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瑞 辰
(安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安徽 安庆 246133)
当代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探究
江 瑞 辰
(安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安庆246133)
摘要: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个体心理健康,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是其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宿舍人际关系调查问卷,对安徽省内三所本科院校325名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探究当代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现状及其内部差异,结果表明,来自城镇的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显著好于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非独生家庭的女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水平显著高于独生家庭的女大学生;担任干部的女大学生的言语沟通能力高于没有担任干部的女大学生;住四人间的女大学生共享行为明显少于住六人间的学生。
关键词: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个体心理健康发展,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在所有人际关系类型中,宿舍人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宿舍人际关系不良会使大学生出现自卑、厌恶、漠视、懒散等心理,由此不但导致宿舍人际关系质量下降,影响个体身心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学习效率[1]。
为了了解国内学界针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这一主题开展研究的具体状况,我们以“女大学生”或“高校女生”并含“宿舍人际关系”或者“寝室人际关系”作为主题的检索词在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进行论文检索,共搜得文献32篇,其中调查研究类文献11篇,述评类文献21篇,内容涉及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等等,综合而言,直接探究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的文献不多。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状况及其内部差异,为相关高校心理工作者开展教育工作提供实证依据,我们开展了此项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一、 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安庆师范学院、安徽理工大学以及安徽师范大学三所大学的女学生为总体,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对象,共发放问卷325份,回收有效问卷290份,有效回收率高达89.2%。
(二)测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蒋丹(2011年)编制的宿舍人际关系调查问卷[2],问卷共5个因子,分别为群体认知、言语沟通、扰他行为、共享行为、个性特征,共17个题项,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9,分半信度为0.785,总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955,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都良好。
(三)测试过程
采用团体施测,主试为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现场发放问卷,统一宣读指导语,施测后现场收回。
(四)资料整理与分析
全部问卷资料由课题组成员检查核实后进行编号,将有效问卷数据输入计算机,对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二、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在生源地上的差异
从表1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总分及群体认知、扰他行为子维度在生源地变量上存在差异,来自城镇的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显著好于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
表1 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在生源地上的差异
(二) 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在是否独生上的差异
表2 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在是否独生上的差异
从上表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总分及群体认知、言语沟通、扰他行为三个子维度在是否独生变量上存在差异,独生家庭的女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水平显著高于非独生家庭的女大学生。
(三) 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在是否担任班干部上的差异
表3 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在是否担任班干部变量上的差异
从上表的结果中可以看出,担任干部的女大学生在言语沟通子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没有担任干部的女大学生,说明担任干部的女大学生的言语沟通能力高于没有担任干部的女大学生。
(四) 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在宿舍类型上的差异
表4 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在宿舍类型上的差异
从上表的结果中可以看出,不同宿舍类型的女大学生在共享行为和个性特征两个子维度上存在差异,在共享行为子维度上,住四人间的同学得分低于住六人间的同学,说明住四人间的女大学生共享行为少于住六人间的学生;在个性特征子维度上,住四人间的同学得分低于住六人间的同学,说明住四人间女大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的不良个性特征少于住六人间的学生。
三、 结论与讨论
(一)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在生源地变量上存在差异,来自城镇的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显著好于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这和倪群等的研究结论相一致,但和李会[3]和沈雄勇[4]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经济发展迅速,但城乡收入差距依旧明显[5],在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程度上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来自城镇的大学生由于成长环境较为优越,他们适应新环境、新事物的能力较强,能轻松地融入宿舍集体环境中,而来自农村的部分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如人而感到自卑,或者因为生活习惯差异而使得其难以融入集体,前人的研究也显示生活习惯差异是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关键因素[6],这些都会影响他们的宿舍人际交往,并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的产生[7]。
(二)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总分及群体认知、言语沟通、扰他行为三个子维度在是否独生变量上存在差异。非独生家庭的女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水平以及群体认知能力和言语沟通能力都显著高于独生家庭的女大学生,而扰他行为因子分显著低于独生家庭女大学生,这和倪群(2012)及吴连海(2008)的研究结论存在差异,吴连海等做了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基本因子特征调查分析,发现独生子女更加重视与同宿舍同学的沟通和交流。通常情况下,独生子女被父母视为心头肉,由于长期被父母溺爱,什么事情都由父母为其包办,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在学习与生活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协作精神欠缺,群体认知能力较差,与人沟通困难。
(三)担任干部的女大学生的言语沟通能力高于没有担任干部的女大学生。这和李会(2012)的研究结论相一致。李会的研究发现有学生干部的女生宿舍人际关系要好于没有学生干部的宿舍,沈雄勇(2014)的研究也显示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女大学生宿舍和谐度得分显著高于没有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女大学生。通常情况下,学生干部在普通同学群体中能力较突出,是经过反复甄选出来的,他们虽然来自于普通学生,但在很多方面比普通学生要优秀,在人际交往和沟通交际方面的能力要强于非学生干部[8]。由于工作需求,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们能够及时察觉别人的需求并提供援助,能善于发现、调节和解决宿舍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和摩擦,集体意识和责任感比较强,面对问题时能从大局出发,进而使得整体的宿舍人际关系相对较好。
(四)住四人间的女大学生共享行为明显少于住六人间的学生,同时不良个性特征也少于住六人间的学生。这和李会(2012)的研究结论不同,这种差异可能源于宿舍内部常见的“小团体”现象,“小团体”现象往往在女生群体中较为突出,当两名或多名同学的性格、价值观或者兴趣相似时,他们就很容易组成一个“小团体”,“小团体”内部成员之间彼此愿意相互暴露,而不同团体之间的界限显得非常明晰。四人间的宿舍里比较容易形成“小团体”,相互间出现矛盾分歧的可能性增大,当宿舍成员越多时,因为此时宿舍内部单个个体可以交往的对象增多,小团体现象不会或者很难显现,成员反而显得个性鲜明,因此在人际交往时就容易显现出不良行为特征。
四、教育建议
作为女生宿舍文化的核心内容,女生宿舍人际关系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其社会化过程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女大学生人际交往活动中,宿舍成员能够认识到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并能够主动付出时间和精力去维持或者改善。因此,结合本文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学校可以采取以下举措提升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一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活动,提升寝室内部成员的合作意识;二是增加优秀寝室的评比力度,以增加宿舍内部成员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三是关注农村女大学生和独生女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通过谈心谈话或团体辅导等形式来引导他们提升宿舍人际关系水平;四是鼓励女大学生积极参选班级或者其他学生组织的干部,通过在学生干部岗位上的历练来提升自身的沟通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志,陈进勇,邱兰. 给大学新生108个忠告[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03.
[2] 蒋丹.大学生自我认同与宿舍人际关系的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1.
[3] 李会.制约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因素的调查分析——以武汉地区6所高校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1):34-38.
[4] 沈雄勇.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和谐度调查[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1):107-109.
[5] 曹光四,张启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的新视点——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的解读[J].金融与经济,2015(2):40-43.
[6] 石秀杰,张季芳.大学宿舍人际关系状况调查分析[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4):97-101.
[7] 倪群,杨小岚,宋娜.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宿舍氛围的相关研究[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4(6):64-66.
[8] 林宇晖.关于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12):75-77.
责任编校:汪沛.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730(2016)01-0149-03
DOI:10.13757/j.cnki.cn34-1045/c.2016.01.035
作者简介:江瑞辰,男,安徽安庆人,安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专职辅导员,硕士。
基金项目:安庆师范学院“四成”教育理论与实践课题“高校女生寝室人际关系实证研究”;安庆师范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SK201417)。.
收稿日期:2015-06-10.
网络出版时间:2016-03-09 13:49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4.1045.C.20160309.1349.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