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芬辉骆丽丰罗球娣(.广州市花都区第二人民医院药学部 广州 50850;.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脑外科广州 50850;.广州市花都区第二人民医院医务科 广州 50850)
喜炎平注射液应用于小儿手足口病治疗的价值研究
刘芬辉1骆丽丰2罗球娣3(1.广州市花都区第二人民医院药学部广州510850;2.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脑外科广州510850;3.广州市花都区第二人民医院医务科广州510850)
摘要:目的:探究喜炎平注射液应用于小儿手足口病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8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均分为研究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患儿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对照组为85.19%,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研究组退热时间及皮疹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佳,恢复快,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喜炎平注射液常规治疗不良反应
手足口病是儿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急性病毒感染性疾病,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多见于3岁以下小儿,四季均可发病,多见于夏秋季节,每年6~8月为发病高峰期。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口腔黏膜、手足部位出现丘疹、疱疹、溃疡等,严重患儿可能出现脑炎、循环衰竭、肺气肿等并发症,容易导致患儿死亡[1]。手足口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传播速度快,感染比例大,难以控制,一旦出现应采取有效措施处理,改善患儿症状,防止感染传播。有研究显示[2],喜炎平用于治疗手足口病具有一定疗效,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我院选取108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效果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8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本次实验研究,所有患儿符合手足口病临床诊断标准[3]。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其中对照组男性34例,女性20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2.8±0.7)岁;研究组男性35例,女性19例,年龄1~7岁,平均年龄(2.9±0.6)岁。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可分组比较。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退热、抗感染、补液、纠正患儿水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6249)治疗,每日肌注5~10mg/kg,2次/d,2岁以下患儿可酌情减量。
1.3观察及评估标准: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发热及皮疹消退时间、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临床疗效可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显效:治疗2d后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皮疹明显减少,进食增加;有效:治疗3d后患儿体温下降,拒食症状减轻,皮疹局部减少;无效:治疗5d后患儿仍发热,皮疹无消退,甚至增多。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表示,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为85.19%,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患儿退热及皮疹消退时间对比,研究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差异十分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退热及皮疹消退时间对比(n;d)
2.3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于肠道病毒引发的传染病,引发疾病的肠道病毒多达20多种,其中肠道病毒71型与柯萨奇病毒A16型最为常见,患者多见于小儿,临床症状为口痛、厌食、发热及手足口等部位溃疡、疱疹[4]。目前临床并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多位学者致力于该病的治疗研究。有研究显示[5],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患儿症状较轻,伴随发热出现疱疹、丘疹,口腔内少量疱疹,此外无其他症状;第二阶段:患儿连续发烧3d以上,血白细胞数量减少,若患儿出现中枢系统症状需住院观察;第三阶段:患儿皮肤、口腔疱疹糜烂,并伴有呼吸困难、心率不稳定等,严重患儿面色苍白,出现末梢循环不良或者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第四阶段:患儿出现呼吸衰竭、肺出血、心脏衰竭、急性脑髓脊炎、急性肺水肿等威胁生命安全并发症。需早期发现、诊断、治疗,控制患儿病情,最好第一阶段采取有效措施扼杀疾病,帮助患儿早日康复。小儿手足口病归属中医中的“温病”范畴,及时采取有效抗病毒治疗是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喜炎平注射液是通过现代提取技术从穿心莲中提取出的穿心莲内酯,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及抗菌药物,对于多种病毒有较好的灭活作用,可很好抑制炎症的渗出及水肿、解热,增强患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并提高白细胞及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对于病毒及细菌的吞噬能力,达到治疗目的。本文研究发现,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对照组为85.19%,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效果显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可明显提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由表2可知,研究组退热及皮疹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差异十分具有统计学意义,证实喜炎平注射液可很好改善患儿症状,促进患儿更快康复;两组患儿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可见喜炎平注射液安全性高。朱庆雄、朱春晖等学者[6]发现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效果良好,患儿恢复快,不良反应少,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喜炎平注射液用于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患儿退热快,皮疹消退快,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为临床治疗小儿手足口病首选方法,可推广。
参考文献
[1]顾亮,陈慧超.喜炎平联合常规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中国药师,2014,17(6):1010-1012.
[2]刘俊,张曦.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4,5(11):68-69.
[3]陈永平,张岩,刘朋,等.儿科门诊喜炎平注射液应用合理性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11(10):1368-1370.
[4]黄艳春,毛开新.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静滴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5,9(31):58-59.
[5]谢志军.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3,12(4):294-296.
[6]朱庆雄,朱春晖,廖细生,等.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27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0):780-782.
中图分类号:R7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351(2016)04-0098-02