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对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用工荒的启示

2016-05-20 17:12何斌
商场现代化 2016年11期
关键词:儒家思想

何斌

摘 要:民营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近年来用工荒现象却严重阻碍者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借鉴世界各国的历史经验,儒家思想所引导的企业文化为解决用工荒问题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在思路引领下,采用人治+法治+德治的方法,则成为儒家思想解决用工荒的具体手段。

关键词:儒家思想;民营;用工荒

一、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用工荒困境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对中国GDP的贡献早已超过50%,吸纳就业人员超过全社会就业人员人数的75%,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可谓不高,中央政府也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早在2002年6月就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各省各地区也纷纷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办法。然而,虽然数量众多,作用巨大,这些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存能力却并不高,大量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还停留在100年前的泰勒时期,仅仅是把人和物集中起来,却无法对人和物进行高效的管理,这就使企业管理者常常疲惫不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举步维艰。企业的生命力也不容乐观,有的3年,有的5年,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5000家民营企业,生存时间超过5年的只有430家,其余91.4%的企业已烟消云散。(p58)一旦市场出现波动,企业也危在旦夕。

2015年的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中小企业的竞争变得激烈,低水平的管理使得大量企业被淘汰出局,中国民营企业陷入了管理困境,具体表现为融资难、用工荒和高成本时代来临。其中的融资难问题政府正在着力解决,成本增加问题则是资源有限和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必然结果,短时间难以解决。用工荒则是相对的,虽然我国的老龄化趋势正在加强,劳动力总量有所萎缩,但中国仍然有大量的无业人员,其中有很多是大学生,为什么民营中小企业无法吸引年轻人去工作呢?民营中小企业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人事组织管理混乱,缺乏人才考评机制,也不重视安全管理,去了就是受罪;这些中小企业随时倒闭,对于基层员工缺乏长远的职业培训,职工的职业生涯设计无从谈起。因此年轻人不愿意去民营中小企业也是有道理的。

二、破解民营中小企业用工荒的思路:儒家思想指导下的企业文化建设

邓小平同志说: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那么,现在的中国民营企业该用那只猫呢?是西方的科学管理方法,还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西方的管理方法在很多欧洲企业都有成功的实践,而中国的管理思想也在70年代的日本等国有着杰出的表现。我们认为,中国民营企业的管理思想不能只学习科学管理思想,还要学习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特别是儒家管理思想,形成有儒家特色的企业文化。

我国知名学者郭咸纲博士指出,“在西方管理学理论中,人,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客体,不仅财、物,而且人性和事态都被纳入到机械性的管理模型中去加以分析和整合。”(p1)这种思维方式是使人成为技术的附庸。不需多言,仅是富士康公司的连续跳楼事件就雄辩地展示了科学管理思想的不足之处。郭咸纲博士认为,西方工业文明给中国带来了物质富裕的同时,也使人沉沦于商业文化不能自拔,丧失生活目的和健康的价值取向,对于此,“当代中国人应挖掘、发挥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精华与智慧,将人文与科学、伦理与心智、整体与分析结合起来,从而在中西方文化相互沟通的基础上,实现中西方管理理论的兼容与互长,取长补短,建立合于'道'的、遵循生态的、合乎人性的管理理论。”

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仕强教授也认为,我们既要学习西方的科学管理思想,又不能放弃自己的管理哲学,二者应该兼顾,“因为如果我们老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走别人的路,就会失去我们的'道'。中国人现在要想办法把我们的智慧找回来,以我们的道学来善用现代化的管理,走自己的路,才会走出更加光明的未来。”

我们认为,企业文化更多的是无形的东西,是企业成员内心中对企业的认同和信念。为什么我们要强调用儒家思想的企业文化来化解用工荒?因为今天的工人多数是第三代农民工,他们的工作诉求与父辈有了更大的差别,他们的父辈只要有口饭吃就任劳任怨,而第三代农民工不仅看重工资的高低,也看重工作环境,他们不仅要生存,还要被尊重。西方式的管理模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而儒家思想千百年来都在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敬互爱和修己安人的价值取向。儒家管理思想中理想的组织是一个安定祥和的组织,这里“既没有尔虞我诈的阴谋诡计,也不存在杀人越货的盗贼和战争,整个社会处于安定祥和之中,人们过着丰衣足食的太平生活。大同社会,就是儒家所追求的'安人'管理目的的完美实现。”我们发现,民营中小企业的员工流失率很高,这是员工“不安”的表现。员工在企业中没有归属感,没有安定感。目前的用工荒是这种不安状态的集中表现。

三、破解民营中小企业用工荒的手段:儒家思想指导下的组织管理建设

有学者将儒家的管理思想称为“组织人本主义”,“组织人本主义”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它深谙组织建立于个人基础之上之理。因此,“组织人本主义”相当重视个人的生存权,一贯倡导爱民,反对杀戮,甚至反对滥用民力。因为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组织的利益即组织的稳定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儒家组织理论的警句,也是组织人本主义的认识基础之一。”企业是舟,员工是水,眼下民营中小企业的用工荒再现了这样一个道理。

儒家把人分为遵守组织规范要求即遵守三纲五常的人和不遵守的人,前者,是国家之根本,君王要爱护。“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孟子·梁惠王上》)“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这一句“仁者爱人”很有名,这里孟子谈个人,始终不离社会,在他眼里,人是社会的人,需要被关心。仁者,就好像是企业中的管理者,如果管理者能够爱员工,关心员工,重视员工,那么员工自然也会重视管理者,重视企业,敬爱企业。否则,就像孔子说:“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用今天的话说,生产力再高,企业再赚钱,员工不被尊重,员工得而食诸?员工分享不到企业的利益,怎么建立与管理者间的君臣关系?又怎么可能安心留在企业?所以,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善用亲情化管理手段,改善员工饮食住宿等各方面的条件,从而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儒家进行组织管理的手段可以概括为:人治+法治+德治。第一点是人治,“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礼记·中庸》)孔子在这里强调的是管理者的重要性,很多民营企业都知道自己的企业缺乏凝聚力,所以在墙上写了很多团结合作,互敬互爱的口号,但没有效果。儒家思想强调推己及人,只有领导人身体力行了,其他人才会效仿。如果企业中没有公平的晋升通道和合理的福利待遇,仍然是任人唯亲的话,企业文化永远只能是空谈。

第二点是法治,荀子思想中法治色彩浓厚:“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是圣王之治而礼义之化也。”(《荀子·性恶篇》)民营中小企业要法治,就是要进行体制创新。大多数的民营企业任然实行的是家族管理,企业是自己家里的,员工就是外人。企业的管理透明度低,随意性强,员工的福利待遇与老板亲属的福利待遇差别大,员工心理不平衡,对企业没有认同感。当然,一个家族企业要想真正进行体制改革是很困难的,面临对职业经理人的信任和对企业产权的确定等问题,同时,还要企业主自己的决心,因为“集权主义作为一种控制的欲望,几乎是一种普遍的人性倾向,即使是发达国家的家族企业,家族的控制权欲望也很强烈。”在强调法治的同时,荀子仍然强调人治是法治的基础,他说“有治人,无治法。”“故有良法而乱者,有之矣,有君子而乱者,自古及今,未尝闻也。”(《荀子·王制篇》)用在今天的民营中小企业身上,就是说管理人才比管理制度更重要,没有管理人才,现代化的管理制度无非是一堆废纸,没有任何人会去执行!这一点在民营中小企业身上体现的尤为突出,很多中小企业都通过了ISO质量体系认证,都有好几本质量体系文件,但没有人监督这些程序的执行,也没有人执行这些程序。

第三点是德治,即礼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纲五常。忠与孝对妻子、儿子和臣子有约束力。而对君王、父亲和丈夫约束少。君、父、夫是社会的管理者和统治者;法律,是他们的工具;三纲五常,是对这种制度的合理论证。但是,忠孝也是有条件的。如果孔孟二人在此问题上有歧义,我们应跟随孟子,不做愚忠之人。司马迁的名句“助纣为虐”说的是纣王被困行将灭亡时,他的宰相依然对他忠心耿耿,最后陪他一起灭亡。对此大家对这位宰相褒贬不一,最后还是司马迁挥毫写下“助纣为虐”盖棺定论,司马迁认为最大的忠是忠诚于老百姓忠于人民,这要比忠于一个暴君更重要。正是:君不正,臣投外国,父不慈,子奔他乡。联系到民营中小企业的情况,我们认为对企业领导愚忠的员工很少,多数员工对损害自己利益的领导弃之如敝屣,眼下的用工荒就是明鉴。企业管理者对员工只有约束而缺少关爱,一旦员工更好的选择,比如家乡的企业或福利待遇更好的企业,就会迅速离开,毫无眷恋。眼下面临用工荒的企业很多都在沿海一带,而劳动者的家乡大多在内陆,如果不依靠德治理,不让劳动者在沿海感受到家乡的温暖和关怀,他们还有什么理由千里迢迢舍近求远外出打工呢?德治,是破解用工荒的具体手段,甚至是成本最低、最有竞争力的手段。众所周知,法治的成本是很高的,靠严格的法规来约束人,效果虽然明显,但终归埋着隐患,其结果就是富士康N连跳和今天的用工荒。而如果德制搞得好,一方面管理成本下降,另一方面员工也愿意长期呆在企业。

人治+法治+德治是儒家思想破解用工荒的具体手段,不同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有所侧重,故意捣乱的员工多,就要多些法治,员工不积极,就要多些激励和关爱。而无论是法治还是德治都要以人治为基础,也就是要有道德高尚又富有经验的企业管理者来规范和关爱企业员工。最后要强调的是,民营中小企业进行儒家思想指导下的文化建设并不是不进行西方科学管理体制的建设,而是二者取长补短,在实践中磨合创新,用富有吸引力的方式留住员工,走出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新路子,破解用工荒难题。相信只要广大的民营中小企业家有决心,有毅力真正进行儒家企业文化建设,就一定能够赢得新一代农民工的喜爱,告别用工荒。

参考文献:

[1]傅孟君.浅谈民营企业的地位作用与可持续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6年总第36期.

[2]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史[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3]曾仕强.中道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孙聚友.儒家管理哲学新论[M].济南:齐鲁书社,2003.

[5]袁闯.管理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6]聂正安等.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中国路径[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否扭曲了人性
浅谈儒家思想对社会工作伦理构建的启示
儒家思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儒家礼文化对彝族道德建设的启示
儒家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较研究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中西传统法律文化差异性探寻
“兽性教育”之我见商润泽
Why Lear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