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素芳
小学作文教学难点问诊
文/任素芳
作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先要入门,学习写作文也要先入门,当教师的不要人为地去设置一个门槛,让学生迈不过去,只在门外徘徊,认为作文很难,久而久之,学生有了畏难情绪,对作文失去兴趣。教师应该是低标准,让学生先入门,敢想、敢写、敢说心里话。
说起作文,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周末爸爸叫小明起床说去公园玩,小明“蹭”地一下爬起来,高兴地搂着爸爸的脖子说:“爸爸英明。”一切准备就绪后,爸爸和小明说有个条件。小明眨着眼睛说:“保证不吃零食,不乱花钱。”爸爸一本正经地说:“不是这样,是你回来后必须写一篇作文。”小明一听,脑袋耷拉下来了,撅起小嘴把东西一摔不去了。周末的兴奋一扫而空。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教师普遍反映作文环节不能按照课标的要求正常完成。笔者从事多年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也经历过多种文体的书写;探究过诸多名家的相关说法;研读过专门讲写作的指导文本。可在教学中总是难以与实际操作形成一体,见到效果。根据课堂实践和孩子们反复交流,在认真思考之后,要想在作文方面突破,就要问诊其难点所在。
一个三年级的学生写好日记后,拿给当教师的妈妈看,妈妈不假思索地一顿指责,没一个好词好句。孩子委屈得流下了眼泪。不仅是这个教师妈妈这样要求,作为语文老师有几个不是这样要求的?孩子们费尽脑汁写下一篇作文后,教师们在评语中往往写道:语言平淡、词汇匮乏、不生动、不具体、流水账……一颗幼小的纯真的心灵就这样被摧残了。一个三年级的学生能掌握多少词汇,如何才能生动?本校有个书法班,有个学生很热情地帮助别人,把纸和墨很大方地让给别人用。书法老师说:“这孩子将来有出息,人品好。”学生回头问:“老师啥叫人品?”老师说:“就是你乐意帮助别人。”学生骄傲地仰起头说:“小意思。”这是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好词好句不是与生俱来的,那得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学习的进步,慢慢地积累掌握。真正的好作文,并不是好词好句的堆砌,是生活中的感悟、境界的提升、情感的自然体现,这需要一个过程。笔者认为,孩子们能够写出来就该肯定,鼓励。只要把话说清楚,把事情叙述明白就是好作文。
凡教作文的教师大多讲究“凤头、豹尾、猪肚子”。这是多年来作文考试时阅卷教师评判作文约定俗成的一个标准。通常是看看开头,扫扫中间,瞅瞅结尾,就给作文打出了分数。所以,作文开头成了教师们辅导作文的首选标准,而学生们在写作时,往往却因为开头耗时、耗力、耗脑筋。文章本身就是生活,生活本身就丰富多彩,没有统一,没有固定。用模式对孩子们要求,只能束缚孩子们的思维,封固孩子们的写作欲望。
在书店里,针对学生所列书目中,最畅销的书不是名家名著,也不是各学科工具书,而是名目繁多的作文选读。一部分教师既不指导作文,也不按照课标要求训练作文,而是要求学生们背诵作文文选里的范文。其结果是好心办坏事,学生们不仅没学会作文,而是学会了剽窃抄袭。其结果是孩子们的作文雷同,经历相似。会套用的并不多,能写出自己经历的也不多,大致的内容一是“我生病了,半夜爸爸把自己送到医院;天下雨了,妈妈撑着雨伞在校门口接自己。”
再来说说这些范文,其本身并不是名篇名著,学生们大好记忆被白白地浪费了,如果说背,还不如让学生们背一些名篇、名句,对提升整体文学素养有好处,也对今后提高写作水平有帮助。背诵范文对学生们来说只能是贻害无穷啊!
作文要给予引导,让学生们写自己的感悟,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如:30年前笔者的一个学生作文中写到母亲的时候说:“寒冷的冬天,母亲总是第一个起床,起床生着炉子后把我的内衣一件一件的在炉边烘热,之后叫我起床。穿上母亲烘热的衣服,母爱的暖流传遍全身……”这就是生活,在讲评时充分给予了这个学生肯定和鼓励,也引导其他学生们从生活的细节处寻找素材。再如:某单位组织了一次中小学生作文征文活动,让笔者当评审。其中一篇文章富有感情而又真实,一个学生写吃鱼的一个过程:“爷爷总是将鱼刺一根一根的剔掉,确定没有毛刺的时候将鱼肉放在我的碗里,因为我爱吃鱼。”这样的作文,不就是真实的生活写照么?不就是小学生记录家庭生活的真情实感么?最终,这篇文章一等奖。这就是生活,好多人都经历过,但跃然纸上写在作文里的不多。作为教师就得鼓励学生们从生活的点滴写起,而不是从网上抄袭、照搬范文。
语文课标要求,一学期最少有八篇作文,基本上是两周完成一篇作文。第一周是辅导与写作,第二周是讲评和修改。在作文的教学中,这两周的课都非常重要。然而,仍然有部分教师在作文课上,基本上是打无准备之仗,好一点的教师还列个提纲,提一点要求,差一点的教师出了题目就结束了。余下的时间是教师坐在讲台上两眼呆滞,学生是笔杆杵在嘴唇上,抓耳挠腮,写什么,怎样写,没有下文。究其原因,一是一个不会写作文的教师辅导学生们写作文。二是判作文难,费时费力,干脆将作文课“改头换面”成了普通语文课,教师则省了判作文、讲评作文的程序。辅导作文很重要,学生素材贫乏,没内容写就已很困惑了,倘若教师再不辅导,又不给学生写的机会,作文难就成了常态化了。
为了改变作文辅导空洞这一现象,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作文书写三环节:一是抓住信息拓展。这是一个逻辑思维的过程,抓住一个事物的特征,通过推理,把与这件事物的相关信息都展示出来,把与事物有关内容组织在一起,形成写作的第一手资料,也就是成为作文教学的素材。学生由此知道了写什么。二是抓住细节描写。这是一个形象思维过程,文章生动与否,情感细腻与否,观察细致与否,都体现在细节的描写中,学会了细节描写,可以说不仅学会写作的要领,重要的是学会了生活。三是特征感悟。这是文章的哲学思维过程。凡有生命力的文章,被人们广泛传诵的东西,大都体现了对生活感悟的思想。感悟是情感的一种自然升华,是内心深处对生活的一种深刻理解,是提升素质,升华境界必须的思考。
实际上,作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先要入门,学习写作文也要先入门,当教师的不要人为地去设置一个门槛,让学生迈不过去,只在门外徘徊,认为作文很难,久而久之,学生有了畏难情绪,对作文失去兴趣。教师应该是低标准,让学生先入门,敢想、敢写、敢说心里话。入了门才能看到路边的风景。至于要求写的东西,实践得多了,自然就会掌握;经历得多了,自然就懂得了。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市矿区平泉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