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云++卢丽琼++陈燕琴等
【摘要】 目的 探究应用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可靠护理干预措施和方法。方法 88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 根据护理干预措施的差异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结果 干预前, 两组SAS、SD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两组SAS、SDS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 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和方法, 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是临床护理实践中的理想方式之一。
【关键词】 护理干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不良情绪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4.167
调查研究表明[1], 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治疗恢复到康复期时, 病情比较稳定, 意识清楚。然而精神分裂症患者此时处于比较脆弱的状态, 由于害怕被嘲笑、讥讽, 担心被家庭和社会抛弃, 心态并不稳定, 是抑郁、焦虑、退缩等不良情绪出现的高发期[2]。鉴于此, 本文为了探究应用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可靠护理干预措施和方法, 以便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选取了2013年3月~2015年12月本院临床收治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针对患者给予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后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了比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2月本院临床收治的88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 其中男68例, 女20例, 年龄18~58岁, 平均年龄(43.45±10.38)岁;学历初中以上38例, 初中以下患者50例。根据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措施的差异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44例。
1. 2 护理方法
1. 2. 1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的精神疾病护理措施和方法, 并且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个体的差异情况实施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3]。
1. 2. 2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医护人员需要制定护理干预方案, 并按计划实施[4], 具体包括:①制定心理干预方案, 需要全面掌握每例患者的测评结果、患病史以及相关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情况等, 分析影响患者产生抑郁、焦虑等情绪和行为的原因, 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干预。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沟通, 使患者自觉配合护理人员, 建立起合作性的护患关系, 有利于患者认识情绪对自身疾病的影响。如果患者具有某方面的才能, 可根据患者兴趣爱好督促其参加各种康复活动, 放松心情。现阶段患者的实际情况要告知患者, 鼓励患者积极面对, 保持良好的心态。患者由于心态紧张, 容易产生曲解认知状况,对比需要护理人员通过合理的引导, 帮助患者转换思维方式, 建立正确的认知模式, 摒弃消极的思维, 鼓励患者建立自信, 客观对待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并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和抗压能力, 对于外界的不良刺激, 能够辨别形势, 期望值仍处于合理位置。②开展健康知识培训, 使患者了解防止疾病再次复发的有效方法, 掌握必要的治疗知识, 帮助患者合理安排休息、饮食、劳动等时间分配, 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尽量去做, 尽快适应社会生活。
1. 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AS和SDS评分进行比较。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评分结果比较 干预前, 两组SA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两组患者SAS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 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DS评分结果比较 干预前, 两组SD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两组患者SDS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 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统计结果表明[5], 接近九成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恢复期仍然存在不良情绪, 主要是由于患者担心家庭及社会可能排斥他, 具体表现为抑郁、焦虑、退缩等, 程度略有不同。事实上, 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急性期治疗以后, 恢复期的病情已经比较稳定, 对自己的患病情况和后期用药等知识也十分清楚, 治疗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控制负面情绪。
人的行为反应是内心情感得到表达的结果, 而认知是行为反应和情感的桥梁, 很多时候事件本身并不会引起人们情绪和行为的激烈变化, 主要是受到对事件的解释影响, 也就是认知, 因此认知、情感和行为三者之间存在一定联系, 可以相互影响。认知理论指出, 患者的认知水准决定了患者的情绪和行为, 如果对患者施以恰当的护理干预, 能够有效改变患者的错误认知, 其情绪和行为也会随之改变[6-9]。本研究以患者的患病特征为出发点, 通过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实施护理干预, 调整患者的不良情绪和行为, 并使患者掌握自行控制、调节情绪和行为的方法, 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中研究数据资料显示: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和方法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 其临床相关不良情绪的改善效果十分显著, 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的研究组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对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和方法, 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是临床护理实践中的理想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李遵清, 韩鹏, 仇爱玫.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12):1098-1101.
[2]汪健健, 赵丽萍, 陈琼妮, 等.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和疾病负担的影响.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25):3046-3049.
[3]蒋菊芳, 张紫娟, 费静霞, 等. 延伸性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中的应用.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 20(32): 4086-4089.
[4]肖燕. 协同护理模式在慢性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 20(11):1330-1332.
[5]孙学珍, 李丽娟. 综合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36):4454-4456.
[6]杨俊, 徐柳柳, 杜鹃, 等.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风险评估及预见性护理效果.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 21(23):2794-6, 2797.
[7]周玉梅, 唐小伟, 彭爱琴, 等. 综合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25):3053-3055.
[8]顾月桃, 朱龙美, 徐雪燕. 精神分裂症并发肺结核患者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2):237-239.
[9]李华. 延续性护理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出院后康复的影响. 中华全科医学, 2013, 11(6):980-981.
[收稿日期:2016-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