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到底怎样过才有意义?

2016-05-20 01:37陈东有
教育家 2016年2期
关键词:同情心周国平人生观

文/陈东有



周国平:到底怎样过才有意义?

文/陈东有

人物简介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学者、作家。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生命的品质》等。

五种人生观

人生观思考的是人生的意义。理性的人生观追求的是真,道德的人生观追求的是善,审美的人生观追求的是美,信仰的人生观追求的是信或是神,解脱的人生观追求的是空。

记者:什么是人生哲学?现在谈这种问题似乎是不合时宜,但我们当下缺的就是它,我们对自己的人生困惑也越来越多了。

周国平:哲学分好多内容,我认为主要是两大块,就是对世界和人生根本问题的思考。一是思考世界的根本问题。二是思考人生的根本问题。哲学无非就是世界观和人生观,世界观是思考世界的本质,人生观思考的是人生的意义。人生哲学的内涵就是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有怎样的意义,怎样过才有意义。

人生哲学无非讨论这三大问题:一个是幸福问题,讨论的是世俗意义,活的时候有什么意义,是不是过得满意;一个是道德和信仰问题,讨论的是精神意义,怎样的人生是有境界的、崇高的;第三是生死问题,讨论的是终极意义,人生有没有永恒的意义。

记者:哲学史在解决人生问题的时候,是如何说的?

周国平:我梳理一下哲学史上对这种问题的解决,大体有五种人生观:

第一种是理性的人生观,这在西方哲学里面占主流,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近代哲学家,他们认为理性是人类最重要属性,人生意义就是把理性能力发展出来,追求真理当作人生目标。

第二种是道德的人生观。西方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中国代表流派主要是儒家,他们认为人生应该追求善,做好人,做君子,君子就是道德上完善的人。

第三种是审美的人生观。历史上这样的哲学家不多,中国的代表人物是庄子,追求一种人与道、人与天地合一的境界,用庄子的话来说就是逍遥游,“与天地精神往来”,就是追求与宇宙本体合一的境界,追求的是美。西方代表人物可能就是近代的尼采。

第四种是信仰的人生观。比如基督教,信仰上帝。

第五种是解脱的人生观。人生的目标就是解脱,这就是佛教。佛教与基督教都是宗教,但是完全不同,佛教是无神论,基督教是一神论。在我看来,佛教是一种很深刻、很透彻的哲学,它最后的目标就是觉悟,做一个觉悟人生的人。最后讲的是一个“空”,摆脱对人生的纠缠。

这五种人生观追求的重点不一样,理性的人生观追求的是真,道德的人生观追求的是善,审美的人生观追求的是美,信仰的人生观追求的是信或是神,解脱的人生观追求的是空。

PROVERBS

价值观不同的人,对幸福的感觉截然不同,幸福问题立足于价值观,要从价值观角度来看待幸福。老天爷给了我们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这条命照看好,把这颗心安顿好,人生就会幸福。

价值观决定幸福感

记者:我想接着前面关于人生哲学讨论的三大问题的第一个问题请问您什么是幸福?现在有很多人在谈,但又都谈得不让别人满意。

周国平: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是研究幸福问题最多、最系统的哲学家,他曾经写过《尼各马可伦理学》,专门研究幸福问题。在这本书里面他讲过一句话,“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的,我们之所以做其他的一切事情,最后都是为了得到幸福。”但是有的人把财富看得重要,有的人把地位看得重要,有的人把名声看得重要,有的人把内心的宁静看得更加重要。不管想法有何区别,他们都是为了得到幸福。幸福人人都想要,却无法统一。

为什么每个人对幸福的感觉不一样?有很多原因,最大的原因就是价值观不同。价值观不同的人,对幸福的感觉截然不同。幸福问题立足于价值观,要从价值观角度来看待幸福。

西方哲学史上看待幸福主要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叫做快乐主义。它认为快乐就是幸福,快乐就是正面的价值,应该受到肯定。在中国,道家思想和快乐主义比较接近。庄子思想是很有意思的,他强调两样东西,他的两个名篇可以反映:一个是《庄子·养生主》,庄子说的养生不是指吃药,锻炼,而是指精神上的养生,要排除杂念,保护好生命的单纯状态;另一个就是《庄子·逍遥游》,就是精神境界,与宇宙本体、与道合一的境界,一种精神自由的境界。他强调这两种快乐,一是保护生命的单纯状态;二是精神自由,要摆脱世俗、物质的世界,和宇宙本体合一。两者强调的是单纯、自由的快乐。另外一种观点叫做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在于精神、道德上的完善。中国以儒家为代表,主张道德上的完善。孔子提出“安贫乐道”,概括地说明儒家的幸福观,物质上安于贫困,粗茶淡饭,乐在其中,精神上要乐道,“君子谋道不谋食”“朝闻道夕死可矣”,人生的意义在于懂得做人的道理。这两种观点实际上差异不大,只是表达不同。其实所有的哲学家都认为幸福是指生命单纯、精神快乐。

我做了一个归纳总结,哲学对幸福问题是立足于价值观去思考,你要想明白人生什么东西最重要、最有价值,什么东西是不重要的。重要的东西你要看得准、抓得住,不重要的东西你要看得开、放得下,这样才有好的心态。为什么我们常常纠结、痛苦?就因为把不重要的东西看得太重了。如果一个人没有广阔的眼界,你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事情上,事情再小也会变成天大的事情,会支配你,你会想不开,人就会死在一些小事上。

记者:那么,什么事情是重要的呢?

周国平:我认为有两样东西,一是生命,二是精神。生命是所有人生价值的前提,但人不光有生命,人和其他生命的区别就在于人有精神,有头脑、心灵、灵魂。所以我说老天爷给了我们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这条命照看好,把这颗心安顿好,人生就会幸福。就是说要让你的生命和精神有个好状态就是幸福,要让你的生命和精神具有好品质,你就拥有幸福的能力。落实到个人,幸福其实是种能力。能力在哪?就是让你的生命和精神有品质。怎样才算是好状态、好品质呢?就是生命要单纯、精神要丰富。你有了丰富的心灵,你就在自己身上拥有了快乐的源泉。

人最重要的东西往往被忽视,我们太看重外在的成功、财富,往往为了那些东西没有照看好自己的生命,没有安顿好心灵。幸福的两个最重要源泉枯竭了,你怎么可能幸福呢。现在物质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很多人却说幸福感并没有提升,反而下降了,原因就在于价值观迷乱。也许很多外在的机遇你不能支配,你要提干、去赚一大笔钱,你不一定能支配得了,但是在价值观问题上你是能够支配的,而往往价值观是导致你幸福不幸福的根本。从这一点上讲,人是能够支配自己的幸福的,通过支配自己的价值观支配自己的幸福。所以在价值观的问题上你要问自己的生命,问自己的灵魂,它们快乐不快乐,经常和自己谈心。我归纳了哲学家们的意见,幸福在我看来,在于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丰富。

生命要单纯

生命本身当然需要一定的物质资料,但是它所需要的这些资料是有限的,可是超过这个限度去追求是没有止境的。这种无止境的欲望是社会刺激出来的,是人比人比出来的。

著作

周国平的散文都是关于生命与哲学思索,是对灵魂的探究与探索,是他对人生的哲学式感悟,是对人、自然、爱情等的精辟见解。主要代表作有诗集《忧伤的情欲》,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自传《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等,主要译著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记者:请问:何为生命的单纯?

周国平:生命的单纯,我觉得特别重要的是我们要把生命本身的需要和物质欲望区分开来。现在,人们往往把二者混为一谈。物质欲望是社会刺激出来的,并不是生命本身带来的,生命本身当然需要一定的物质资料,但是它所需要的这些资料是有限的,可是超过这个限度去追求是没有止境的。这种无止境的欲望是社会刺激出来的,是人比人比出来的,“看见别人有我也要有”。

这个问题中外哲学家都非常强调。庄子说过一句话:“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把自己丧失在物质上面,把天性丧失在世俗上面,这样的人叫做价值观颠倒的人。快乐主义的祖师爷伊壁鸠鲁说过:由自然所规定的人的需要是很容易满足的。人为什么会痛苦?当你的欲望超出了自然的需要,你的痛苦就开始了,那是无止境的。我们不要看轻我们生活中平凡的幸福,往往最纯粹的幸福都是平凡的,但容易被我们忽略。我们要珍惜平凡生活的价值,你可以在社会上追求不平凡,去创造丰功伟绩,去让自己成为一个在政界或是财富界非常有作为的人,都可以。但我想,所有的不平凡最后还是要回归到平凡,对于所有的不平凡它的价值都要用它对平凡生活的作用来衡量。如果说你的不平凡是破坏了你的平凡生活,我就认为你的不平凡的价值是有限的,要打折扣,应该能够帮助你的平凡生活过得更好才对。法国哲学家蒙田说过,一个人能够把自己的平凡生活过好,和家人和睦相处,这是人生的重大成就。

我觉得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应该有两个简单。一个是物质生活的简单。物质生活不要太复杂。你有钱了,有条件了,可以把你的生活安排得舒适一点,但是不要把你的很多精力放在物质生活上,这能看出一个人内心境界高低。物质生活简单一点,不要牵扯太多的精力。另一个就是人际关系的简单。人和人之间不要有太多利益的纠缠。所有的烦恼、痛苦就来自于两个复杂,一个是物质生活的复杂,一个是人际关系的复杂。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你对生命要有个基本的观念,要把生命的单纯看成一个最根本的东西。

记者:再请问,何为精神的丰富?

周国平:人不但是个生命,而且是一个精神性的存在。人有两个身份:一是自然之子,作为自然之子你要享受生命、享受单纯生命的幸福;另一个是万物之灵。在宇宙间我们目前知道只有人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人是有精神生活的,享受精神生活就是享受人的高级属性,这是幸福的一个更加高的层次,这是做人的幸福。

应享受人的精神属性。人的精神属性大体上可以分成三个方面:第一,智力。人是有智力的,人是有理性的,有认识能力、思考能力的。所以你要去享受你的智力。第二,情感。人不光有智力,不光有认识能力,而且有感受能力,要享受你的情感。第三,道德。做人最高的幸福就在于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需要朋友,有两个朋友是不能缺的。一个朋友就是那些好书,活在那些好书中的伟大的灵魂;另一个朋友就是你自己,是你身上那个更高的自我。我主张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好好回想自己这些天的经历,经历中的感受和思考,把它们记录下来。有写作习惯的人是不会寂寞也不会纠结的,他会自己开导自己,更不容易堕落。据我所见,各个领域优秀的人往往都有这两种习惯,一个是读好书,一个是写点东西。

同情和尊严成就道德

我们进行道德教育,首先要进行善良的教育、同情心的教育。道德品质里应该讲高贵,讲灵魂的高贵,要有做人的尊严,要自尊,要尊重他人。

记者:您刚才谈到,做人最高的幸福就在于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如何理解做人的道德问题?

周国平:在哲学史上谈论道德的基础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道德的基础在于同情心。什么叫做同情心?就是人和人之间作为生命相互对待,你是一个生命,别人也是一个生命,你要把别人当作生命来对待。作为一个生命来说,每个生命都是爱自己的,都是趋乐避苦、趋利避害的,这是生命的本能。你就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要知道别人也是这样的,这个东西叫同情心。一个有同情心的人就是一个善良的人,所以善良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道德品质。我们进行道德教育,首先要进行善良的教育、同情心的教育。你自己是个生命,你要爱自己的生命,然后你要将心比心,要对别的生命有同情心,应该进行这样的教育。一个没有同情心的人,一个不善良的人,他要谈道德我说是虚伪的。

那么道德在人心中另外一个基础是什么呢?就是做人的尊严,人和人之间应作为灵魂和灵魂互相对待。一个有尊严的人就是一个高贵的人。所以在道德品质里应该讲高贵,讲灵魂的高贵,要有做人的尊严,要自尊,要尊重他人。道德是处处能体现出来的。有些人在公共场合,完全不顾及他人,不尊重他人,大声喧哗。你对他人的不尊重,实际上是你不自尊的表现。我认为对他人的尊重最容易说明你这个人懂不懂做人的尊严,有没有自尊心。一个尊重他人的人,一定是有自尊心的;一个不把别人当人的人,他一定也是没有把自己当人,他没有认识到自己身上有一个高贵的东西,那个东西被埋没了。对他人的尊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平等。平等是很高贵的,平等就是要不卑不亢,对在权力、财富、名声上比你弱的人,要不亢,不要傲慢;对在你上面的人,你要不卑,你对他不卑,你是对他的尊重,你是看重他是一个有尊严的人,不卑不亢能看出一个人内心高不高贵。二是宽容。小是小非、小利小害、小恩小怨就不要去纠缠,不要去计较,宽容的态度也表现了一个人的高贵,他知道做人的尊严,对人的尊重也是一种自尊。

(来源:新浪网)

猜你喜欢
同情心周国平人生观
好梦何必成真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滥施同情心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机器人让人们更具同情心
小精怪阿良的同情心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人生观(一)
周国平 藏石欣赏
周国平 藏石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