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思颖?郭占锋
【摘 要】 本文阐述了雷锋精神的内涵和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分析了雷锋精神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契合与差异,探讨了雷锋精神对发展社会工作的启示。指出,要重视个人发展;尊重他人及自我决定;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关键词】 雷锋精神;社会工s作价值观;契合;差异;启示
半个世纪以来,雷锋作为一个时代的符号,成为了人们精神中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他的“助人为乐、无私奉献、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更是人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社会工作作为专门的助人活动,价值理念与雷锋的助人精神在一定程度上相契合,借鉴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有助于更好的开展学雷锋活动,而吸收雷锋精神中的精髓也有助于促进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
一、雷锋精神的内涵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发出伟大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也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1]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2]
从20世纪60年代,将雷锋精神诠释为真、善、美,70年代强调“爱憎分明”,80年代注重“钉子精神”,到2012年《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把新时期的雷锋精神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转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3]雷锋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与时俱进,其内涵不断丰富。
雷锋精神中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是贯穿在雷锋一生中最突出、最动人、最完美的主旋律,也是雷锋精神的核心内容。[4]雷锋做好事不图名不图利。雷锋曾说:“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雷锋用行动诠释了这一信念。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社会科学,它把助人服务置于中心地位,[5]被视为“助人的艺术”,[6]因此,本文主要探讨雷锋的助人精神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关系,侧重于雷锋的助人精神,对于雷锋精神的其他方面本文不进行探讨。
二、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社会工作价值是社会工作得以开展的基础,被视为社会工作的灵魂。社会工作价值理念是关于人类福利、公平、尊严等方面的思想信念。专业的社会工作产生于西方并逐渐成熟,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念在社会工作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和发展,信仰科学、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西方文化核心的价值观,[8]主要是受到新教伦理、人道主义、乌托邦思想以及社会福利观念的影响。伴随着社会工作实践的不断发展,社会工作的主要价值观念从这些理论中吸取一部分关于责任、人的权利以及价值和尊严、助人自助等思想,逐渐形成自身独特的价值观。
关于西方社会工作所遵循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有很多不同的归纳和总结,其中被社会工作界广为引用的有比斯台克对社会工作价值的归纳和泰彻对社会工作价值的归纳,比斯台克认为:首先,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其次,人在生理、智力、情感、社会、审美和精神方面具有天赋的潜能和权力;再次,人具有实现其潜能的天生的驱动力和义务;第四,人具有选择的能力,并且由于其有自我实现的义务,他具有自我决定的权力;第五,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个体,并且他有这样被考虑的权利和需要;第六,为了其潜能的实现,人有要求合适的手段的权利;第七,每一个人需要在其社会提供的权力和社会保证的机会方面和谐发展,以满足他在身体上、心理上、经济上、美学上和精神上的基本需要;第八,人的社会活动在其自我实现的斗争中是重要的;第九,社会有义务促进个人的自我实现;第十,社会通过其个体成员的贡献有权利变富。泰彻认为:首先,每一个人都有作为个人的尊严和价值;其次,每一个人都应该受到尊敬和得到周到的对待;再次,每一个人都应该参与影响他的决策;第四,每一个人都应该自由发展他自己的能力和天赋。第五,每一个人都应该公平地分享对货物和服务的控制;第六,对于为了理性行为所必需的信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完全和自由获得的权利。[8]他们都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社会责任和自我责任。
随着我国社会学的恢复和重建,专业社会工作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本土化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在批判继承本土价值观基础上,吸收借鉴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综合当代中国社会文化思潮,最终发展出既满足专业需要又能服务本土社会的专业价值观。[9]王思斌认为我国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包括:敬业、接纳、自决、个别化和尊敬人。[10]李迎生认为我国社会工作价值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奉献、义务以及社会对个人的满足和基本权利的维护两大方面。[11]
三、雷锋精神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契合与差异
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决定了社会工作的助人行为理念与其他助人行为理念是不同的。而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也决定了它与我国自发的助人行为有着天然的差异性。雷锋精神中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与社会工作助人行为有着相似之处,也有差别。了解雷锋精神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契合与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区分二者,指导我们开展学雷锋活动,提高助人活动的科学性,并促进本土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的构建。
1、助人自助的助人精神
雷锋精神中的助人精神与社会工作价值观中强调助人自助的理念相契合。社会工作既是一种利他主义的工作方式,也体现了一种助人自助的现代精神与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的人生信念,[12]人与他人是相互依赖的,在不侵犯他人利益的前提下,个人与他人应相互帮助,共度难关。在雷锋助人精神中也可以看到社会工作助人自助价值理念的缩影。雷锋帮助班上的战友小乔学习文化知识,给他讲解学习方法,鼓励他提高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在雷锋的鼓励下,小乔的成绩有了显著提高。雷锋对战友的帮助,不仅限于帮助他补习知识,更多的是鼓励他自己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增强信心不断获得成功,这不仅是授之以鱼的帮助,更是授之以渔的帮助。雷锋的助人行为与社会工作中助人自助的理念不谋而合,社会工作者的助人活动,不仅要解决案主当下的困境,更重要的是挖掘案主的潜力,实现案主的自我发展。
同时,纵观雷锋的助人活动,从雨夜送抱孩子的大姐回家到帮助战友缝被子、补袜子等,这些助人活动中更多的体现的是雷锋个人的助人行为以及个人影响,其中类似助人自助的助人活动较少。在专业的助人活动中,助人行为既是助人者的个人价值的实现,更是受助者自我的发展,不仅要强调帮助受助者解决目前遭遇的困境,更要发掘受助者的潜能,帮助其建立应对危机的信心和能力。帮助的内容也不仅限于生活中遇到的困境也可以是情感上的困扰,针对的受助者问题和功能也可以更加的宽泛。
2、尊敬及自决的助人精神
在助人行为中,雷锋精神在实践中和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关于受助者的话语权以及决定权都有涉及。
雷锋在1961年9月10日的日记中写道:“排长谈到,据同志们反映说,我工作主观,其事实是,我到浑河农场拉菜,我看到农场里的同志们都已吃晚饭了,心想战友艾起福、何国良出了一天车,比较累,再说午饭吃的早,也可能饿了,我和农场的管理员联系了一下,准备好了饭,叫他们两位司机吃,可是他们硬不吃,说天快黑了,车没有灯,要赶紧回队。我想回去也要吃饭,现在这里饭已准备好了,在哪吃还不一样吗?再三劝他俩吃,最后他俩还是没有吃,我也就和他俩一块拉菜归队了。事后他俩说我办事主观。”[13]日记中所说的“办事主观”是在雷锋的助人活动中忽略了受助者的感受和想法。通过排长的谈话,雷锋也明白了他在这次助人行为中与他人的误会之处。在我国,传统的助人行为,助人者通过自身力量、动用自身资源,缓解受助者目前的困境。很多行为和决定往往容易从助人者的角度出发,受助者的话语权较少,他们的需求和想法常常被忽略。
社会工作专业价值强调尊敬人以及自我决定,即承认每个人都是值得尊敬的;自决是指尊重案主的决定,尊重案主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力。社会工作的助人行为从受助者的角度出发,在助人活动中充分尊重受助者的尊严及选择的权利,分析受助者自身的资源和潜力,鼓励受助者发展自己能力解决自己问题,而谨防助人者代替受助者做决定,将自己的观念强加于人。相比两种助人行为,社会工作的助人行为更重视受助者的价值和决定,在助人活动中尊重受助者的决定,不去代替受助者做决定。受助者的话语权和决定权在互助活动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尊重。
3、奉献个人的集体主义精神
关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雷锋精神与社会工作价值观有一定程度的契合。
在雷锋日记中,可以看到他对集体的热爱,1961年10月2日写道:“今天连长找我谈话,句句打动了我的心。他说,火车头的力量很大,如果脱离了车厢,就起不到什么作用。一个人做工作,如果脱离了群众,就会一事无成……连长的话给了我很大的教育和启发,使我懂得了一个人只有和集体结合在一起才能最有力量。今天我发动了全班的同志打扫卫生,由于大家一齐动手,很快就把室内室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事实证明连长的话是正确的。今后我无论做什么一定要走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团结群众,一道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共产主义而贡献力量。”[14]10月20日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15]雷锋之所以可以做到时时刻刻想着助人是来源于他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雷锋精神更是激励人们为建设和谐社会而不断的奉献自己,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中。
在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中,雷锋时刻将集体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在社会工作价值观中,人对社会、国家的责任是最高层次的责任。个人有义务贡献社会,为国家奉献。[16]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个人价值和集体价值在根本上是统一的,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赖的,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使得个人发展有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而社会的发展则为个人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便利的环境。不论是专业的社会工作还是在学雷锋精神召唤下的助人活动,都是为建设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而努力。
四、雷锋精神对发展社会工作的启示
我国的学雷锋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了半个世纪,结合社会工作价值观,有助于提高学习雷锋活动的科学性,同时也是专业社会工作价值观念本土化的探索。
1、重视个人发展
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中的重要的价值理念。社会工作被定义为是一种助人活动或者是助人过程。美国社会工作伦理守则指出社会工作专业的首要使命是致力于增进全体人类的福祉,协助满足其最基本的人性需要,尤其是关注弱势人群、受压迫人群和穷困者的需要,并增强案主力量。[17]助人者要学习雷锋的助人精神,乐于助人,将助人内化在自己的生活中,在他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同时也要注意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一时的接济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更多的是要发展受助者的能力,真正做到使能者的角色。在学雷锋的活动中,结合社会工作助人活动中发展的理念,志愿者要将雷锋的助人精神时刻放在心中,不仅限于解决受助者一时的困难,而要做好跟进工作,帮助受助者获得处理类似危机的能力。
学雷锋活动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我国的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要利用好学雷锋活动的机会,并以此为契机大力宣传助人精神,在社区开展助人活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开展的模式和道路。
2、尊重他人及自我决定
在助人活动中,不是凭借一颗火热的心就可以将助人活动做好。我们要警惕“好心办坏事”的助人活动,在助人活动中要尊重他人的决定,尊重人的价值。在助人活动中,受助者处于弱势地位,往往容易被人忽略,而受助者自己也容易产生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受助者的话语权较少,处于被动地位,往往只是等着接受接济、发表感谢的形象。这样的助人活动并不能起到助人的作用,与雷锋精神也是背道而驰。
在我国社会工作中,要立足于我国国情,在助人活动前期要做好调查,严格按照开展社会工作的步骤进行,与案主充分交流,在工作的开展中要尊重案主的意愿和决定,重视社会工作中的“反价值”问题。时刻警惕在工作中出现忽视受助者的行为。
3、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在我国,虽然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根本上没有矛盾,但是有时也会有矛盾和摩擦。在助人活动中,需要助人者从中加以协调。社会工作强调案主利益最大化,但是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赖的,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个人的成长和自我实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18]不能一味强调个人利益而损害集体利益。
受助者一般情况为社会弱势群体,他们自身可以争取和利用的社会资源十分有限。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时,需要助人者从中协调,帮助他们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改善自身情况,同时也不能一味牺牲社会集体利益。我国的社会问题十分复杂,需要助人者在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时,认真谨慎,做到价值中立,稳妥的协调双方矛盾,使得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得到兼顾。
【参考文献】
[1][2][4][13][14][15] 石军玲.雷锋精神学习读本[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2.131,102,103,78,80,84.
[3] 吴晓春.论新时期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及践行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4)101.
[5][7][8][10]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37,44,47,52.
[6] 何雪松.社会工作理论[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9.05.
[9] 刘斌志.论社会工作价值教育的本土政策[J].教育评论,2011(03)8.
[11][16][18] 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83-84,83-84,83-84.
[12] 文军.个体主义还是整体主义:社会工作核心价值观及其反思[J].社会科学,2008(08)69.
[17] 沈黎,刘斌志.美国社会工作伦理守则:历史经验与文本解读[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2.
【作者简介】
杨思颖,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
郭占锋,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牛津大学访问学者,本文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