的综合动因

2.1 新常态对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要求需要通过集群发展来实现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向中高速,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分配结构等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发展动力从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对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构成了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的现实环境。特别是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体育用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创造了有利契机。实际上,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诸多问题和危机的深层成因就在于转型升级的严重滞后,制约转型升级的关键症结就在于企业创新能力不足。《2014年中国体育用品产业发展白皮书》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4月16日,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公开的专利仅有7 074件,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外观设计专利,发明专利所占比重仅为11.48%。而产业集群在激发创新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不仅能够借助同类竞争机制、互补共生机制、协同合作机制、信息传递机制、文化引领机制为创新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充分激发企业的创新热情,而且能够通过知识溢出效应、社会资本治理效应、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培育效应、模仿学习效应有效降低创新活动的成本,还能够为创新活动提供完善的服务支撑网络,提高创新活动的成功率和预期收益水平,从而能够有效推动体育用品制造业走向创新驱动发展道路。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产业集群有助于吸引资源要素并激发业态创新,从而使体育用品制造业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进而增强对各种利益冲突的包容性,保障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顺利开展。

2.2 新常态给体育用品制造业带来的严峻挑战需要通过集群发展来应对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体育用品生产基地,全球三分之二以上的体育用品都是由中国制造,以福建晋江等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具有世界级影响。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特别是全球经济不景气带来的外需萎缩和国内人口红利弱化带来的劳动力成本持续增加,使得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销售收入和利润大幅下降,本土龙头企业不得不通过关闭门店来应对巨大的库存压力。2011—2013年,李宁、安踏、匹克、361度、中国动向和特步等六大国内运动品牌的存货总量均超过30亿元,其中2012年高达37.21亿元,而同期主要本土品牌运动服销售收入下降幅度均超过20%,运动鞋销售收入下降幅度也超过19%。2012年李宁、匹克、安踏、361度、特步五大公司关闭了超过3 800家门店,其中仅李宁公司门店数量就少了1 821家。即便在2014年本土运动服、运动鞋销售收入成功逆袭实现两位数增长的背景下,本土龙头李宁公司仍未走出“寒冬期”,关闭门店519家,亏损7.81亿元。从短期来看,新常态下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需求环境趋紧的形势难以根本改变,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投资和消费扩张仍面临严重制约,其走出困境的关键仍是去库存、降成本,而产业集群内蕴含着良好的成本节约机制,既可以通过外部经济降低企业的要素成本,又可以通过规模经济降低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还可以通过信誉治理机制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和运营成本,这些无疑能够帮助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尽快走出困境。进一步从长期来看,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彻底摆脱危机的出路在于转变发展方式,走创新驱动的集约型发展道路,而产业集群具有良好的知识溢出效应和创新孵化效应,能够为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动力支撑。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培育产业集群,抱团取暖、竞合发展,是新常态下本土体育用品企业走出困境的理性选择。

2.3 体育用品制造业集群发展是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内在要求

按照迈克尔·波特的描述,产业集群就是“在某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邻近、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和相关法人机构,以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补性相联结”[7]。体育用品制造业是指各种与体育活动有关的最终体育用品及相关配套产品的加工制造单位及其经济活动的集合,不仅自身的产品门类极其丰富,而且与其他制造业门类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除了包括体育器材制造和体育球类产品制造等核心行业之外,还涉及纺织服装、鞋帽、皮革橡胶、饮料食品等行业。这种复杂多元的产品门类和产业联系决定了体育用品制造业更加适合集群发展模式,而且将集群发展作为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主导模式,也是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内在要求。1)体育用品制造业细分行业多,在集群发展过程中不仅会不断形成新的产品和业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体量规模大,一旦在集群发展过程中重新获得较高的增长速度,将对新常态下保持国民经济中高速稳定增长提供显著支撑作用。2)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地理上的邻近将为业务关联企业节省大量的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同时相似企业的集中布局也有助于增强该地区对于普通劳动力和高端人力资本的吸引力,从而使劳动密集型特征突出的体育用品制造业能够获得更好的市场绩效。而体育用品制造业绩效的提升,将为人们提供量多、质优、价廉的体育装备和设施,从而为各类体育服务和体育消费提供良好的物质支撑,既可以通过促进体育服务业的发展壮大而提升体育产业结构的服务化水平,又可以通过促进体育消费的规模扩张和层次提升而优化消费与投资在经济增长结构中的比例关系。同时,体育用品制造业集群发展还有助于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强化对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扶持,扩大就业,提高人力资本素质,从而缩小城乡差距、收入差距。3)体育用品制造业集群发展可以通过共享劳动力市场、互补性中间品和知识溢出而产生成本节约、效率改进和创新优势,从而弱化该产业对于要素和投资的依赖,加快增长动力从要素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此外,体育用品消费过程也有一定的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属性,而且体育活动也有助于增强人们的创新意识,因而,体育用品制造业集群发展也从人力资本供给和创新氛围优化方面促进创新驱动发展。

3 体育用品制造业集群发展的态势、效应与问题

3.1 基于行业集中度的分析

从市场营销理论来看,行业集中度是指某个行业内产出指标或投入指标较大的少数企业所占的市其中,CRn为行业集中度,表示体育用品制造业中某项指标排名前n位的地区占全国总量的份额,本文分别计算前3位、前5位地区的行业集中度;xi表示第i个地区体育用品制造业的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工业销售产值、从业人员,X表示全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销售产值、从业人员。

表1数据显示,从样本期的平均值来看,前3位地区的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销售产值、从业人员合计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58.07%、58.62%、58.76%、65.08%,前5位地区的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销售产值、从业人员合计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81.16%、81.00%、81.58%、84.22%。这说明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行业集中度较高,体育用品制造业的投入和产出的一半以上集中在前3位省市,而前5位省市更是集中了全国80%以上的体育用品制造业。尽管在不同年份相关指标的领先地区排序略有差异,但是领先地区主要包括广东、山东、浙江、福建、江苏、上海等地区,其中上海仅在2004—2007年的总资产排序中挤进前5位,在其他年份和指标排序中广东、山东、浙江、福建、江苏牢牢占据前5位,说明,体育用品制造业在这5个地区呈现一定的集群发展态势。场份额,这一概念常被用来分析总体的产业集群程度。由于少数大企业的相关数据难以获取,本文采用排名靠前的省市数据代替。其计算公式为:CRn

表1 2004—2014年体育用品制造业行业集中度(%)

3.2 基于空间基尼系数的分析

克鲁格曼运用空间基尼系数法测算美国制造业的集聚程度[8],其优点是简便直观,其缺点在于无法明确判断是否存在产业集聚[9]。其计算公式为:,其中,G表示空间基尼系数,si是 i地区体育用品制造业的销售产值、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从业人员占全国的比重,xi是i地区规模上工业销售产值、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从业人员占全国的比重。0≤G≤1,G越大说明产业集群程度越高,当G=1时,说明体育用品制造业全部集中在一个地区,产业集群程度最高;当G=0时,说明体育用品制造业平均分布在全国各个地区,不存在产业集群现象。

表2数据显示,体育用品制造业空间基尼系数虽然绝对值并不高,但是总体上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以销售产值计算的空间基尼系数,从2005年的0.027增加到2013年的0.033;以总资产计算的空间基尼系数,从2005年的0.042增加到2014年的0.059;以主营业务收入计算的空间基尼系数,从2005年的0.027增加到2014年的0.031;以从业人员计算的空间基尼系数,从2005年的0.066增加到2011年的0.081。虽然空间基尼系数大于0并不能说明存在产业集聚,但是不断增加的空间基尼系数至少可以说明体育用品制造业的空间集聚程度在不断提高。

表2 2005—2014年体育用品制造业空间基尼系数

总体而言,随着体育用品制造业空间基尼系数的稳步提高,初步展现出了一定程度的集群效应,利润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均呈现稳步增长态势。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利润总额从2004年的10.46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69.94亿元,资产利润率从2004年的4.22%提高到2014年的9.49%,劳均销售产值从2004年的13.62万元提高到2013年的42.37万元。

3.3 基于区位熵指数的分析

区位熵是指产业在某地区经济中的份额与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份额的比值,常用来反映特定地区的产业集群程度。其计算公式为:LQi=(Eij/Ei)/(Ekj/Ek),其中Eij指i地区j产业(体育用品制造业)的销售产值、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从业人员,Ei指i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销售产值、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从业人员,Ekj指全国j产业(体育用品制造业)的销售产值、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从业人员,Ek指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销售产值、从业人数、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通常情况下,当LQ>1时,说明体育用品制造业在该地区的地位和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该地区存在体育用品产业集聚程度较高;当LQ<1时,说明体育用品制造业在该地区的地位和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该地区体育用品产业集聚程度较低[10]。

表3数据显示,从样本期的均值来看,福建、广东、上海、浙江销售产值、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从业人员4类区位熵均显著大于1,山东、江苏则有销售产值、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3类区位熵显著大于1,由此基本可以判断这6个省市存在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聚,占14个样本省市的43%,其他8个省市的4类区位熵均显著小于1,体育用品制造业的集聚态势不明显。从最新年份的数值来看,上述6个省市的区位熵无明显变化,仍保持较高的集聚水平。虽然2014年江苏总资产区位熵降低为0.857,上海2013年销售产值区位熵降低为0.805、2014年主营业务收入区位熵降低为0.731,但是江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最新年份的4类区位熵均大于1,且显著高于样本期均值,其中销售产值区位熵和主营业务收入区位熵是样本期均值的2倍以上,总资产区位熵和从业人员区位熵也分别是样本期均值的1.74倍和1.83倍,成为典型的体育用品制造业集聚区。由此,体育用品制造业的集聚区域扩大到7个省市,占样本省市的50%。从最新年份数值与样本期均值的比较来看,除江西外,安徽、天津、湖南、河北的区位熵也普遍提高,其中安徽主营业务收入区位熵为0.942、天津从业人员区位熵为0.906,接近集聚标准;而福建、上海、山西、北京的区位熵普遍下降,其中北京区位熵仅为均值的1/6~1/4。此

外,区位熵取值的区域差异也非常大,从样本期均值来看,福建的4项指标取值分别是北京的19倍、20倍、19倍、10倍;从最新年份数值来看,这种差异更大,福建的4项指标取值分别是北京的92倍、59倍、86倍、64倍。

表3 2004—2014年体育用品制造业区位熵

表4 2004—2014年体育用品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和资产利润率

对比表3和表4可以发现,无论是从最新年份数值来看,还是从样本期均值来看,7个体育用品制造业集聚区的劳均销售产值和资产利润率的均值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个集聚区2013年劳均销售产值的均值和2014年资产利润率的均值分别为47.29万元和12.26%,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1.61%和29.19%;7个集聚区在样本期平均的劳均销售产值和资产利润率的均值分别为30.62万元和7.93%,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8.01%和19.01%。这说明集聚区整体的劳动生产率和资产利润率相对较高,体育用品制造业集群产生了一定的正向外溢效应。

3.4 体育用品制造业集群发展的问题与诉求

1)集聚程度仍然偏低,需要继续加大集群发展力度。尽管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已经呈现出明显的集聚发展态势,但是,总体的集聚程度并不高,部分地区的集聚程度甚至出现下降趋势。虽然体育用品制造业的空间基尼系数总体处于波动上涨趋势,但是近年来确实增长乏力:从2013年的数据来看,只有总资产的空间基尼系数处于历史峰值,而销售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的空间基尼系数低于历史峰值;2014年总资产的空间基尼系数再创新高,但主营业务收入的空间基尼系数却出现了下降。同时,部分集聚程度较高的地区也呈现了最新年份的区位熵低于样本期均值的情况。例如,福建、上海的销售产值、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从业人员4类区位熵在2013年、2014年、2014年、2011年的取值均低于样本期均值,广东、山东、江苏的销售产值和从业人员区位熵也出现了类似情况。这其中固然有边际规律的惯性影响和宏观经济形势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但也说明了未来我国还需要在加强体育用品制造业集群发展方面付出更多努力。

2)特色不够鲜明,生产效率亟待提高。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延承了中国制造的典型特征,主要生产附加值较低的产品,在价值链低端获取微薄利润。多数集聚程度较高的地区,如福建、广东、山东等,体育用品制造业以传统的鞋帽服装为主,即便是安踏、李宁等龙头企业,仍主要依靠传统体育用品业务打天下,致使体育用品制造业集群的地域特色和行业特色均不够鲜明。与此相对应,体育用品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偏低,在要素投入层面的集聚程度显著高于在产值产业层面的集聚程度。从行业集中度来看,2010年以来,总资产和从业人员前5位地区的合计占比均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和销售产值前五位地区的合计占比,并且这种差距日趋扩大,2011年以来这种投入占比大于产出占比的对比关系进一步扩大到前3位地区。同样,从4类空间基尼系数的比较来看,以从业人员和总资产两项投入指标计算的空间基尼系数显著高于以销售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两项产出指标计算的空间基尼系数。

3)面临多重要素瓶颈,集群效应有待提升。体育用品制造业总体上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部分体育用品大省的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且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潜在劳动力供给水平下降,对于体育用品制造业集群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制约。从人口年龄结构来看,2014年,体育用品制造业大省江苏、山东的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分别为12.06%和11.47%,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06%);同时,人口大省山东的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重(72.74%)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3.45%)。从平均工资水平来看,2014年,体育用品制造业大省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的制造业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劳动力雇佣成本比较高的地区。进一步从资本要素的供给来看,2014年上海、江苏、福建体育用品制造业固定资产均出现了负增长,浙江和广东也仅有不到2%的增长,这些地区的体育用品制造业固定资产增速均显著低于本地区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平均水平,这意味着体育用品制造业集群发展可能面临着较为严重的资金瓶颈。

我们还应当看到,并不是所有集聚区域都产生了良好的正向外溢效应,部分区位熵指数较高的省市的表现差强人意。从样本期均值来看,福建和广东的劳均销售产值分别仅为18.24万元/人和14.56万元/人,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3.75%和39.13%,而广东、福建、上海、浙江的资产利润率也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广东的资产利润率仅为3.07%,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6%;从最新年份的数值来看,2013年福建、广东、上海、浙江的劳均销售产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4年福建、广东、上海、浙江的资产利润率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浙江的资产利润率仅为3.8%,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0%。这说明随着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加上外需持续低迷,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传统大省面临严重困境,亟需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加快实现从体育用品制造业大省到强省的转变。

4 新常态下体育用品制造业集群发展的路径选择

4.1 创新体育用品制造业集群发展的特色模式

1)依托自主创新优势,培育技术密集型产业集群。体育用品中既有服装鞋帽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又有以高端体育器材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品,而且即便常见的服装鞋帽在材料选择和生产工艺方面也有不断更新换代的技术要求。特别是随着现代体育科技的迅猛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业也面临着进一步的分化,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持续上升,因此,未来应瞄准产业集群的高端模式,积极培育技术密集型体育用品制造业集群。技术密集型产业集群的显著特征是以科技含量较高的高端体育用品制造为核心,龙头企业依托在产品分工体系中的优势地位吸引其他配套企业,依托持续的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推动整个产业集群的演化升级。

2)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培育绿色低碳型产业集群。绿色健康、低碳环保是现代产业发展主流要求,也与体育运动的价值追求相吻合,因而也应该成为体育用品制造业的根本特征。但是,体育用品制造过程中经常会用到钢材、橡胶、化纤等材料,并涉及切割、焊接、打磨、印染等工序,不仅会产生较高能耗,而且可能污染环境,甚至对消费者健康产生危害,因此,应顺应现代产业集群发展的主流趋势,引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升级生产工艺、优化业务流程,培育绿色低碳型体育用品制造业集群。绿色低碳型产业集群的典型特征是以绿色健康、低碳环保的体育用品制造为核心,产业布局、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都符合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产业集群与生态环境保持和谐的互动关系。

3)依托产业基础优势,培育多元融合型产业集群。体育用品制造过程需要用到品类众多的原材料,其业务联系部门既有第一产业也有第三产业,既有轻工业也有重工业,因而体育用品制造业对于多元化的配套产业有着较强的依赖性。这种复杂的产业联系不仅为体育用品制造业集群发展提供了合理性支撑,也为体育用品制造业集群揭示了一种重要的实践模式,即体育用品制造业与多种产业联姻的多元融合型产业集群。多元融合型产业集群的典型特征是多种产业门类围绕体育用品制造流程集中布局,龙头企业依托对关键业务流程的控制权而吸引其他资源和配套企业,通过多元产业之间复杂的联系效应带动整个产业集群的规模扩张和演化升级。当前,随着新常态下经济结构的服务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体育服务业的迅猛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业应和体育服务业加强融合,通过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协调互动,推动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此外,由于部分体育用品生产过程中会广泛用到农产品,而国家对农业的政策扶持还将持续加大,因此,体育用品制造业与农业的融合发展也是值得关注的方向。

4.2 突破体育用品制造业集群发展的要素约束

1)拓宽融资渠道,突破资金瓶颈。体育用品制造业集群中有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难以规避的“麦克米伦缺口”[11]使资金短缺成为体育用品制造业集群的常态,特别是近年来居高不下的库存压力更使得体育用品制造企业面临严重的资金瓶颈。为此,必须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发展创业板市场和股权交易市场,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同时,改善中小企业担保基金的运行效率,使更多的中小企业能够从银行金融获得贷款支持。此外,培育集群企业的社会资本,依托集群的信息传递机制和信用监督机制,鼓励集群企业相互融通资金或提供信用担保。

2)完善用人制度,突破人才瓶颈。体育用品制造业既有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因而既需要大量的普通劳动力,也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虽然从整个产业集群层面来看,通过共享劳动力市场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劳动力供给,但是高端人才严重稀缺的局面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改观,反而人口红利的消减还会带来日益突出的“劳工荒”。因此,必须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效率,逐渐提高本地区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争取以“质的改善”替代“量的危机”。同时,完善用人制度,保障劳动者权益,增强劳动力的供给意愿。特别是面对高端人才紧缺的问题,既要加快本土培养进程,又要加大外部引进力度,短期内的应急方案是探索优秀人才的功能性使用制度,通过项目委托制、弹性聘用制等方式,在不改变优秀的单位归属的前提下使用其智力资源。

3)加强自主创新,突破技术瓶颈。体育用品制造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同样需要转变发展方式,摒弃主要依靠初级要素和投资驱动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走创新驱动的集约型发展道路,而其转型发展的关键难题就是技术瓶颈。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的总体技术水平偏低,大量关键性生产技术主要依靠进口,许多企业只能在低端的来料来样加工环节赚取微薄的利润,难以有效构筑市场竞争优势,本土龙头企业在与跨国巨头的竞争中也是节节败退。为此,必须以全面落实创新驱动战略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区域自主创新体系,使企业成为主要的技术创新主体,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力度,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切实提高技术研发能力和成果质量。特别是要瞄准体育用品制造技术的国际前沿,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尽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为体育用品制造业集群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

4.3 完善体育用品制造业集群发展的推进机制

1)规划引领机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的事前规划是体育用品制造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必须加强顶层设计,综合考量本地区的比较优势,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明确体育用品制造业集群发展的目标定位、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发展规划要实现刚性与弹性的有机统一,一方面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必须以制度的形式稳定下来,不能朝令夕改,另一方面也不能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必须根据内外环境做出适当调整。

2)龙头企业和优秀品牌培育机制。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关键取决于龙头企业,而当前,我国本土体育用品制造企业与跨国巨头的最大差距来自品牌的市场认可度。因此,要促进体育用品制造业集群发展,必须通过鼓励多元化经营,促进兼并收购,加快培育一批主营业务优良、产品结构合理的本土龙头企业,并且在不断提供产品质量层次的同时,加强品牌营销,通过更加鲜明的品牌形象设计、更加精准的广告投放、更加高效的社会责任公关,培育一批优秀的本土体育用品品牌。

3)典型示范机制。要促使相关企业和地区主动融入体育用品制造业集群,必须向其充分展示集群发展的良好预期收益,因此,应注重培育典型案例,借助榜样的示范作用,引导相关市场主体选择集群发展道路。一方面,要在全国层面上,选择福建晋江和石狮、广东东莞和中山、浙江慈溪和奉化、江苏昆山和江都等已经颇具声望的体育用品制造业集群作为样本,进行广泛宣传,推广其经验,研讨其问题,带动其他地区发展;另一方面,要在地区层面上,立足本地区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体育用品产业园区,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公共服务降低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的综合成本,引导优质企业向园区集聚,延伸产业链条,充分释放产业集群的正向效应。

4)竞合协调机制。产业集群发展直观上表现为为数众多的市场主体在有限空间内的集聚,而空间上的邻近和业务上的接近使得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既有同质企业之间的竞争,又有互补企业之间的合作,因此,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是影响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变量。一方面,要培育合作共赢的文化氛围,引导相关企业树立正确的竞争理念,在公开公平的市场竞争中形成良性的竞合关系,以合作共赢取代零和博弈;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组织,使其在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难以协调,或者个体利益与群体利益发生严重冲突时,发挥第三方仲裁作用。

[1]蔡宝家.我国中小体育用品生产企业产业集群集聚研究——以福建晋江运动鞋产业集群为实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0):1316-1318.

[2]王加益.浙江、广东体育用品产业集群比较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9(5):22-25.

[3]杨明,郭良奎.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发展及政府政策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7(3):27-30.

[4]陈颇,赵恒.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的定量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1):56-61.

[5]潘四凤.全球价值链下中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升级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0(5):68-72.

[6]刘英.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探讨[J].四川体育科学,2009(4):4-7.

[7]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40.

[8]Paul Krugman.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1,99(3):483-499.

[9]徐康宁.当代西方产业集群理论的兴起、发展和启示[J].经济学动态,2003(3):71-74.

[10]王大鹏,张文娟,段炼.基于区位商的河北省休闲体育产业布局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1-45.

[11]沙勇.我国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及应对策略[J].江海学刊,2013(3):99-104.

责任编辑:刘红霞

Sports Goods M anufacturing Industry Cluster Development:Motivation,Situation and Path

DONG Jin1,XIA Chengqian2,ZHAN Zhaolei3
(1.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jing 211167,Jiangsu,China;2.Department of Social Sports,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Yancheng 224002,Jiangsu,China;3.Magazines of Jianghai Academ ic Journal,Jiangsu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Nanjing 210013,Jiangsu,China)

Cluster development is the dom inantmode of sports goodsmanufacturing industry,which isnot only an effective way to resolve sports goodsmanufacturing industry crisis in reality but also is the fundamental path of transform ing and upgrading the new normal sports goodsmanufacturing.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industry concentration,spatial Gini coefficient and location entropy metrics,the sports goods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hina has been developing in a cluster form in some areas,but the cluster effect remains to be promoted.So it is really necessary and urgent to explore an effective path of cluster development for sports goodsmanufacturing industry,especially in terms of comparing advantages and innovating characteristicmodel.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reform,it needs to aim at breaking through the bottleneck of multiple elements,solving the primary problems and improving the development system.

sports goodsmanufacturing industry;industry cluster;new normal;comparative advantage

G80-053

A

1004-0560(2016)06-0014-08

2016-06-10;

2016-08-09

南京工程学院校级高等教育研究课题(2014YB26);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TYB002);江苏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BR2015077)。

董 进(1978—),男,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与体育管理。

猜你喜欢
体育用品基尼系数区位
《经济区位论》
袁奇峰:广州南CBD,优越区位截留全城商机
新时代中国体育用品进口贸易的研究进展、问题及优化路径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我国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对外贸易互动关系研究
我国体育用品进口与体育用品出口互动关系研究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
娃娃画报体育用品认知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