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婷
(合肥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09)
基于CDIO理念的涉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陈 婷
(合肥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摘要:我国高校在涉外旅游人才培养中存在着供给与需求脱节的现象,高技能人才供求缺口呈扩大趋势。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引入CDIO教育理念及其实施体系,是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涉外旅游人才的客观需要。要从人才培养的“做中学”、课程关联性设计、教师集成化教学和学生CDIO能力评价等方面入手,培养社会需要、企业认可的涉外旅游人才,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关键词:CDIO;涉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内地公民当年出境旅游首次突破1亿人次,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客源市场,这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1]。伴随着我国出入境旅游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对高素质涉外旅游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国内部分高校在涉外旅游人才培养,尤其是本科级学生的培养方面,也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教学经验,校企合作办学也在学生培养方面大范围地应用。但现实的问题是,不少旅游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低,流向其它行业,旅游企业人才流失率高。许多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脱节,出现了企业人才短缺与学生就业难的现象。
一、涉外旅游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重语言轻素质
目前,很多高校在设置涉外旅游课程时采用1+1的方法,即一门外语类课程整合旅游管理类课程。这种拼盘式的课程叠加设计以语言技能为主,虽然整合了学校的自身教学资源,但忽视了旅游行业的综合性。通过这种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素养与复合技能不高,很难顺利从事涉外旅游工作,例如有的本科毕业生无法与外国游客正常沟通,无法完成一份旅游营销计划书。很多高校在开始确立涉外旅游人才培养方案时,专业课程设置就没有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没有以毕业生职业发展为导向,似乎只要有外语教师和旅游管理教师就能培养涉外旅游人才。很多毕业生在工作后会感慨两类课程都没学好,无法体现涉外旅游专业的复合型优势,进而降低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二)专业师资队伍薄弱,缺乏在职培训
涉外旅游专业是对实践性、应用性要求很高的专业,而我们高校的不少专业教师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到高校工作,缺乏职场的锻炼与积累,对旅游行业的背景知识和职业发展也比较陌生。教师往往缺乏实践经验,在教学中也是理论传授多于实践体验,很多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需要从头学起,增加了他们的时间成本。涉外旅游专业的师资队伍多是由外语类和旅游管理类两个类别的教师整合而成,彼此之间没有交叉,缺乏交流,导致不能及时追随业界的发展趋势。所以,给教师提供动态持续的在职培训就非常有必要,在职培训可以让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养,在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同时也可以给教学带来新的面貌和风气,并且国内外的教育界对师资队伍在职培训问题十分的关注[2]。
(三)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缺乏合作深度
我国各旅游院校的校企联合运行和管理机制还处于较低层次,高校与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大多收效甚微,流于形式。目前校企合作多以签订实质内容不强的合作协议为主,合作内容多以旅游企业接收学生实习为主[3],这虽然在短时间内解决了旅游企业的用人问题,但实习生中真正能留下来的实在是少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旅游企业对学生教育投入不够,普遍将学生分配到人员缺失较多的一线岗位,繁重的工作让实习生对旅游行业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学校缺乏一套完善的实习管理评价体制,对实习生的管理通常交给旅游企业,学校缺少对实习的全程控制与评价,实习生在旅游企业的实习也变成了“磨洋工”,导致预期设定的实习目标与实习内容无法全部实现。
(四)优质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方法陈旧
目前在网络上可以找到大量与涉外旅游相关的教学资源,可是能称之为优质资源的却寥寥无几。尤其在一些高校的精品课程网站中,教学资源也常常就是一些授课教案的文本,一段常规的教学视频和一些教学讲稿,这些很难称之为优质教学资源[4]。还有现在越来越受到高校教育者关注的慕课(英文为“MOOC”),作为一种新型的在线学习模式,当慕课和线下教学结合时,便出现了“翻转课堂”,学生在线完成知识的学习,线下课堂变成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场所[5]。教师在教学中多尝试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非常符合涉外旅游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契合点。遗憾的是我们大部分教师会惯性地保持课程的独立性,以自我教学为中心,忽视课程内容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阻碍了对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CDIO人才培养模式简介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从2000年组成跨国研究组合,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实施体系,并成立了CDIO国际合作组织。CDIO是四个英文单词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的缩写。基于高等教育普遍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CDIO以工程项目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的全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符合现代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规律。目前,国内共计有39所高校在开展CDIO试点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按CDIO模式培养的学生深受社会和企业欢迎。
CDIO模式在国际高等工程教育得到了认可,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培养目标系统全面。CDIO教学大纲最能体现这个特点,它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涵盖理论知识、个人职业技能、人际交往以及项目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作能力[6]。二是强调实践操作。CDIO模式特别强调学生在团队中发挥项目能力,以团队项目为纽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系统培养,这与单门课程的简单教学有很大区别。三是广泛适用性。CDIO以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强调对学生能力、技能的培养与发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一般认为,工程训练往往应用于理工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与属于社会科学的涉外旅游人才培养不尽相同。然而,我国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20世纪末美国工程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极为相似。主要表现为:人才培养观念滞后,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课程设计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缺乏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产品的能力,缺乏必要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我国高校在涉外旅游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也普遍存在着以上问题。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代涉外旅游人才需求变化,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引入CDIO理念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三、基于CDIO模式的涉外旅游人才培养新思路
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一个标志性成果就是教学大纲的出台[7]。该大纲把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体系进行了明细的划分,并且这些细分的目标有着高度的关联性。在目标明确的教学大纲的指导下,CDIO工程培养模式下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更加明确。这是与之前工程教育教学大纲相比较下,CDIO模式最大的一个亮点。见表1。
(一)涉外旅游人才培养的“做中学”
我们以CDIO工程教育教学大纲为基础,结合涉外旅游人才培养自身的特点,以此设计涉外旅游人才培养CDIO三级目标。基于CDIO理念,在培养目标中突出“做中学”[9],即培养学生通过构思、设计、实施、运作将知识转化为产品的动手能力,边做边学,以此来实现组织目标。温家宝总理说过:在做中学才是真正的学。涉外旅游专业的很多课程设计可以遵循“做中学”的思路,如旅行社产品设计这门课程,可以安排学生为退休老年人设计符合其要求的旅游产品,教师引导学生设计问卷,通过让老年人填写后归纳分析他们的旅游需求,在了解老年人的需求上来构思旅游产品,并设计出具体的旅游线路,然后将设计的旅游线路拿到旅行社去,请业内人士把关,条件成熟后推出市场,并根据老年人的反馈及时修正完善。按照“做中学”的思路来培养涉外旅游人才,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同时“做中学”也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体特性和人际关系能力,一个任务的完成必须以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为前提,这些非专业能力的培养也为学生职业通道的上升打下了基础。
表1 CDIO教学大纲二级目标体系[8]
表2 涉外旅游人才培养CDIO三级目标体系
(二)课程设计的关联性原则
课程设计关联性原则强调突出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联系,课程的设置是为培养涉外旅游人才的综合能力为目标,配套的课程要有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并且要推动标准化评价工具的建立。通常涉外旅游专业的课程是按学科内容独立设置,彼此之间很少发生交叉联系。实现课程设计的关联性,需要教师在课程选择上有大局观,不以个人偏好来左右课程设计。例如酒店英语和酒店管理实务这两门课程,在没有引入CDIO理念之前,往往是分别安排一位英语背景的教师和一位饭店管理背景的教师来分别教学,教师各自教学,不会考虑两门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学生更无从知晓。从CDIO的关联性原则出发,这种课程设计是失败的,最理想的课程设计是安排一名英语基础好的酒店管理背景教师来同时从事两门课程的教学,并突出两者之间的关联,融会贯通。涉外旅游专业的课程设计要突出课程之间的关联性,让学生能够将各门课程融会贯通,能够解决现实中的复杂问题。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不可能学完终其一生的知识,但可以通过这种关联性的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
(三)教师的集成化教学
集成化教学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不是像传统做法那样只考虑学科和专业知识的系统性,而是将专业的项目关联性和学科的系统性结合起来,使学生同时获得知识与能力[10]。教师集成化教学是能否实现CDIO三级目标的关键因素,首先需要教师的鼓励来树立专业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项目化的教学来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弥补自身的缺失,并通过不断的正确示范来强化学生的感受。让学生通过集成化的学习来培养个人的专业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需要教师将涉外旅游人才所具备的能力和涉外旅游专业的学科特点系统地结合起来,而非只考虑学科的系统性,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塑造。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业务素质,学校除了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类科研课题外,应特别重视并有计划的把教师送到校企合作基地直接参与实践操作[11]。并且涉外旅游专业教师的选用应该摆脱学历的束缚,不仅高学历教师可以参与到集成化教学中,而且行业内的资深人员也可以参与到教学中来。这些来自行业内的人士可以给学生们来带一线的案例分析与讨论,使得教学更具有现实意义。这种教学可以穿插到课程中,也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就可以熟悉行业背景与工作环境。
(四)学生CDIO能力评价
原先对学生的评价偏于主观与片面,往往是通过课程的期末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这种评价方法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的连贯性,不能反映涉外旅游人才培养CDIO目标。对于学生CDIO能力的评价,需要任课教师转变思路,从教学目标出发,通过灵活而有效的评价方法来衡量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水平、团队协作能力等。这些评价方法可以是传统的笔试、案例分析,也可以增加如口试、学生日常表现评价、学生的自评与互评等方法。如《旅游英语》这门课程,如果使用传统的笔试方法进行评价,测评高的同学,往往是学习用功,对知识点把握明确的同学。这些同学具备较高的应试水平,但不见得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能出色地与客户进行沟通。所以传统的评价方法一方面隐藏了学生的一些劣势,另一方面打压了适合这个行业发展的同学的积极性。
在评价学生的CDIO能力时,也可以引入产学合作的作业。学生的很多实践机会除了来自校内的一些模拟实践课之外,更多的实践是来自于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的涉外旅游企业。所以除了任课教师给出学生的CDIO能力评价之外,更需要来自这些一线企业的客观评价。特别是对于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行业发展潜力的评价,这些涉外旅游企业更有发言权,能够更好地帮助学校发现一些好苗子。
四、结语
涉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亟须创新,以安徽省为例,目前全省有70多所高校开设了旅游专业,在校生3万多人,每年毕业不到1万人,毕业后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业的在1 500人上下浮动。旅游企业普遍反映缺少专业旅游人才,对旅游人才的渴望,用心急如焚来形容毫不为过[12]。作为人才输送基地的各个高校,应该好好分析这其中的原因。运用CDIO理念培养涉外旅游人才,可以探索出一些新思路,让高校教育者能够清楚地看到现有培养模式的欠缺与弊端。基于CDIO理念,涉外旅游人才培养首先需要明确培养目标,培养符合用人企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还有,将涉外旅游人才培养目标体系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重视学生“软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并提高学生对于涉外旅游行业的行业认同感,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树立明晰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不是停留在口号上,需要高校管理者的决策与支持,更需要一线教师们的长期努力与艰辛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希.中国内地公民出境旅游人数2014年首次突破1亿人次[EB/OL]. (2014-12-03)[2015-03-12].http://travel.people.com.cn/n/2014/1203/c41570-26141388.html.
[2]郑玉琪.体验式英语教学的师资培训模式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2012,14(6):102-107.
[3]孙百鸣,崔淑鑫,田瑞.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平台建设问题研究[J].中国大学教育,2011(9):84-86.
[4]刘迎春.高等教育教学资源服务的超市模式[J].江苏高教,2010(2):74-76.
[5]宋专茂.慕课何以致高校教学方法革新[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4):55-58.
[6]林艺真.CDIO高等工程教育模式探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29(4):137-140.
[7]王硕旺,洪成文.CDIO: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教育的经典模式[J].理工高教研究,2009(4):116-119.
[8]Edward F.Crawley. The CDIO Syllabus A Statement of Goals for Undergraduate Engineering Education[EB/OL]. (2008-06-30)[2014-12-15].http://www.cdio.org./cdio-vision.
[9]查建中.面向经济全球化的工程教育改革战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21-28.
[10]查建中.工程教育改革战略“CDIO”与产学合作和国际化[J].中国大学教学,2008(5):16-19.
[11]李文,黄文,李连胜,伍铁斌.CDIO理念下硬件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7):161-163.
[12]张雪萍.安徽省旅游院校合作联盟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R].合肥:安徽旅游学会,2013.
责任编校:汪沛
中图分类号:F590-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730(2016)01-0164-05
DOI:10.13757/j.cnki.cn34-1045/c.2016.01.040
作者简介:陈婷,女,安徽合肥人,合肥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合肥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本科涉外旅游人才共育模式研究”(2013cxyzd10)。.
收稿日期:2015-03-23.
网络出版时间:2016-03-09 13:49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4.1045.C.20160309.1349.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